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课题纵横
文章标题: 《彭刚:语感中的语义和语法》
     阅读次数:2034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彭刚:语感中的语义和语法

语感教学中的语义之重和语法之轻

——松岗中学高一语文组:彭刚

 

        语感教学作为一种科学的教育思想早已渗透于语文教学实践之中,作为一种高效的语文教学模式亦广受语文教师所推崇。但是,在大多数语文课堂上,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师生诵读丽词佳句美文名篇、把玩之乎者也、评品比喻拟人;或是一会整体感知,一会领悟主旨句,一会积累典范之句式,一会举一反三仿写扩展。可结果呢?名言警句背诵了不少,开口子曰诗云,说话时,却看不到学生在演讲台上即兴而发、洋洋洒洒,有的是照本宣科、或忘了词儿尴尬”“一番。典范句式记了很多,提笔就引经据典,为文时,却看不到妙笔生花一挥而就的王勃,见到的多是无病呻吟、才思枯竭的的江郎。学生说话字字玑珠、句句丘壑,但词不成句、句不成文、文不成篇,或是得意忘言、言不达意、言不由衷。究其原因,是没有真正弄清语感教学中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致使我们的语感学习,只感语言之,忽视语言之;只悟语言之情趣,忽视语言之义理;追求语感教学之形似,隐弃了语感教学之神韵。一言以蔽之,语感教学中重感悟有余、忽视了语义、放弃了语法

       当代语文教育大家吕叔湘先生对语感的阐释精辟而独到,他从语言学的角度把语感具体化为语义感、语法感、语音感等。在《学习语法与培养语感》一文中,他认为:人们常说语感,这是个总的名称。里面包括语义感,就是对词语的意义和色彩的敏感;包括语法感,就是对一种语法现象是正常还是特殊,几种语法格式之间的相同相异等等的敏感;当然还包括语音感。这就进一步拓宽了语感的范围,也为语感教学中教什么和学什么界定了明确的内容。其对语感的表述中,将语义感(即对词语的意义和色彩的敏感)放在首要的位置,足以说明语感学习中感知语义的重要。将语法感(即对语法现象的异同感)涵盖于语感之列,足以说明语法之于语言的重要。对语言的重要的外在形式语音只作了连带性的陈述——“当然还包括语音感,并不是忽视之,而是表明语音等外在的语言因素,是语感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不需要强调的内容。可是我们的语感教学中,语感之不绝于口、萦绕于耳,语感之听之成声、目之成色,好一派校园风光,好一道亮丽的语文学习景观。细观之,这样的语感教学,语感只停留在语音、句式、修辞等外在的语言层面之上;慎思之,会发现,这样的语言学习中,语言之要义——情感色彩、语法选择、表达需要等人文性的形而上的因素却往往被忽视了。

著名的语感教学专家洪镇涛先生,在丰富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将语感教学归纳为八字教学模式,即感知——领悟——积累——运用。对语感课堂教学具有极大的指导性,也使抽象性极强的语言学习活动具有了可操作性。此模式说中感悟是核心,运用是目的,这些早已为众多的语文教师所践行并发扬光大。对于不同的语言材料,他归纳出美感教学法比较揣摩法语境创设法切己体察法等教学方法。此教法说中美感、揣摩、语境、体察等概念实际都关乎语言之的领悟。落实到对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领悟时,先生又进一步提出了语感教学应达到的三个层面(或境界):一是写了什么?二是怎样写?三是为何这样写?这实际上是先生为我们解答了语感教学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

      纵观其模式说”“教学法”“层次论都强调了语感教学中应重视对语言的形式与内容的感知与领悟,强调了感悟与运用的有机统一。尤其是其提出的感悟的三个层面,应该是对语感教学的内容作了较为全面的阐释。我们应该看到,层面说的终极境界为何这样写所感知的不仅仅是所运用的语言的形式和技巧,而是言语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实际需要。这种实际需要才是语感教学中感知领悟的重点和最高境界。为何这样写所蕴含的还包括词语的推敲,句式的选用、语法的选择。如洪先生的语感教学经典案例《论雷锋塔的倒掉》中对文本最后一段活该。感悟,颇值得玩味。感悟的不仅仅是标点符号(句号或感叹号)的选用和句式(陈述句或感叹句)的选择,应包涵语法的选择(独词句、省略句),尤其是应重点感悟文本作者——鲁迅先生强烈的情感指向,价值判断,思想追求。这样的语感学习才是最为理想的语言学习,也是最为有效的学习。

      至此,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语感教学感悟的应是语言之要义、语法之异同、语言形式之变化。语言之重,语义语法之轻皆不可取也。

 


最后更新[2008-5-15]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