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教案荟萃
文章标题: 《《烛之武退秦》教案》
出处:责编程绍棠    作者:于凤梅   阅读次数:2554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烛之武退秦》教案

烛之武退秦

平冈中学     于凤梅

 

[教学目标]:1、掌握《左传》的体例、别名、作者及其与《春秋》的关系等文学、文化常识

           2、归纳本文词类活用的类型,古今异义字和通假字等

           3、归纳并掌握本课出现的文言特殊句式

           4、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技巧、理由、方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烛之武的人物形象。

           5、概括各段落内容,提高语言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1、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意义

           2、字词:古今异义字

              句式:被动句

[教学难点]:概括各段内容,归纳任务形象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深圳是一个开放的城市,许多外国的朋友来到深圳,那么我们的同学就成了“东道主”。我们平时经常说的“让我做东”的“做东”是什么意思呢?它的出处和原来的意思是什么?《烛之武退秦师》给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

二、 进行新课

(全班同学读注释①了解《左传》的基本介绍)

[明确]  ①第一部   ②编年体   ③相传为左丘明所作

1、《左传》的别名:①《左氏春秋》    ②《春秋左氏传

 

 


记住了这两个别名,便可记住《左传》写的是春秋而不是战国时的历史。

2、《春秋三传》

  相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春秋》作传(解说)的,孔子修订的《春秋》,只是最简括的历史大事记,写一件事往往只用一句话,后人很难看懂它。《左传》等三传把事件经过加以详尽描写,使事件首尾完整,曲折有致,又称为《春秋》三传。

3、简单介绍《左传》和《战国策》的艺术特色。

三、 介绍课文背景(配《春秋时期形势图》、《秦晋围郑形势图》)

四、 串讲本文结构

晋秦围郑

 


临危受命

             亡郑利晋阙秦

说退秦师  

存郑利秦                                 三点理由

 

晋忘恩负义,不可共事

五、 重点词句

       晋秦围郑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且贰于楚也。

以其无礼于晋

 

临危受命:

佚之狐言于郑伯

辞曰:“臣之壮也……”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夜缒而出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阅读训练

 

2课时

一、[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

1、   烛之武的形象

(1)         长期不得重用

(2)         能言善辩

(3)         高超的外交才能

(4)         深明大义,捍卫国家

2、   郑伯的形象

自责情真意切,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

3、   晋文公的形象

晋侯没有感情冲动,而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毅然决定撤军。“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

二、归纳总结

   重要实词:

   贰、鄙、许、阕

•贰:        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⑥从属二主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①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例: “许之。”、“许君焦、暇……” )

             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  (例:《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阙:         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è   城楼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④quē  通“缺”

jué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

 

          •①细小,轻微。 (同现代汉语)

            ②衰败。  (国势衰微)

            ③卑贱。   (例:《史记》:“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微言大义(成语)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如果没有。(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①坏,破旧。(例:《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 损害,衰败。例:因人之力以敝之。(本文)

 

 

本文虚词

 

•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连词,表修饰)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连词,表顺承)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④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通假字

•①共其乏困   (共,通“供”)

 ②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③秦伯说     (说,通“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古近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④亦去之

 

文言句式

• ①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 介词结构后置

  ③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

 

 

 

 

 

 

 


最后更新[2004-2-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