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按:我国一流美学家、著名语文教育家、福建某大学的孙教授看到语文味网转载的《王石传4》之后,给我发来短信,对《王石传4》作了语言修订。孙教授润饰后的文本干净典雅,是极好的文言范本,因此我建议语文老师仔细读一读孙教授修订后的版本,从中吸取有益的营养。以下是孙教授的修订后的文本:
王石传4
穗有王石者,其父从王震征新疆,授柳州铁路局长。及石长,粤督以女妻之。石倚父翁名,行商贾得心应手,后以房产业积亿万。石好登山,每出必耗资巨万。行小善,必勒石,作传记,开博客,延枪手。所售房产多巨幅书其事,图其影,其好名如此。本朝五十九年四月初八,川中汶川大震,举国哀伤……富商巨贾,黎民百姓,无不慷慨解囊。石放言曰:“灾为常态,捐十文可矣,多捐则为负担矣!”闻者大哗,继而责之以义。石于其博客舌辩不逞,遂闭其声迹。四月十二日,忽亲临川中,款通工部侍郎,密定灾后商计。呜呼!国难当头,石冷言于公众,谋私利于暗室,不亦鄙乎?时人讽曰:公可跨世界高山,可跨汶川一坟乎?为富不仁,千夫所指,此本朝第一人也。
附未修订前的原文:
王石传4
时有王石者,其父从王震征新疆,有功,震爱其父,以之为柳州铁路局长,及石长,时广东省督以女妻之,石倚父翁之名望,行商贾之事,无不应手而解,后以房产为业,竟积身家亿万。石好登山,每出,必耗资巨万;其行小善一事,必刻石以记,好自作传记,开博客,延枪手,其所售房产多巨幅书其事,图其影,以为宣传,其好名如此。
洪朝五十九年四月初八,川中汶川大震,祸及数百里,灾民不绝于道,号呼动于天地,举国哀悼。庙堂之上者,引车卖浆之下者,富商巨贾,黎民百姓,无不慷慨解囊,热血相助,中华竟因此隐隐而有复兴之象焉。石放言曰,灾为常态,所属仆从人捐十文可也,多捐则为负担矣。言一出,闻者无不大哗,继而责之以义。石于其博客舌辩之,不逞,遂闭其言路,不纳众人。四月十二日,御驾亲赴川中救灾,忽有闻,石已通工部侍郎及川道相关员,言谈间已定灾后商计矣。
商贾之道,固有无利不起,亦有道义存焉。时富豪如和黄李氏,台塑王氏,江苏陈氏者,无不倾资以救国难,贩夫走卒、乞儿戏子,踊跃救难者,一一难书。国难当头,石前发冷言于公众,后谋私利于暗室,不亦鄙乎?时有人讽石曰:公可跨世界高山,可跨汶川一坟乎?道义不存而富,是为为富不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