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无限
——家长会纲要
深圳市翠园中学高二(8)班 钱冰山
指导思想:本次家长会的主题是沟通情感,而不是以单纯的成绩作为主要的内容。从家长学生如何沟通,克服沟通障碍这个角度入手,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具体过程如下:
一、秀我风采(show our life)
1、 生活剪影 (照片) 2、青春活力(视频)
主要通过一组生活学习的照片和视频,让家长对学生在校生活有个感性认识。
二、清点生活
清点生活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都是必要的。要明确自己的长处,也要明确自己的不足和欠缺,有利于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做到有的放矢。
1、 我们拥有的
文化知识、思维能力、奋斗目标、亲情友情、健康身体、物质财富……
2、 我们缺失的
学生欠缺的
责任心 忽视细节 被动接受 心灵封闭 自欺欺人
意志力 随波逐流 一暴十寒 变化无常 多愁善感
愉悦感 价值取向 精神负荷 勉为其难 求全责备
3、 家长欠缺的
理性 一叶障目 以偏概全
沟通 惟我独尊 缺少耐心
关爱 忽视尊重 轻视倾听
三、自我发现
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个环节主要告诉学生和家长,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通过老师的引导,每个学生都对自己有一个评价。全班学生的评价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阳光心情、执着进取、善良真诚、自我完善
然后就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表彰。表彰的方式如下:
生活因阳光而富有生机,心灵因阳光而充满温暖。我们因拥有阳光心情而激情洋溢,勇往直前。
陈胤乐 黄楚冰 李 楷 刘俊作 潘诚立
庞 佳 宋 诚 王逸品 张岩昊 周抒璇
执着是一种力量,进取是一份自信。我们因执着而美丽,我们因进取而成熟。
蔡晓锋 邓 慧 丁嘉伟 何淑君 何茵欣 吉冠琨 李伟冰
连潇蒙 王 丹 巫莉婷 巫羡姝 谢彦琦 张佳慧 周 莹
真诚让我们的心灵自由飞翔,善良让我们的生活幸福快乐。我们拥有真诚善良,我们拥有灿烂的人生。
陈 颖 陈臻文 何柏欣 吕婉怡 杨丽红 袁梓珉 赵 执 郑志立
书生意气激励我们自我完善,自我完善孕育快乐人生。自我完善让我们美丽,让我们创造,让我们收获。
陈国豪 陈培钟 韩 婷 何昆扬 黄敏婷 黄庆深 黄少鹏 黎文杰 许惠婵 许琼佳 杨 羚 杨 硕 叶丹菁 叶嘉豪 曾宏彦 张佳超 张建辉 周振立
四、沟通无限
1、轻松一刻;旨在增加家长与学生的互动,轻松气氛,增进亲情。
家长学生共同回答下列问题
A、对方衣服、鞋子的尺寸
B、对方身高、体重
C、生日时有没有收到对方的礼物
D、快乐(失落)时对方是否是第一倾听人
E、对对方最大的祝愿是什么
2、 何谓父母(世界上称赞父母的言论)
旨在引导学生对父母的认识,增进了解和亲情
• 父母是孩子未来命运的创造者
• 人们听到的最美的声音来自父母,来自家乡,来自天堂
• 儿行千里母担忧
• 父母的心是儿女的天堂
• 父母泪,有化学分析不了的高贵而深沉的爱存在其中
• 父母的击打决不会使孩子残废
• 父母之爱,春天常在
• 父母的心灵是子女的课堂
• 一个父(母)亲胜过一百个老师
• 在批评父母狭隘的时候,我们切不可忘记他们的深沉
3、何谓父母(冰山心中的父母)
是风雨中那个撑起雨伞遮蔽你而让自己淋湿的人
是危险时奋力把你推出险境而甘愿让自己受伤的人
是快乐时默默站在你背后欣赏你的人
是忧伤时也要把温暖绽放在你心中的人
是艰难时也要为你开创一片灿烂天空的人
是把牵挂一直带到睡梦里的人
是为你营造天堂而让自己生活在地狱中的人
是把你塑造成天使而让自己琐碎的人
是失去了你才感到珍贵的却永远不能弥补的人
4、沟通示范
这个环节就学生给父母的信中出现的一些无话可说,家长不知道如何同子女谈心等现象进行一个沟通示范。帮助家长学生搭建沟通的桥梁。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冰山给女儿的信
小涵
最近我打了你,我知道你是伤心的。可是你却不知道我也是伤心的。你伤心是因为我的粗暴、你的委屈、你的弱小。而你却不知道我伤心是因为我对你的爱。
起因很简单。你一个人在家时,在电脑上看动画片。看动画是你这个年龄的专利,并没有错。你错的是不该在我出现时关掉屏幕装作写作业的掩饰。
面对诱惑,我不需要小小的你选择拒绝,只需要你能够坦然。能够以坦然的心态接受我对你的引导。可是你没有听进去我的引导,而是选择了掩饰,因而招致我打你。
孩子,你知道吗。我对你的要求并不高,没有把你的业余时间全泡在各类培训班,以获得优秀的成绩而自傲。我经常督促你抓紧时间写作业,以便有时间看一会你喜欢的动画。即使是要你学电子琴,也只是希望你长大后,在集体生活中不做一个像我一样落寞的观众,我只是想你学会坦然,在你今后的人生中坦然面对你的生活。
人生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有很多喜悦、收获,也会有很多无奈、失意和痛苦。而战胜这些唯一的办法就是坦然面对。
坦然,会使你在纷繁的世俗中赢得从容;坦然,会使你在变幻莫测的人际关系中保持尊严;坦然,会使你在利益得失面前学会豁达。
孩子,你可能不太明白我说的这些,就是不明白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会陪伴你长大,在陪伴你的过程中反复告诉你,让你慢慢理解,慢慢接受,慢慢做到。
孩子,你带着压抑和委屈去睡觉了,可是我的心依然不平静。我反复想,你为什么学会这样去掩饰。我的心在痛。你的掩饰说明你想做个我心目中的好孩子,可是我却忽视了。我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跟你一起娱乐、一起散步、一起分享你的喜悦,我已经习惯了为了工作而加班、加班。我为了在工作中能够坦然,能够坦然面对学生,忽视了你,忽视了你,我的孩子。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让你感觉到一些孤单和失落呢。孩子,我突然醒悟到是我错了,是我真正委屈了你,真正伤害了你。但我相信你会原谅我的。因为你知道我一直把你当作我生命中的一朵奇葩,一个奇迹。孩子,原谅我的粗暴,好吗?我会用心去倾听,去陪伴你的,因为你是我可以一直牵挂到梦里的人,一直可以牵挂到天国里的人。无论我是怎样的粗暴,也不会改变我在临睡觉前去倾听你的呼吸,去触摸你,去亲吻你。
孩子,我知道你不会怨恨我的。因为你给我写的信让我明白了。
希望你健康成长,我的孩子。
爸爸
25/4
5、对家长提出沟通的要求
每个学生都给家长写了一封信,同时也写了一封信给陌生的家长,要求家长认真回信,认真沟通。
6、附录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爱的回音壁
毕淑敏
现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几乎都是一个孩子,关爱之心,大概达了中国有史以来的最高值。家的感情像个苹果,姐妹兄弟多了,就会分成好几瓣。若是千亩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里,便独步天下了。
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的幸福?我好奇地问过。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
我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多么爱你们啊……
孩子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爸爸妈妈呢?也不能白当啊,他们应该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这难道就是爱吗?爱也太平常了!
我震住了。一个不懂得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庭的水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可是,你怎样让由你一手哺育长大的孩子,懂得什么是爱呢?从他的眼睛接受第一缕光线时,已被无微不至的呵护包绕,早已对关照体贴熟视无睹。生物学上有一条规律,当某种物质过于浓烈时,感觉迅速迟钝麻痹。
如果把爱定位于关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看顾渐次减少,孩子就会抱怨爱的衰减。“爱就是照料”这个简陋的命题,把许多成人和孩子一同领入误区。
寒霜陡降也能使人感悟幸福,比如父母离异或是早逝。但它灾变的副产品,带着天力人力难违的僵冷。孩子虽然在追忆中,明白了什么是被爱,那却是一间正常人家不愿走进的课堂。
孩子降生人间,原应一手承接爱的乳汁,一手播洒爱的甘霖,爱是一本收支平衡的账簿。可惜从一开始,成人就间不容发地倾注了所有爱的储备,劈头盖脑砸下,把孩子的一只手塞得太满。全是收入,没有支出,爱沉淀着,淤积着,从神奇化为腐朽,反让孩子成了无法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
我又问一群孩子,那你们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
没指望得到像样的回答。一个成人都争执不休的问题,孩子能懂多少?比如你问一位热恋中的女人,何时感受被男友所爱?回答一定光怪陆离。
没想到孩子的答案晴朗坚定。
我帮妈妈买醋来着。她看我没打了瓶子,也没洒了醋,就说,闺女能帮妈干活了……我特高兴,从那会儿,我知道她是爱我的。翘翘辫女孩说。
我爸下班回来,我给他倒了一杯水,因为我刚在幼儿园里学了一首歌,词里说的是给妈妈倒水,可我妈还没回来呢,我就先给我爸倒了。我爸只说了一句,好儿子……就流泪了。从那次起,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光头小男孩说。
我给我奶奶耳朵上夹了一朵花,要是别人,她才不让呢,马上就得揪下来。可我插的,她一直带着,见着人就说,看,这是我孙子打扮我呢……我知道她是爱我了……另一个女孩说。
我大大地惊异了。讶然这些事的碎小和孩子铁的逻辑。更感动他们谈论里的郑重神气和结论的斩钉截铁。爱与被爱高度简化了,统一了。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时,感到了一个幼小生命的意义。成人注视并强调了这种价值,他们就感悟到深深的爱意,在尝试给予的现时,他们懂得了什么是接受。爱是一面辽阔光滑的回音壁,微小的爱意反复回响着,折射着,变成巨大的轰鸣。当付出的爱被隆重接受并珍藏时,孩子终于强烈地感觉到了被爱的尊贵与神圣。
被太多的爱压得麻木,腾不出左手的孩子,只得用右手,完成给予和领悟爱的双重任务。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同围的人。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不要抱怨孩子天生无爱,爱与被爱是铁杵成针百年树人的本领,就像走路一样,需反复练习,才会举步如飞。
如果把孩子在无边无际的爱里泡得口眼翻白,早早剥夺了他感知爱的能力,育出一个爱的低能儿,即使不算弥天大错,也是成人权力的滥施,或许在遭天谴的。
在爱中领略被爱,会有加倍的丰收。孩子渐渐长大,一个爱自己爱世界爱人类也爱自然的青年,便喷薄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