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于丹走红急坏了谁?》
出处:转帖      阅读次数:1794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于丹走红急坏了谁?

于丹走红急坏了谁?  

 By: 散步者 ]

 

唱歌的凭嗓子红起来,演戏的凭模样红起来,运动员凭金牌红起来,小艺人凭绯闻红起来,芙蓉姐凭脸皮红起来……终于,人们看到,易中天和于丹凭着知识和口才红起来……

 

有人走红,必有人眼红。因为,他们以为那些掌声和版费本该属于自己。这些人,也许学识不在易中天和于丹之下,却没有独到的东西,更没有站出来的勇气,只配在人家红起来之后,红一红自己妒忌的眼睛。这种人,若少读些书,反而会好一些。因为,在他们的发难之声里,讲的虽然依旧是学问,却没有一点知识的味道!

 

他们说《论语》是可以随便讲的吗? 他们是想提醒人们注意,自己才是有资格出来说话的权威。岂不知,好多事情就坏在这些已经沦为权威的废物手里。鲜活的理论被他们奉成肉干,不仅已经吃不得,甚至连肉的味道也没有了。在他们看来,老百姓听得懂的东西,大约就不是东西了。老祖宗的那点智慧,几近被他们讲回坟墓里,不见羞惭,竟还有舔着老脸教训人的勇气?他们对着录音机咬文嚼字,用鸡蛋中找来的骨头发难,力图使人们相信,这一老一少不过是无知无畏,他们才是沉默的高人。他们哪里知道,民众对这些细枝末节根本就没在意,人们尽情领略的是一种贯通古今的新鲜之气。一种理论,如果只被统治者和学究供奉在庙堂里,而不设法在民众中扎下根基,这种理论的结局只能是无可挽回地走进衰亡。

 

他们醋意十足地规劝那些兴奋不已的“议员”和“鱼丸”,你们“不妨多读一点书”……在国学颓唐欲绝的当口,从没见他们如此循循善诱。他们永远都搞不懂,区区“雕虫小技”,怎么会使那么多人着魔入迷。他们的悲剧就在于正是这些被他们视为不屑的小技中,竟然通连着民族文化真正复苏和重生的光明大道。

 

他们急呀!人不是单凭知识就能够高尚和智慧起来。但人决不该有着知识却依然下作至此!

 

其实,易中天也罢,于丹也罢,不过是做了点类似科普的事情,不过是大众回归传统文化的领路之人。讲三国的未必就是伟人,说君子的也不可能一切都堪称楷模。干这种事情,有一点知识,有一点口才,有一点责任心,再加上一点机会就足够了。何必要求他们滴水不漏,比赤金还纯?

 

其实,易中天和于丹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人家知道民众在精神上饥渴于何处,能够把大大的道理与百姓们小小的心思联系起来,为那些已经垂死在经院的教条,在民众心里,开辟一条生路。这种本事可不是读一些书,熬一些资历,混成个权威,或者发一些论文就能具备的。所以人家能应运而生,能及时地跳出来,能赢得无尽的喝彩。这谁也没有办法,气急败坏的结果无非是告示民众:自己真的就是一只百无一用的书虫而已。

 

易中天和于丹对社会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使人们看清了社会对民族文化的巨大渴求,撕破了任国粹烂在阁楼之上的陈词滥调。验证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能够复兴和光大民族文化的只能是民众。只要有人能恰到好处地为出来照一照亮、指一指路。正是在这个关键环节上,易中天和于丹成功了,这是中华民族的幸事,是我传统文化的幸事。面对如此幸事,在那里说三道四、心怀叵测的人,该长着何等心肠?

 

当然,发难的人当中,也有网络之上专门搅浑水的寄生族类,他们的眼中,除却自己,历来没有好人。他们不过是文化生态中的浮游生物,他们专跟名人作对,最令他们自豪的是:“你们知道某某吗?俺便是那个敢于骂他的人!”宽容一点,他们可以被视为尚有滋养作用的肥料,叫作臭有臭的好处。

 

相信火种之后的烈焰,中国不仅盛产窝囊废,也从不缺少英才。很快就会有更加出色的易中天和于丹冲上这方兴未艾的潮头。一个东西,有人恶狠狠地出来咒骂了,大约就是有了真的生机,中国的道理历来如此。

 


最后更新[2008-5-4]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