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教案荟萃
文章标题: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出处:责编程绍棠    作者:于凤梅   阅读次数:676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平冈中学     于凤梅

 

 [课题]      我的空中楼阁

[教学目的]   1、把握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本文“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

2、赏析优美得描写语言和抒情语言,感受语言的深厚意味。

3、体会清新、生动的语言,提高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的清新淡雅的语言,赏析巧比妙喻。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1、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寓于小屋的生活理想。

2、仿写优美文段。

[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学生交流赏析

[教具]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不同的家有不同的故事、情趣,(请学生谈谈对自己家的一些感想)

刘禹锡眼中的“陋室”是“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虽是一栋陋室,但在诗人眼里却充满了清幽雅静的情趣。

今天,我们再一起去参观一间山间小屋,去欣赏李乐薇笔下“陋室”的意境。

二、 解题(教师讲解)

李乐薇     江苏省南京市人,早年曾肄业于上海大厦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艺教育工作,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她的散文作品,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有声、有光、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情绪”,透露出浓郁的现代派艺术信息。

三、 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脉

一、  立足小屋之外

小屋和山(山外远观)1-3段

小屋和树(山上近看)4-7段      定景换点

小屋和树(山下仰望) 8段

二、  立足于小屋

花园、云霞       9、10段

空气、光线      11、12段      定点换景   

外界交通            13段

夜晚            14—17段

在抒情散文中,对景物的描写,要讲究抓住特征,讲究情景交融。作者在对小屋描写时,就运用了这种写法。

四、 山脊小屋——悬空而起

树间小屋——凌空而起

开放性院子——领空

山路————空中走廊

夜间小路——空中楼阁

重点在于交代“空中楼阁”,文章是如何组织文脉的?

四、朗读

   请一两个学生朗读课文段落

  教师作朗读指导:文章的基调是明快的,乐观的,要读出明快的、跳荡的节奏来。对文中倾注了作者情感的句子,朗读时要加重语气,要读出语言的神韵,读出作者的陶醉感。

五、 讲述“空中楼阁”的含义

“我的空中楼阁”的几层含义,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语双关,既指小屋建于山上,犹如耸入云天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楼阁,理想中的远离喧嚣,恬静、安宁的生活环境,表现了作者热爱自己的小屋,热爱快乐和自由的生活,独立人格的思想感情。

六、 赏析语言

1、   学生初步交流阅读的感受。选出自己比较喜欢的段落及语句,分析内容,表达方式,修辞方法。

2、   教师归纳总结

七、 请同学们把自主交流的喜爱的语句让学生仿写,并且找出文中的一些优美的画面,下节课与全班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

   1—8.立足小屋之外

       (定景换点)

 

                        

小屋

                                       山上

山下

 

 

               山下

 

 

9—18             立足于小屋

(定点换景)

 

 

花园           小屋           山路

 

 


云霞                          光线

 

 

二、品味语言

1、   品味语言的音乐美

出示课件:“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学生朗读 ]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教师明确]  文中短句的成功运用,既使文章变得欢快活泼,又增强了文章明快的节奏感

           文中多用整句,使语言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使用散句,又使语言灵活多变、生动感人;整散句交错运用则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连贯、气韵流畅。这样就使语言增强了音乐感。

2、   品味语言的诗意美

文中有不少语句化用了古诗词。

“山如眉黛”:“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

“山也虚无”:“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

3、   赏析课文的画面美

宋代苏轼曾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本文,作者也用那美妙而自然的笔调,饱含深情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一幅幅画面。

4、   修辞美

三、体会辞格

用辞格扮靓语言

让两学生读一有趣的民歌,感受民歌反复的修辞手法,读来琅琅上口,表达感情。

四、交流仿写,体会辞格

五、比较辞格(打出投影)

六、布置作业


最后更新[2004-2-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