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教案荟萃
文章标题: 《《乡愁诗两首》教学实录》
出处:责编程少堂    作者:舒吉武   阅读次数:5828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乡愁诗两首》教学实录

《乡愁诗两首》教学实录

 

       上步中学       舒吉武

 

         教学目标:

1、      反复朗读,当堂成诵。

2、      体会品味,领悟其思想情感及特色。

重点:朗读成诵。

难点:理解、领悟与赏析。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彩屏显示:课题)

   师: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诗歌源远流长。唐代诗歌以其璀璨辉煌给中国以及世界文化以巨大的震撼和影响,而现代的白话诗也不乏佳作,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说到“乡愁”,你心中油然而生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响起二胡独奏曲《江河水》如泣如诉的哀怨音乐,闪现思念母亲、妻子、祖国的悲伤画面。)

   生:这是一种“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惆怅,是一种“望尽天涯路”的迷茫,更是一种“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无尽忧伤。

   师:说的很好。诗人在诗歌中所要苦心营造的正是这种意境美。我们常常说:“言为心声”。那么作者是怎样通过文学的表达,把这种思想情感传递到每一位读者的心灵之中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乡愁》,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吧!

(彩屏显示:介绍两位作者以及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

   师:这两首诗都写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两位诗人生活在台湾。那时台湾与大陆之间不可以公开来往。但是许多台湾人虽然身体被海峡阻隔,心却在大陆。这种阻隔时间越长,思念故乡的情怀就越浓烈,不可遏止。正是在这种情形下,诗人写下了充满忧伤与渴望的诗歌。欣赏诗歌,应该经过以下三个步骤,大家请看:

   (彩屏显示:诗歌欣赏三部曲:朗读吟诵——品位语言——放飞想象)

   师:欣赏诗歌,首先要反复朗读吟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感受它的节奏韵律,才能体会到它的思想情感。我先来范读,然后请同学来个别朗读,大家再齐读。

   (范读,指名学生朗读,齐读,分小组朗读竞赛。)

   师:大家在朗读的时候,能够带着情感读,但是这种情感还不够深切,原因在于同学们对这两首诗的理解还不够深透。下面,我们再来品味这两首诗的语言。通过品味语言,进一步了解诗歌的情感。大家每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一边在书上圈点批注,一边讨论,做好笔记,准备发言(用十分钟时间)。

   生:我以为余光中写的《乡愁》中的叠词用得特别好。如“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和“浅浅的海峡”,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音律美。而且以小衬大,以小见大,“小小的邮票”突现作者与母亲的两地阻隔;“窄窄的船票”则表现了作者与新娘分隔两地的万般无奈;“矮矮的坟墓”更包含了生死两茫茫的无比悲痛;“浅浅的海峡”暗寓着有国不能回的无限思念和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急切情怀。

   师:好。看来同学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加深了对这首诗的理解。盼望祖国早日统一正是作者写这首诗的动机。这里所说的“乡愁”,不仅仅是一种个人之愁,更是一种民族之愁,它发出的是亿万海外游子盼望祖国统一的巨大心声。

   师:请大家带着这种情感再把这首诗齐读一遍。注意,读到“大陆”这个地方要停顿长一些时间,然后才缓缓读出“在那头”,用以表达大陆可望而不可及的忧伤。

   学生齐读背诵课文(从语调、节奏、情感来看,显示了大家对这首诗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生:我觉得席慕容的《乡愁》中的“月亮”这个景物用的好。因为在中国文化传统里,“月亮”代表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祝福,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公共婵娟”。

   师:说得很好。但作者为什么要把“乡愁”比作“没有年轮的树”呢?

   生:“没有年轮”说明这棵树生长了很长时间,暗寓“乡愁”也是绵绵无期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日俱增。

   师:说得好。虽然故乡的印象日渐模糊,但对故乡的思念却与日俱增,绵绵无期,这就是这首诗的情感基调。请大家认真体会,好好朗读。

   齐读并背诵课文。

   (彩屏显示:几幅跟这两首诗意境相近的画面)

   师:请同学们一起静思片刻,放飞你的想象,根据两首诗提供的意境,用你的笔描绘出属于你心中的那一幅优美图画。

   (大家静思十分钟,把自己的所想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生:我想象的是余光中的《乡愁》的最后一节。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每天傍晚来到海边眺望北方,是我必做的功课。尽管宽阔的海峡阻断了我的视线,但阻断不了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我对着大海高声呐喊:“我们时候才能在这海峡之上架起一座畅通无阻的桥梁?”大海的回声在我的耳畔震荡回旋,夕阳映照着我颀长的身影,一直到夜幕的降临。

   生:我想象的是席慕容的《乡愁》。我独立在窗前,一轮皎洁的月亮洒下一片清辉。突然从远处传来如泣如诉的断断续续的笛声,引起了我对故乡的无尽的思念。窗前那棵我亲手种下的树,如今已长成伟岸的身躯。啊,它是我思念故乡的见证人,春来发芽,秋到落叶,周而复始,永远是那无尽的乡愁!

   师生共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现在,我们再来比较一下这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呢?

   生:我更喜欢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的节奏韵律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而且,这首诗虽然充满忧伤,但更给人一种期待,期待着祖国的早日统一。这种忧伤越浓,这种期待也更多。因此这首诗在忧伤中给人以信心,以力量、不是吗?

   生:我比较喜欢席慕容的《乡愁》。这首诗在选取景物上匠心独运,比如“月亮“、“清远的笛”、“没有年轮的树”,以物传情,融情于景,表达出一种无法诉说,缠绵悱恻的惆怅和忧伤。它以一种深邃的意境把读者带入绵绵无尽的忧伤与无奈,展现了无数海外游子的心境。

   师:两位同学讲得太好了!再来一次掌声。(热烈鼓掌)他们以自己独特的体会谈了自己的感受,难能可贵。同学们只要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就能让自己插上翅膀,遨游在文林诗海之中,获得自己那份独有的体悟。好,现在请大家合上书本,背诵这两首诗。

   (彩屏显示画面并配上音乐)学生此时的吟诵已经沉浸在自己的独特感受之中。


最后更新[2004-2-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