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名师频道 > 王君频道
文章标题: 《王君: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阅读次数:4883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王君: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对人教版教材《浪之歌》中一处改动的商榷

           

重庆外国语学校  

            

新的人教版语文教材把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纪伯伦《浪之歌》第六自然段最后一句“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改为了“可是,我在恋爱呀!而爱情的脾气是不喜欢睡眠的”。

窃以为改得不恰当。

先看《浪之歌》的英文原文。这两句是这样的:

But I am a lover, and the truth of love Is strong.

我请教了专业的英文教师,旧版教材和新版教材都属于意译,但无论是从句式和词义上来看,“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都比“可是,我在恋爱呀!而爱情的脾气是不喜欢睡眠的”更贴近原文。特别是“the truth of love Is strong”是个标准的表肯定的判断句,“strong”的本意是“强壮”,可以引申理解为“坚定、信念”等意,结合全文的象征意义(见笔者下文的分析),最后译为“清醒”完全是有道理的。而把这个句子翻译为“爱情的脾气是不喜欢睡眠的”完全属于无中生有地衍生。也许译者是为了强行和前文中的“彻夜不眠”相呼应,但是,综观全文全段来看,这样的呼应反而因为句意的游离而弄巧成拙。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新版本的翻译严重地破坏了文本的整体艺术美和思想美。

首先,从主题上来说,“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远比“爱情的脾气是不喜欢睡眠的”更富哲思,引人思考,余音绵长。

纪伯伦笔下的海浪形象之感人,就在于它对于“爱情”的坚贞。这种坚贞面对的不是完美的爱情,而是有缺陷的爱情。“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海岸和海浪不可能天长地久地相守,它们的爱情命中注定永远要承受聚合与分离的折磨。这种时间上空间上的距离为爱情增添了悲壮的浪漫。海浪说“我要用我的津液让他的心冷却一些,别那么过分炽热”折射出来的是海岸的痛苦,“我生性执拗、急躁”以及“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是海浪自身的痛苦。而“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是爱到深处之后反而必然会出现的情感的错位和不能应答……浪和岸就是这样甜蜜而痛苦地相爱着。海浪是游动的生命,但是命运却不允许它随心所欲地和爱人相聚。于是,它“只能彻夜不眠,时而歌唱,时而叹息”以至于“形容憔悴”。它就这样年年月月地等待着,等待着珍贵的相守和注定的分离。

《浪之歌》的英文原文的结尾是这样的:

I may be weary, but I shall never die.

如果直译,可以翻译为:我也许会疲倦,但是我绝不会放弃。这样翻译没有教材中的“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典雅,但是从直译中我们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到浪之爱情的感人之处:它并非对残酷的爱的命运处于懵懂状态,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小青年一样于不知不觉中承受痛苦。它对爱的理解是成熟的,它对自己的爱情前途有极为清晰和深刻的认识,所以,它才会说“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它是明知痛苦而承担,明知永远不可改变而坚定执着。海浪的形象就是在结尾这两句宣言一般的独白中走向了完美。

所以,我认为,原文中的“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是全文中最为精彩的一个句子,也是提升海浪人格形象,使海浪与海岸的感情超越于普通爱情的关键一笔。它既巧妙写出了海浪的自然性特征,更写出了海浪深邃的内心世界——它对爱情的无怨无悔,对爱的任何形式的前途的清醒担当。

“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用词精练,内涵深刻,是一句富有哲理意味的爱情格言,是“我在恋爱啊,爱情的脾气是不喜欢睡眠的”这样表达随意含义浅显的句子不可相比的。

这样的热烈的痛苦的清醒的爱来自于诗人的生活经历。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在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饱经了颠沛流离。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在自己的国土上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不得不长期旅居异国,身老他乡。然而,这种因为贫穷困苦和统治阶级的罪恶而造成的与故土的别离,不仅没有淡化他对国土的思恋,冷却他炽热的赤子深情。相反,他爱之深,思之也更切,他除了将旅居海外的阿拉伯作家组织起来,共同为祖国独立和自由民主而抗争呼号外,还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寄予深厚的恋情。《浪之歌》就是这类诗歌的代表作。他借助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地表达了对祖国火热的衷肠和忠贞不渝的爱。

明知不可为而为,明知不能拥有完整的爱而爱,一边狂热地爱,一边又清醒地承受爱之痛苦,这样的爱情的圣洁和伟大不言自明。

当然,旧版本的表达也有一些小问题,造成了中学生阅读的困难。我以为关键原因是“纵使”这个关联词用得不妥。只要把“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改为“因为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所有问题就都迎刃而解。

其次,从语体上来看,全文用语倾向于典雅,多用书面语,特别是四字短语或者成语。比如“相亲相近、相离相分、碧海丹霞、海誓山盟、长吁短叹、纹丝不动”等等,就是在本段,也用了“彻夜不寐、形容憔悴”等雅词。这一类词语点缀在《浪之歌》中,形成了全文优雅舒缓的格调。

另外,从全文的句式结构来看,也多倾向于对称美排比美。虽然文中典范的对偶句不多,但句子与句子之间在结构上的呼应却非常明显。比如第一自然段的“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文章的其他几个段落这个特点则更加明显。或对比或排比,句式的整齐使《浪之歌》呈现出了韵律美节奏美。

但是,新版本中的修改“可是,我在恋爱呀!而爱情的脾气是不喜欢睡眠的”却严重破坏了这种雅致和节奏。“恋爱、脾气、睡眠”是非常口语化的表达,这种大白话式的倾吐固然一目了然,但是读者阅读到此,行文风格的突变却总让阅读美感大打折扣了。

所以,我认为新版本对此处的修改欠妥。

但原版本中却有许多地方值得修改。我认真钻研了《浪之歌》的英文原文,发现大概因为是散文诗比较难以翻译的原因,译文已经大量融入了译者对生命的体验以至于译句和原文有了很大的距离。既然已经如此,那么为什么不在入选当代中学语文教材时,更为贴近中国学生的阅读习惯呢?比如我的学生通过语义、修辞、句式等方面的比较,就对《浪之歌》语言提出了不少修改方案(我在《语文教学通讯  初中刊》2005年第七八期合刊中的《不期而遇的精彩》一文中对这一问题作了一些阐述)

“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改为 “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时空使我们相离相分”。

“我要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改为“我要用自己的热泪让它的心冷却一些”。

“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改为“我围绕她们翩翩起舞”。

“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改为“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的事业”。

……

    教材应该努力呈现给学生最具有典范性的语言材料。对译文的选择标准也应该与时俱进。本文仅仅只是一孔之见,就教于大方之家吧。


最后更新[2008-5-1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