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试题下载高考试题
文章标题: 《08深圳高考一摸语文试题》
     阅读次数:550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8深圳高考一摸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08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2008.3

本试卷共10页,包括六个部分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首先检查答题卡是否整洁无缺损,监考教师分发的考生信息条形码是否正确;之后务必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和考生号,同时,将监考教师发放的条形码正向准确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请保持条形码整洁、不污损。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皮赖脸

B.天        体态

C       纳影节

D.囹       卖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科索沃议会不顾塞尔维亚政府的一再警告,于2008217径自通过了科索沃独立宣言。

B.公孙弘虽然为人不耻,为舆论不耻;但是,他既不是无才,也不是无能,甚至还做了些值得大书特书的好事,主要有一武一文两大功绩。

C.自“熊猫烧香”病毒事件发生以来,利用网络犯罪正成为一种新的违法动向,其背后的黑色产业链已崭露头角

D.三十年前我在扬州工作,三十年后我调到深圳工作,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北京奥组委正式确定3000多枚奥运会奖牌全部使用青海昆仑玉,这标志着北京奥运会“金镶玉”奖牌采用何种玉石制作终于尘埃落定。

B印度总理辛格在中国社科院演讲时说,中国在经济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令印度人民钦佩,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促使印度经济变革。

C.国家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这一规定旨在加强行业准入门槛,将网上五花八门的视频节目纳入更加严格的监管。

D.市领导在“保障市场供应加强物价监管”的会议上,就加强市场的管理、调节、流通、监控,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平稳做出部署。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黄梅时节,忽阴忽晴,原野间绿荫沉沉,                         给摇曳的小草挡住,就生出几缕与波纹直交的浪痕,相互交错着。

萎黄的叶尖成行成列地散点在水面上

有的尚未插秧

田里面积水盈盈

微风吹过,波纹如绉

看去白茫茫的一片,只偶然有几根草露出水面

有的刚刚插下了秧

A④②⑤⑥①③                                           B③②①⑥⑤④

C③⑥①②⑤④                                           D⑤②⑥①③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

伯颜,蒙古八邻部人,长于西域。至元初,旭烈兀遣入奏事,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曰:非诸侯王臣也,留事朕。与谋国事,恒出廷臣右,世祖益贤之,敕以中书右丞相安童女弟妻之,曰为伯颜妇,不惭尔氏矣。二年七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诸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众服曰:真宰辅也。

甲戌,会师于襄阳,分军为三道并进。丙戌,伯颜与平章阿术由中道循汉江趋郢州。万户武秀为前锋,遇水泊,霖雨水溢,无舟不能涉。伯颜曰:飞渡大江,而惮此潢潦耶!乃召一壮士,负甲仗,骑而前导,诸军毕济。癸巳,次盐山,距郢州二十里。郢在汉水北,以石为城,宋人又于汉水横铁绳,锁战舰,密树桩木水中。伯颜荡舟由藤湖入汉江。诸将请曰:郢城,我之喉襟,不取,恐为后患。伯颜曰:用兵缓急,我则知之。攻城,下策也,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伯颜殿后,不满百骑。十月戊午,行大泽中,郢将赵文义、范兴以骑二千来袭,伯颜未及介胄,亟还军迎击之。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

丙戌,次复州,知州翟贵以城降。诸将请点视其仓库军籍,遣官镇抚,伯颜不听,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阿术使右丞阿里海牙来言渡江之期,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阿术乃自来,伯颜曰:此大事也,主上付吾二人,可使余人知吾实乎?期而去。乙未,军次蔡店。丁酉,往观汉口形势。宋淮西制置使夏贵等,以战舰万艘,分据要害,兵不得进。围汉阳军,声言由汉阳渡江,贵果移兵援汉阳。伯颜乘虚兵进汉口,大捷。

丙子,希贤与严忠范等奉命使宋,请兵自卫。伯颜曰: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希贤固请,与之。世祖崩,伯颜总百官以听。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伯颜曰:何时无盗,今以谁命而诛之?人皆服其有识。

伯颜深略善断,将二十万众伐宋,若将一人,诸帅仰之若神明。毕事还朝,归装惟衣被而已,未尝言功也。大德八年,卒,追封淮安王,谥忠武。

(选自《元史·列传十四》,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事,有难决者            同辈

B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        洪亮、激昂

C诸军毕济                   指挥

D期而去                   约定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非诸侯王臣也,留事朕               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飞渡大江,而惮此潢潦耶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C主上付吾二人,可使余人知吾实乎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相属

D围汉阳军,声言由汉阳渡江           入见。问:何以战?

7.下列选项中体现伯颜深略善断的一组是      3分)

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

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

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

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

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

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项是      3分)

A伯颜长相魁梧,英勇善战,深略善断,因而世祖很欣赏他,并下令将右丞相的妹妹许配给他。

B伯颜身先士卒,当军队渡河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充满豪情地勉励大家,然后穿好盔甲,自己作为前导,带领军队渡过了河。

C伯颜为人清廉,能严格约束部下,所以攻占复州后,当诸将请求派人接管时,他没有同意,并且明确宣布,诸将不得入城。

D.选文在文字安排上详略得当。详写传主的军功武略,略写他谦恭廉洁忠诚的人品,人物的形象显得比较丰满

9.翻译和断句。9

1)翻译上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

 

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

 

2用“/”给下面语段的画线部分断句。3分)

天下之事不可以力胜力不可胜则莫若从众从众者非从众多之口而从其所不言而同然者是真从众也众多之口非果众也,特闻于吾耳而接于吾前,未有非其私说者也。(选自苏轼《思治论》)

10下面两首著名的咏物诗蕴含的人生境界有何不同?请你从中国历史上选出两个著名人物,分别代表这两种境界,并说明理由。(6分)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树木丛生,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3虽有槁暴,                                    (荀况《劝学》)

4庄生晓梦迷蝴蝶,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三、(本大题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马克思重返欧洲

 

150多年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开宗明义:“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150年后,共产主义国家在欧洲几乎消逝,马克思却奇迹般地复活了。

上世纪末,英国学者弗朗西斯·惠恩出版了《马克思传》。这本获得英国“四频道”电视台年度最佳政治书籍的传记,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这本书还原了马克思的原貌:一个富有创造力和博学的思想家,一个注重实证研究、对资本利弊了如指掌的经济学家,一个充满人道情怀但不太看得起工人鲁莽行动和不动脑子的革命家,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

马克思在经济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是百年来不动摇的,但在民间,马克思总与“红色”、“革命”、“苏维埃”、“斯大林”联系起来。冷战结束后,这些词汇被历史收留,马克思倒从柏林墙的废墟中站起来,让墙东墙西的人都看到大胡子伯伯的温情、严谨和可爱。千禧年之际,在马克思生活和工作过的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们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位居第一。执政的工党在“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把马克思评为第一名,尽管布莱尔抛弃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路线。马克思的“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被评为最佳名言,不久,便发生了“9·11事件”!20057月,英国广播公司公布了“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的调查结果,马克思荣登榜首。

在欧洲大陆,马克思被政党立为精神领袖。中立的法兰西民主联盟党说法国右翼政党从未脱离马克思主义。今年法国总统大选之前,主流政党都带有“马克思光泽”。左翼的社会党不断宣称要平衡劳资关系,要“吓住资本家”;中偏右的人民运动联盟指责“流氓老板”只顾给自己装腰包,而不顾工人生存状态,把工厂都移到劳动力便宜的国外了。

东欧、中欧国家在急遽的民主化和自由化进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不少左翼政党经过“在野”的阵痛后重新认识“真正的马克思”,在新生后重新执政。

马克思重返欧洲且被大众所接受,除了学术界不受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影响而客观研究的启蒙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困惑着劳工阶层。全球化拉近了国家间的距离,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摆脱贫困,但也加剧了资本家的财富集中,欧美国家的中产阶级因生产、技术和资金的全球流动而被涮到劳工阶层队伍中。联合国最近的报告估计,全球2%的富人拥有全球逾50%的财富,而全球50%的穷人仅拥有1%的财富。《资本论》很完整地指点了其中的迷津,所以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重要性、预见性和伟大性到21世纪才能充分显示。

同时,西方学术界对马克思的研究更加深入。过去提起马克思,只说《资本论》和经济学;现在说起马克思,至少会说出《1844年哲学和经济学手稿》、《法兰西内战》、《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认为他贯穿哲学、经济学、阶级斗争学说、社会学和政治学。去年,英国和美国的两位学者发表同样的研究成果,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划时代的经济学著作,也是多类型的文学杰作。《资本论》完全可以当作一部哥特式小说、维多利亚情节剧、希腊悲剧或斯威夫特式讽刺文学来读,是一部未完成的文学大著。

无论在民间还是学术界,马克思重返欧洲是历史的进步。这不仅还原着马克思的真实面目,也让人们时时记住马克思的自白:“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选自2007121《南方都市报》)

12.下列信息不能支持文中所引马克思所说的“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马克思传》这本书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还原了马克思的原貌。

B在民间,马克思总与“红色”、 “革命”、“苏维埃”、“斯大林”联系起来。

C.马克思从柏林墙的废墟中站起来,让墙东墙西的人看到了大胡子伯伯的温情、严谨和可爱。

D.马克思是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

13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6分)

A.欧洲对马克思的真正认识有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B.无论原来是信奉社会主义的还是信奉资本主义的人,今天都感受到了马克思的魅力。

C.执政的工党在“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把马克思评为第一名,布莱尔则持反对态度。

D文章将马克思的“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的名言与“9·11事件”联系起来,说明了马克思的影响力。

E《资本论》的文学多样性,表现在它可以当作一部哥特式小说、维多利亚情节剧、希腊悲剧或斯威夫特式讽刺文学来读。

F马克思重返欧洲的过程中,马克思在经济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是百年来不曾动摇的。

14.请简要概括马克思重返欧洲的原因。(4分)

 

15.为什么说马克思在欧洲复活是奇迹?为什么说无论在民间还是学术界,马克思重返欧洲是历史的进步?(5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样的渺小

张小失

画家早年颠沛流离,吃尽了人世的苦头。中年以后,他开始发达了——作品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名声日隆。

如今,他的任何一幅作品,只要拿到市场上,都会引起富人们的竞价争购。可是,画家并不像别人想象的那么幸福与快乐,他曾经对弟子们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实在太渺小了。

通过弟子们的传诵,此语已被世人奉为一句关于奋斗与成功的格言。

其实,画家已经陷入深深的孤独,在这个世界上,他除了作画,没有任何追求,而作画本身又不能给他以突破的喜悦。

他感觉自己被困在一个牢固的茧里,高高悬挂在人们能够仰望的地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一天,画家偶然得知100公里外的山上有一位老禅师,道行极高,心中顿生仰慕,决定去拜访。

为表示诚意,画家没有开自家的高级轿车,而是带弟子们步行前往。

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没有奇峰峻岭。山脚的连绵水田里,有农夫和牛耕作的身影,村庄炊烟袅袅,头顶阳光明亮,像一首以重低音为背景的轻快的曲子。

画家心中喜悦,按照当地人的指引,向一座小山上走去。

到了山腰,画家远远地看见山头有一个农夫正躬身锄地。在蓝灰色天幕的映衬下,农夫的身影像一块人形的墨迹蠕动着。越走越近,画家看清,是一位老农在清理自己的小菜地。

画家汗流浃背地驻足四顾,寻找山下人说的那座小庙宇。弟子们也在一旁帮着搜寻,可是,附近并无庙宇。

锄地的老者停止劳作,看着他们,目光淡定。

画家问道:“老人家,知道某某禅师住在哪里吗?”老者说:“我就是。”画家大喜:“有眼不识泰山,刚才我在下面就看见你了,可惜显得太渺小了。”

老者淡淡地答道:“你们在山脚时我就看见了,也是一样的渺小。”

场面忽然有些凝固。画家的弟子们颇为不满,觉得这禅师身怀傲气,且有争斗之心,不像那么回事儿。但画家却没有生气,在那里愣神儿片刻,两手一拍道:“回家!”

后来,画家又说过一句格言,被弟子们传诵出来——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也越发高大了。

(选自20071023《侨报》)

16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 “一样的渺小”这个题目含义的理解。(4分)

 

 

 

17.这篇小说中的禅师、画家和他的弟子分别象征现实生活中的哪三类人?(5分)

 

 

 

18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结尾是“蛇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说明理由。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马连良与“马派”

马连良,字温如,又称古历轩主,北京人,回族,生于1901农历正月初十1909年马连良入喜连成(后改为富连成)科班。入科后习小生,后改老生。茹莱卿、叶春善、王月芳、蔡荣贵、萧长华、郭春山等曾为他传艺。10岁时,他曾在《朱砂痣》中为谭鑫培、陈德霖、贾洪林、谢宝云等配演娃娃生天赐。在科班期间,他先是偏重于演出唱工戏,也演做工和靠把老生戏。在毕业前,他还演了本戏,如四本《三国志》等。

30年代,扶风社演出剧目颇多。其中一些剧目先生还做了大胆的改革。《借东风》,来源于本戏《三国志》。早年《三国志》是三庆班的拿手戏,听说只在每年年底封箱前才上演,平时不演。后来富连成科班上演时共有四本,分四天演完。先生的《借东风》,就是选择了其中最精采的一本。在此剧中他前饰鲁肃,后饰孔明。这出戏后来成了“马派”的代表作。

马连良在舞台上做工很“帅”。作为一个舞台艺术形象的塑造者和表演艺术家的马连良,他掌握了戏曲表演艺术唱、念、做、打等各种手段;具备了无比宽广的舞台表现力,使之得以表现类型繁多的舞台人物。不论内行外行,都有一个字的评价,叫做“帅”,这是北京的土话。先生经常对我讲:“我们表演时,要先打闪后打雷。”他用自然现象来比喻舞台表演,意思是要以情带声,以内在的情感带动外部的动作。他强调说:“这是演员表演的一大窍门,不可不会。”先生正是非常精通这个窍门,因而在表演这段戏时,确实有一种电闪雷鸣的气势。

马连良的唱腔有“味儿”。先生主张“唱要和说话一样”。意思就是要唱得自然、亲切。他的唱既饱含着情感,又给人以醇厚、舒畅的音乐美感。先生偏偏突破了传统句法,把每个字安排得都很得当。句子长短虽然不规则,但唱起来丝毫没有感到别扭,反倒觉着很新鲜、很动听。先生经常向学生讲:“要使相同的曲调唱出不相同的‘味儿’来。”那么这个“味儿”哪里来呢?他要求从吐字运腔上下功夫,强调从人物出发。比如,他向学生分析《文昭关》、《捉放曹》、《清官册》这三出戏时,指出它们都有一段“二黄慢板”,唱词的头一句都是“一轮明月照窗……(最后一个字各有不同)”,人物同在夜晚抒发着各自的心情。但伍员的恨满胸怀,陈宫的悔恨交加,寇准的疑惑不安,才是决定这三段唱腔各自“味儿”的关键所在。又如“四平调”,《清风亭》中的贫苦老头张元秀这样唱,《遇龙酒馆》中的永乐皇帝也这样唱,但前者唱来是凄凉悲惨,后者唱来是雍容华贵,“味儿”也就酸甜苦辣各不相同了。先生自己演唱也好,教学生也好,从来是很讲究这些的。先生的唱非徒有空洞的旋律,而是含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有着多姿多彩的音乐形象感。人们赞扬他唱腔有“味儿”,不仅仅是指声腔动听,更重要的是指他那丰满的音乐形象和浓厚的感情色彩。

马连良的舞台念白很有特色。京剧传统戏的韵白,人们常常说它是一种旋律简单没有伴奏的唱,就是说它有音乐感,和真正的唱具有协调性,人们在追求有“味儿”的唱时,也追求有“味儿”的念。马连良吸取了前辈老先生的长处,再加上自己的创造,如同有伴奏、有旋律的唱一样,给人们一种特有的艺术享受。他善于演念白吃重的戏,如《十道本》、《审头刺汤》等等。他的念白是极有功夫的。过去新新大戏院(现在的首都电影院)是北京较大的戏院,那时也没有电声设备,但坐在剧场后排的观众也能听清他的念白。

19.什么是马派艺术的“帅”?请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概括你喜欢的一个文学家作品的艺术特点,并说明你用这个字的理由。(4分)

 

20.文章第四段举了马连良向学生分析《文昭关》、《捉放曹》、《清官册》三出戏和四平调这两个例子,请问可否删掉其中一个?为什么?(5分)

 

21.结合马连良的成长道路,说说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大师级人物。(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2007年,享誉世界的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故乡海宁举行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主席台大墙上的横幅为:“纪念王国维诞辰13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有学者认为这个横幅不符合传统礼仪。请根据中华民族优良的礼仪文化传统,对这个横幅的内容进行润饰,并说明理由。(6分)

 

 

23在解释“把”字的意义时,林语堂先生用的例句是“把人杀死,把钱抢走”;而《汉语大字典》常务副主编李格非教授用的例句是“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试问这两种举例谁优谁劣?为什么?这对你说话写文章的举例有什么启示?(6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2)请以“知音难逢”为题目,写一篇命题文章。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最后更新[2008-3-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