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满井游记 教案教学目的: 1、理解游记小品的特点。 2、理解比喻甸的用法。 3、理解“之”字的用法。 教学法重难点: 理解、掌握比喻句的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介绍作者。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创始人,其创作风格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介绍“满井”。 三、讲授新课。 1、通读全文(听录音)。 2、疏通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廿,鹄,鬣,茗,LEI,蹇,倩女,髻鬟,汗出浃背。 3、讲解新课。 学习第一段。 这一段写什么? (写城中“余寒”景象。) “余寒”的具体表现怎样? (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不说寒风、冷风,而说冻风,意在说明什么? (寒冷的程度。) 学习第二段。 这一段写什么? (写郊游的所见所感。) 作者怎么样写景?写了什么景? (水光山色,柳条麦田,心脏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 怎么样写水 (?波色微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怎么样写山? (娟然如拭,鲜艳明媚,如倩女之HUI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写柳条突出其“将舒未舒”的姿态。 写麦田说其“浅鬣寸许”。 写游人“泉而茗者,LEI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诸画面合为一组镜头,虽曰“未盛”,已是热闹非凡。 写鸟、鱼,“瀑沙之鸟,呷浪之鳞”,它们的欢乐不亚于游人,仿佛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最后作者总括一句“始知郊田之外……未之知也”,这一句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具有哲理意味。 最后一段。 以议论作结,再次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 四、小结。 写景状物的特点:白描的手法,拟人的写法,生动的比喻。 五、练习。 1、“之”的用法。 一室之内,郊田之外(限定)脱笼之鹄,瀑沙之鸟(修饰)倩女之HUI面,髻鬟之始掠(舒缓语气) 2、比喻的用法。 (1)若脱笼之鹄(以物喻人)。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3)麦田浅鬣寸许。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