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教案荟萃
文章标题: 《八年级新教材下册教案●第28课 醉翁亭记》
出处:李伦琰 编辑      阅读次数:3289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八年级新教材下册教案●第28课 醉翁亭记

28、醉翁亭记  教案
 
教学目的:

1
、理解作者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
、理解的含义。

3
、理解的含义。

4
、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作者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
、理解的含义。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把握时代背景,理解主题。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三、介绍作者与时代背景。

欧阳修,北宋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四、通读课文(听录音)。

1
、给下列字注音。

林壑  晦明  伛偻提携  山肴野蔌  觥筹交错

2
、填空。

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被贬后————情怀。前人说它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景物描写。

教学内容:学习第12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三、讲解新课。(第1段)

1
、这一段怎样引出醉翁亭的?

(西南诸峰——琅琊——酿泉——醉翁亭)

怎样定亭周围的环境?

(山、泉、亭的景色)

远景——山(色)静

环境  中景——水(声)动抒情: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近景——亭(形)静
         
作亭者

2
、亭名由来  命名者

             
命名之意

3
、哪一句是破题句?哪一句微露主旨?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四、讲解第2段。

1
、这一段采用怎样的结构?

(分、总)

2
、山间朝暮之景有哪些?四时之景又有哪些?

——

朝暮之景    ——

              ——发而幽香

——秀而繁阴

四时之景    ——风霜高洁

                
——水落石出

3
、写山间景物主要是从哪些角度写的?

(视觉、嗅觉)

4
、哪一句是总收之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被美景陶醉的欢乐心情。)

五、练习。

理解字的用法。

日出而林霖开、野芳发而幽香、水落而石出者、佳木秀而繁阴。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的含义。

教学内容:学习第34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三、讲授第34段。

1
、概括此段的意思。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2
、酒、渔、肴、蔌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样定有什么作用?

(山间野味,取之当地,提示宴酣之乐来自于山水之乐。)

3
、怎样写归时情景?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4
、归后情景?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四、总结。

1
、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

(乐)

2
、文中写了谁乐?

(太守乐,众宾乐,滁人乐。)

3
、太守、从宾为何而乐?

(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众宾:从礅守游而乐。)

4
、怎样理解

是表象,是本质。)


最后更新[2004-2-1]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