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博览群书
文章标题: 《语文版《名师讲语文》出版》
     阅读次数:1930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语文版《名师讲语文》出版

  

附: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出版、于漪领衔主编《名师讲语文》丛书入选名单

 

《名师讲语文》出版书目:

《蔡  明讲语文》(江苏)定价:29

《胡明道讲语文》(湖北)定价:29

《李卫东讲语文》(北京)定价:29

《赵谦翔讲语文》(北京)定价:29

《程红兵讲语文》(上海)定价:29

《程少堂讲语文》(广东)定价:29

《褚树荣讲语文》(浙江)定价:29

《邓  彤讲语文》(浙江) 定价:29

 《陈军讲语文》 (上海) 定价:29

《黄厚江讲语文》(江苏)定价:29

《李海林讲语文》(上海)定价:29

《李胜利讲语文》(河北)定价:29

《肖家芸讲语文》(上海)定价:29

《严华银讲语文》(江苏)定价:29

《尤立增讲语文》(河北)定价:29

《余映潮讲语文》(湖北)定价:29

 

                                

 

                                     名师讲语文·序

顾黄初

在我国古代,对教师职责最权威的论断,无疑是唐代著名散文家、教育家韩愈的那句名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那个时候,道传得深刻,业受得扎实,惑解得透彻,因而在施教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这便成了“名师”。到了近代,我国传统教育的精髓与从欧美、日本等国家引进的新的教育学说相互沟通、交融,对于“教师”角色的定位又有了新的更科学的认识,对于“名师”的要求也有了新的内容和标准。

我国历来重视师道的传承关系。所谓“名师出高徒”,短短五个字,道尽了师徒关系的全部奥秘:要被承认是“名师”,必须要有实绩,必须要能用科学的、有效的方法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高徒”来;要想成为“高徒”,就必须寻访各科的“名师”,虚心求教,刻苦攻关;“名师”与“高徒”之间,前传后承,关键在一个“出”字,怎样才能“出”,怎样便不能“出”,现代教学法的精髓就在于努力探求这“出”的规律和“出”的艺术。

说到“传承”,还有个方式和渠道的问题。先秦时代,万世师表的孔子,留下了一部《论语》。这是他杏坛讲学的实录,是受业弟子把听课的内容,包括师生问答和师生活动,记录下来,经整理后便成了《论语》。世上有“课堂实录”,在中国,最早恐怕就是这部《论语》了。到20世纪,这种教学实录也还流行并有所发展。如梁启超20年代在东南大学作长篇讲演,其讲义经听讲人记录后成为了他唯一的一篇论述中学以上语文教学问题的重要论文:《论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后来,夏丏尊、叶圣陶曾经应邀到上海广播电台就阅读和写作问题作了几次广播讲座,讲稿后经整理便成了他们合著的《阅读与写作》。这是现代传媒第一次成了传播语文教学经验的渠道,这也是现代版的《名师讲语文》之一例,那已经是20世纪40年代的事了。

改革开放以后,最早通过课堂教学实录传播“名师讲语文”的,当推华东师大教育学瞿葆奎教授领衔主编、19803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优秀语文教师上课实录》。此书出版的目的有二:一是为了研究和探索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为高师院校中文专业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建设积累资料;二是为了把上海市一批成就卓著、风格独特的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传播到外省市的语文教育界去。出版之后,立即风行全国。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种以“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等“名师”名义编辑出版的“教学实录”、“教育文库”、“名家丛书”等等,纷纷出版,与各种讲习活动和竞赛活动相配合,掀起了一股向“名师”学习的热潮。其中以江苏教育出版社于19967月出版的《“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丛书》为代表,从中可以看出这种“名师”读物的基本格局。它的体例与80年代初瞿编本《上课实录》又有不同,因为标明是“教学思想录”,所以每位特级教师的介绍都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特级教师”本人“夫子自道”,详尽地讲述自己对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以及自己从事语文教学实践的基本经验(即编者认为的“教学思想”);第二部分是精选一篇课堂教学实录,具体展示这位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况,便于读者从“实况”中进一步领会这一位特级教师是如何把自己的教学思想付诸实践的。这显然是在瞿编本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不过,“名师”具有历时性,累代“名师”,都反映出他们所处时代的风貌和特色。就20世纪而言,第一代“名师”,工于文史的,就有章太炎、王国维、梁启超、鲁迅等等;第二代“名师”,就有黎锦熙、胡适、陈望道、夏丏尊、叶圣陶等等;第三代“名师”,就有张志公、张中行、向锦江、冯钟芸、张毕来、刘国正等等;到了第四代“名师”,便有斯霞、于漪、霍懋征、钱梦龙、沈蘅仲、章熊、鲁元等等。以上只是举其荦荦大者,碍难尽述。如今是第五代、第六代了。对于这些新生代的“名师”该怎样通过新的传媒和新的编著来传播他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呢?国家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已经有了新的出版计划:特别策划了一套《名师讲语文》丛书。它的“特别”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选录的都是新生代的语文教学“名师”。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有力推进的历史阶段。在这新的历史阶段,必然要涌现出一批新的、在改革过程中搏浪前进并作出新贡献的教学“名师”。新的课程改革,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及根据新课改精神和新课标要求实施语文教学,许多语文教师会感到困惑,感到无所适从,这些新生代的名师会结合自身的体验给他们解惑的钥匙和指路的明灯。

二、结构新颖,内容丰满。该丛书拟出20册,每位“名师”占一册,具体书名是《***讲语文》。每册书由四大版板块(现今是“板块理论”大流行)组成,换通常的讲法大致相当于四个部分或四个专题。第一部分是“我的语文人生”。这一“讲”,我特别赞赏。前几天,我收到了属于第四代“名师”系列的挚友福建省语文特级教师陈日亮先生的一部新著,书名赫然是《我即语文》!他认为语文教师,除了会教语文以外,他的一言一行都应该在语文运用方面堪为典范,语文教师的人生应该是与语文结缘的一生。这大概就是语文出版社诸公此番策划《名师讲语文》时设计第一讲为“我的语文人生”的根本意图。第二部分是“我的语文理念”。新一轮课改,总体上都十分重视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那么新生代的“名师”讲一讲自己的“语文理念”,讲一讲自己对语文和语文教学新的认识,当然该是题中应有之义。第三部分是“我的语文实践”,就是以实录的形式呈现原生态的课堂教学过程和内容,据说后面还要有主讲者自己“反思性和说明性”的文字,这就同瞿编本和苏教本又有所不同了。更具新意的是第四部分“教学语录”。这是以往任何一种“实录”、“文库”、“丛书”都没有的,要求新生代的名师,以条目的形式汇集自己富有个性色彩的教学言论,不少于50条。我希望这50条,至少主要部分应该说得既符合语文和语文教学规律,又确确实实富有个性色彩。

我们期待这套新的丛书能以新世纪特有的风貌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2007522日于扬州瘦西湖畔


最后更新[2008-1-25]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