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试题下载高考试题
文章标题: 《08年深圳高考二模语文试题》
     阅读次数:5601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8年深圳高考二模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08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2008.5

本试卷共10页,包括六个部分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首先检查答题卡是否整洁无缺损,监考教师分发的考生信息条形码是否正确;之后务必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和考生号,同时,将监考教师发放的条形码正向准确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请保持条形码整洁、不污损。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传弟子

B.信             人命

C.内             云托月

D             万马齐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不久前,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公开呼吁干涉市场。刘明康是中国金融业监管层第一个表态呼吁“救市”的高官,因此吹响了政府“救市”的“集结号”。

B.最令人错愕和震惊的是,和正常的反映相反,西方政府和民间社会组织竭力迎合“藏独”分子的行为。

C.漫长的许霆案已经落下帷幕,但是对许霆案的社会意义窥一斑而知全豹:有人借此看见人性中德性的薄弱,有人欢呼公众舆论的强大,还有人试图用它来警醒法律的疲惫。

D.当下,整个神州大地正在掀起一股公祭大潮,炎帝、黄帝、大禹、孔子、老子……纷纷被抬出来供顶礼膜拜。老祖宗们不再是躺在博物馆里睡大觉的老古董,而是成了人们争相抢夺的香饽饽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时代》周刊评选出了2007年全世界100最具影响力的设计项目,其中,即将竣工的北京奥运场馆鸟巢夺得建筑类最具影响力设计项目的桂冠。

B.马英九的施政方针深受台湾广大民欢迎,因为它符合台湾民众希望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族群和平、不要内斗、不要撕裂、不要战争的要求。

C自从19575月和解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后,西藏人民就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天翻地覆。

D刚过去的特大的我国南方罕见的冰灾雪灾,让我们记住了唐山市13位普通农民自费救灾的慷慨豪情,也让我们在这种可歌可泣的英雄义举中感受到了寒冬里特殊的温暖。

4下面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本人比较认同这样的国学定义:国学分为狭义上的国学和广义上的国学,狭义上的国学就是指经史子集,而广义上的国学则包括民国以前中国所有的学术与文化之总和

对国学下一个大家都认同的定义,可能会像对文化下一个大家都认同的定义一样,看来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对研究讨论的对象没有一个共同的认知标准,对对象的讨论和认识往往就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研究和讨论往往就深入不下去

尤其在当今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更是如此。就是当年的国学大师们,如章太炎、梁启超等人,对国学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分歧

因为不同学术背景、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很难在同一个问题上取得共识

A①②③⑤④            B⑤①③②④            C②①⑤④③            D②⑤④③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

拙 效 传

(明)袁宏道

石公曰:“天下之狡于趋避者,兔也,而猎者得之。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夫藏身之计,雀不如燕;谋生之术,鹳不如鸠。古记之矣。作《拙效传》。

家有四钝仆:一名冬,一名东,一名戚,一名奎。冬即余仆也。掀鼻削面,蓝睛虬须,色若锈铁。尝从余武昌,偶令邻生处,归失道,往返数十回,见他仆过者,亦不问。时年已四十余。余偶出,见其凄凉四顾,如欲哭者,呼之,大喜过望。性嗜酒,一日家方煮醪,冬乞得一盏,适有他役,即忘之案上,为一婢子窃饮尽。煮酒者怜之,酒如前。冬伛偻突间,为薪焰所着,一烘而过,须眉几火。家人大笑,仍与他酒一瓶,冬喜,挈瓶沸汤中,俟暖即饮,偶为汤所溅,失手堕瓶,竟不得一口,瞠目出。尝令开门,门枢稍紧,极力一推,身随门辟,头颅触地,足过顶上,举家大笑。今年随至燕邸,诸门隶嬉游半载,问其姓名,一无所知。

东貌亦古,然稍有诙气。少役于伯修。伯修聘继室时,令至城市饼。家去城百里,吉期已迫,约三日归。日晡不至,家严同伯修门外望。至夕,见一荷担从柳堤来者,东也。家严大喜,急引至舍。释担视之,仅得蜜一瓮。问饼何在,东曰:“昨至城,偶见蜜价贱,遂市之。饼价贵,未可市也。”时约以明纳礼,竟不得行。

戚、奎皆三弟仆。戚尝刈薪,跪缚之,力过绳断,拳及其胸,闷绝仆地,半日始苏。奎貌若野獐,年三十,尚未冠,发后攒作一纽,如大绳状。弟与钱市帽,奎忘其纽,及归,束发加帽,眼鼻俱入帽中,骇叹竟日。一日至舍,犬逐之,即张空拳相角,如与人交艺者,竟啮其指。其痴绝皆此类。

然余家狡狯之仆,往往得过,独四拙颇能守法。狡狯者,相继逐去,资身无策,多不过一二年,不免冻馁。而四拙无过,而衣食,主者其无他,计口而受之粟,唯恐失所也 。噫!亦足以见拙者之效矣。

【注】①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②突:烟囱。伯修,宏道兄宗道之字。

5.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尝从余武昌,偶令邻生处      过:经过

B.一日至舍,犬逐之            比:邻近

C.而四拙以无过,而衣食        坐:因为

D.主者其无他                  谅:原谅

6.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家去城百里,吉期已迫,约三日归               而四拙无过

B狡狯者,相继逐去                                        唯恐失所也

C.失手堕瓶,竟不得一口,瞠目                   戚尝刈薪,跪缚之

D.煮酒者怜之,酒如前                                    诸门隶嬉游半载

7.从文中下列事件的前因后果看,能体现作者或其家人对拙仆们关爱的事件是    3分)

冬仆迷路      冬仆饮酒      冬仆推门

东仆市饼      戚仆缚薪      奎仆市帽

A③⑤                                                         B②⑥

C①②④                                                      D①⑤⑥

8.下列对这篇文章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冬这个仆人很健忘,他随作者到燕京,与门隶们玩耍,有时人们问他的姓名他都回答不上来。

B.文章详略得当,共写了四仆,其中冬是自己的仆人,记了四件事,最详;其余三仆,则较略,奎仆记了两件事,戚仆和东仆各只记了一件事。

C.作者说:狡兔和乌贼善于趋避和藏身,却仍然难逃杀身之祸,意在说明巧不如拙。

D.作者赞仆之拙,认为拙者有福,与老庄的大拙胜巧、巧伪不如拙诚的思想有相通之处。

9.翻译和断句。(9分)

1)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6分)

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

 

少役于伯修。伯修聘继室时,令至城市饼。

 

2)请用斜线为下面文段断句。    3分)

柳贵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王国维

兴来随意步南阡,夹道垂杨相带妍。

万木沉酣新雨后,百昌苏醒晓风前。

四时可爱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

我与野鸥申后约,不辞旦旦冒寒烟。【注】

【注】该句意为:我不惜日日冒着春寒,与鸥鸟同游于野烟之中。

“四时可爱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是王国维的名句。请结合全诗,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说说该句的妙处。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3)纵一苇之所如,                                 ,而不知其所止……

苏轼赤壁赋》)

4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三、(本大题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女子小人疑议探析

 

读书贵质疑,明代学者陈献章云:“疑者,觉悟之机也。”若有疑不质,就成了书本奴隶,一旦留下误解与妄解,难免产生一谬留千载的憾事。拜读白子超先生《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一文后(原文载《新民晚报》),拟对该文所引的六种解译作一补充,权作第七种解译,能否判为正解,不才未敢遑论,谨移樽就教于子超先生。

历来,对于“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三句语录的译解,诚如白文所引的译证,不但把“唯女子……”中的“女子”(古文合成词组)译为“女人”(现代单纯词),而且几乎一律将“女子”译同于“小人”。当代儒学大家南怀瑾先生也说:“有一次一个妇女团体要我去讲中国文化,就有一位提出《论语·阳货》中这两句话来问我,我说我不敢说,我说了你们要上来打我的。她们说不打。我说你们不打,我就赞成孔子的话,这是没有办法来替妇女们辩护的。”(语出南怀瑾《论语别裁》)犹见“只有女子与小人一样难以教养”的译解,似乎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定译”。我查阅了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和其他多种名家译本,基本上大同小异,“唯女子”两千多年来竟牢牢地与“小人”绑在一起。唯因持此“定译”的多为名家学者,令人持疑而难质……然而,学古不泥古,疑义相与析,又不甘存疑善罢,乃因从古文今译的“信”、“达”、“雅”三个互相依存的标准来衡量这一“定译”,总是感到疑云难消。倡行“克己复礼”的孔子,自然心怀敬母爱妻的仁德,岂能违背伦理道德,一杆子将慈母与淑妻也打入“小人”的泥淖里呢?况且一部《论语》的主要教育对象是莘莘学子,并非是当时的闺中女子。从来论文强调“文品”与“人品”的融通辨析,倘若孤立地就文译文,断章释义,乃至望文生义,表面上看也似忠于原文,如顾及全文整段,就会发现牵强附会,使人难以信服。

存疑数十年,终于在去年春天从人民日报出版社的《论语新解》中寻到了解疑答案,我欣喜不已。原来,疑问的症结出在用后代通用的单纯词“女子”(名词+词缀),去套用孔子(春秋时代)文言实词的合成词组“女子”(代词+名词)。《论语》中所涉的“女”字,在词义和语法功能上有多种分工,其中有18个“女”的音义训诂无一例外都同于“汝”(rǔ),都是人称代词,译为“你”或“你们”;而“子”是古文名词,译为“学生或弟子”。系因《阳货》篇中的“女子”并非现代文中的单纯词,而是由两个单音实词构成的词组。

辨别了古今词语在虚、实、音、义,以及语法功能等方面演变的误差,《论语·阳货》篇载的原文即可作如下解译:

“只有你们(几个)学生和小人一样是难以教养的,教给你们浅近的知识就不谦逊(而自满),教给你们深远的知识就埋怨(因不懂而怨天尤人)。”

上文新译并非主观猜测,系按古文今译的规范诠释的。古文中“女”作“汝”通用已屡见不鲜,“子”作学子、弟子解译,诚为正解。语言文字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拿现代文中的‘女子’,套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文言文中的‘女子’,失之偏颇”(金池:《论语新译》)。“有时真理只要跨进一小步,就会成为荒谬”。循此,倘若这一最新解译能予认同的话,传统翻译无疑是让孔老夫子蒙冤受屈了两千多年,怎不令人浩叹千古!

译文之道千变万化,唯此,朱自清先生对古文翻译曾有提示:“任何词句和语汇都是可以分析的。”文场学林多诤谏,毕竟随人说短长者多,深思独疑者少,稍有疏忽很容易闹出“以今淆古”的笑话,甚至滑入谬误,尤在古文翻译与古文教学中,这样的教训屡见不鲜。

(选自200812《中华读书报》)

1213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6分)

A.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李泽厚的《论语今读》都将《论语·阳货》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女子”翻译成“女人”。

B作者认为将“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女子”翻译成“女人”不符合孔子克己复礼的道德行为规范。

C将“女子”翻译成“女人”,符合朱自清先生所说的古文翻译“任何词句和语汇都是可以分析的”的观点。

D用后代通用的单纯词“女子”,去套用孔子时代文言实词的合成词组“女子”,就是所谓的“以今淆古”。

E语言文字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因此文言翻译要注意古今的差异。

F.其他著作将“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女子”翻译成“女人”,并不一定是错误的,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论语新解》的解释也只是一家之言。

13.不属于作者对《论语·阳货》中女子的翻译存疑数十年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传统翻译有断章释义、望文生义之嫌。

B传统翻译没有注意到《论语》的教育对象。

C传统翻译割裂了“文品”与“人品”的关系。

D.传统翻译用后代的单纯词套用古代的合成词。

14将“女子”翻译成“女人”,本来只是一个词语的翻译问题,为什么作者却说这“让孔老夫子蒙冤受屈了两千多年”?请用原文回答。(4分)

15人们习惯将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女子”翻译为“女人”,本文认为形成这种思维定势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5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须在四(一)、四(二)两组题中选做一组,并在题号指定的空白位置作答。选做四(一)题组的须作答161718题,选做四(二)题组的须作答192021题。作答前须将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漏涂、错涂、多涂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看见太阳

童道明

北京有家基辅餐厅,墙上贴着“基辅罗斯”的金字招牌。这可是俄罗斯的源头和根苗!俄罗斯大地上出现的第一座城市是基辅,“基辅罗斯”乃是俄罗斯历史实体的最早称谓。

在一千多年前,如今称为俄罗斯的广漠土地上,生活着一个最大的族群——斯拉夫人。俄罗斯大地的先民们相信世上有两个上帝:一个是光明的上帝,一个是黑暗的上帝。光明的上帝善良,主宰着白天;黑暗的上帝凶恶,主宰着黑夜。这样,天长日久,俄罗斯的先民这种对于太阳的信仰,也积淀在世世代代的民族文化审美心理之中。

俄罗斯的第一部文学经典是12世纪的长诗《伊戈尔远征记》。伊戈尔远征失败之后他妻子雅罗斯拉芙娣的一段哭诉,便是全诗的华彩乐章。雅罗斯拉芙娣恳求太阳帮助她丈夫得救回家,因为她相信:“光辉的太阳,能给每个人带来温暖。”

俄罗斯的第一诗人普希金(1799-1837)也是俄罗斯的一位太阳歌手。他在一首题名《饮酒歌》(1825)的诗里,把太阳与诗神与理智放到一起来歌颂,同时他诅咒黑暗——

缪斯万岁!理智万岁!……

太阳万岁!黑暗万死!

我们在普希金的诗句里听到了俄罗斯灵魂的呐喊。

我用俄语读到的第一首普希金诗作是《冬天的早晨》(1829)。这首诗的开头一句明白如话:“严寒和太阳,多么美妙的日子!”初学俄文的外国人都爱读普希金的“严寒和太阳,多么美妙的日子!”就像初通汉语的外国人都爱读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但我真正领悟“严寒和太阳”的美妙,是1957年在俄罗斯度过了头一个冬天之后。那年寒假我到莫斯科郊外的一个名叫“旅行家”的疗养院休假,遇到一个阳光璀璨的冬日,一早走出户外,只见周遭的白雪都在闪闪发光,便情不自禁地朗读了“严寒和太阳,多么美妙的日子!……”

俄罗斯的冬天常常飘雪,天灰蒙蒙的,人在阴霾中耽久了心里自然会渴望见到太阳。当有一位诗人用一句动人的诗说出俄罗斯人的这一自然渴望,他便注定会成为一个在俄罗斯诗歌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的诗人

这个诗人叫巴尔蒙特(1867-1942),是个现代派诗人。他有两首歌唱太阳的诗。一首叫《我们像太阳》(1902),一首叫《我来这个世界是为了看到太阳》(1903)。这第二首是最有名的,它这样开头——

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看见太阳

和蓝天。

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看见太阳

和高山。

爱伦堡在《人·岁月·生活》中专章写到巴尔蒙特,说他自己当年开始学着写诗的时候,“曾希望见到那个写下了‘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看见太阳’的人。”

20世纪初,巴尔蒙特在俄国头顶天才诗人的桂冠。10年之后,一场空前的革命风暴向他逼近,原本以为仅仅是一阵和风吹来的诗人乱了方寸,1920年巴尔蒙特流亡国外,19421224,诗人在孤独中客死巴黎。

(选自20071010《中华读书报》)

16.文中画线文字揭示了一个诗人成为一个民族杰出诗人的重要条件。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条件是什么。(4分)

 

17.“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看见太阳”,这句诗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了触动人心的内容,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生命体验。你认为这个名句包含哪些层面的意思?(5分)

 

18.伟大的俄罗斯诗人常常歌颂严寒中的太阳,而中国古典诗词中出现最多最美的意象是月亮,这种区别是哪些原因造成的?试作简要分析。(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我们的宇宙图像

(英)霍金

科学的终极目的在于提供一个简单的理论去描述整个宇宙。然而,大部分科学家遵循的方法是将这问题分成两部分。首先,是一些告诉我们宇宙如何随时间变化的定律;第二,关于宇宙初始状态的问题。

毕全功于一役地设计一种能描述整个宇宙的理论,看来是非常困难的。反之,我们是将这问题分成许多小块,并发明许多部分理论。每一部分理论描述和预言一定有限范围的观测,同时忽略其他量的效应或用简单的一组数来代表之。可能这方法是全错的。如果宇宙中的每一件东西都以非常基本的方式依赖于其他的任何一件东西,很可能不能用隔离法研究问题的部分去逼近其完备的答案。尽管如此,这肯定是我们在过去取得进展所用的方法。牛顿引力理论又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它告诉我们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只决定于与每个物体相关的一个数——它的质量;而与物体由何物组成无关。这样,人们不需要太阳和行星结构和成份的理论就可以计算它们的轨道。

今天科学家按照两个基本的部分理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来描述宇宙。它们是本世纪上半叶的伟大的智慧成就。广义相对论是描述引力和宇宙的大尺度结构,也就是从只有几英哩直到大至1亿亿亿(1后面跟240)英哩,即可观测到的宇宙范围的尺度的结构。另一方面,量子力学处理极小尺度的现象,例如万亿分之一英寸。然而,可惜的是,这两个理论不是互相协调的——它们不可能都对。当代物理学的一个主要的努力,即是寻求一个能将其合并在一起的理论——量子引力论。我们还没有这样的理论,要获得这个理论,我们可能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现在,如果你相信宇宙不是任意的,而是由确定的定律所制约的,你最终必须将这些部分理论合并成一套能描述宇宙中任何东西的完整统一理论。然而,在寻求这样的完整统一理论中有一个基本的自相矛盾。在前面概括的关于科学理论的思想中,假定我们是有理性的生物,既可以随意自由地观测宇宙,又可以从观察中得出逻辑推论。在这样的方案里可以合理地假设,我们可以越来越接近找到制约我们宇宙的定律。然而,如果真有一套完整的统一理论,则它也将决定我们的行动。这样,理论本身将决定了我们对之探索的结果!那么为什么它必须确定我们从证据得到正确的结论?它不也同样可以确定我们引出错误的结论吗?或者根本没有结论?

对于这个问题,我所能给出的回答是基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原理。这思想是说,在任何自繁殖的群体中,存在有不同个体在遗传物质和发育上的变异。这些差异表明,某些个体比其他个体对周围的世界更能引出正确的结论,并去适应它。这些个体更可能存活、繁殖,因此它们的行为和思维的模式将越来越起主导作用。这一点在过去肯定是真的,即我们称之为智慧和科学发现的东西给我们带来了存活的好处。这种情况是否仍会如此不是很清楚:我们的科学发现也可以将我们的一切都毁灭。即使不是这样,一个完整的统一理论对于我们存活的机会不会有很大影响。然而,假定宇宙已经以规则的方式演化至今,我们可以预期,自然选择赋予我们的推理能力在探索完整统一理论时仍然有效,并因此不会导致我们得到错误的结论。

因为除了最极端的情况外,我们已有了对所有一切都足够给出精确的预言的部分理论,看来很难以现实的理由为探索宇宙的终极理论辩护。(值得指出,虽然可用类似的论点来攻击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但这些理论已给我们带来了核能和微电子学的革命!)所以,一套完整的统一理论的发现可能对我们种族的存活无助,甚至也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然而自从文明开始,人们即不甘心于将事件看作互不相关而不可理解的。他们渴求理解世界的根本秩序。今天我们仍然渴望知道,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人类求知的最深切的意愿足以为我们所从事的不断的探索提供正当的理由。而我们的目标恰恰正是对于我们生存其中的宇宙作完整的描述。

(节选自霍金的《时间简史》第一章)

1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第二段 “可能这方法是全错的”这句话的理解。(4分)

 

20.请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234段的主要内容,然后说说这三段文字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21.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说明霍金身上体现了哪些科学精神。(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以“温馨”为主题,写一段景物描写。要求:符合主题的需要;言之有序;不能出现“温馨”这个词语;不少50字。(6分)

 

 

23请提炼出下列图表所包含的最有价值的信息,并对所提炼的信息加以点评。6

2007年中国三大富豪排行榜

20022007年中国三大慈善家排行榜

排名

姓 名

财富金额(人民币  亿元)

排名

 

捐赠金额(人民币 亿元)

1

杨惠妍

1300

1

余彭年

20

2

张茵家族

770

2

牛孟依

10

3

许荣茂

550

3

牛根生

6.5

 

 

2007年美国三大富豪排行榜

20022007年美国三大慈善家排行榜

排名

姓 名

财富金额

(美元  亿元)

排名

姓 名

捐赠金额

(美元  亿元)

1

比尔·盖茨

590

1

沃伦·巴菲特

312

2

沃伦·巴菲特

520

2

比尔·盖茨

258

3

希尔顿·阿德尔森

280

3

乔治·索罗斯

159

(本数据来自互联网)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佛经里有许多语录说的是做人的道理,比如“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这条语录,就给人很多启迪。

要求:从上述佛经语录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脱离这条佛经语录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


最后更新[2008-5-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