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周社:地震断想》
     阅读次数:2574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周社:地震断想

地震断想

深圳高级中学 周社

 

    川西大地震,在中国遭遇雪灾、撞车、手足口病、物价疯长、股市低迷等一系列麻烦的时候发生,真是雪上加霜,很惨!很惨!

 

    学生死了那么多,生命的花儿还没有打开,就迅速凋谢了,太惨了,每念及此,我就泪流满面……

 

    日本的校舍是灾难时灾民的庇护所,而我们的学校就那么不堪一击,不过我们也有很结实的房子——政府办公大楼!人家说孩子是未来,我们倒不大在乎,我们难道就不需要未来?大家都还应该记得克拉玛依的那句“让领导先走”的话吧,后来有人说,没人说过那句话,但即便如此,心里也还是这样想、这样权衡两者的生命价值的。为什么?因为只有领导才关乎他(她)的荣辱升迁,学生有什么用?即便是花朵般的孩子。

 

    这次灾难,救得算是比较及时了。总理、总书记都亲临现场,都到了最前线。总理年纪也那么大了,很亲民,很辛苦,人民是不会忘记的。有人在奥运圣火传递中打出标语:“温总理的温是温暖的温”,人心是杆秤!但话说回来,发生这样严重的灾害,都要总理亲赴前线,具体指挥,是不是也反映我们什么环节有点问题?

 

    一开始恐怕对形势还是有点缺乏认识,比方说对打通由都江堰等地到汶川、北川一带的道路。李白说蜀道难,是真难!以至于地震中心地带的救援还是受到了影响。

 

    有人抱怨军方行动迟缓,实际上军方也算快了,只是地形地势太复杂、凶险,看到伞兵在四五千米的高空无目的地伞降,我们也还应该受到感染的吧,听说伞兵都写了遗书。不过在事前能不能有所考虑,也即现在许多人喜欢挂在嘴上的“实施了紧急预案”,真的有?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灾难救援恐怕就是军队在和平年代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险恶的环境下实施救助,恐怕要列入训练科目,因为不能指望老天特别垂爱我们,也不能要求灾害在指定地点发生。

 

    灾害救援是一个很专业的行为,就这次救援来看,在这一点上恐怕还有提高的空间。

 

    我们后来终于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救援队伍打开了大门,我们已经很着急,他们也很着急,被掩埋在废墟下的同胞更着急。这次打开允许国外境外的救援队施救的大门,具有象征的意义,我们已经摆脱了若干无谓的思想桎梏,真正在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只是来得晚了点,他们的精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和忘我的态度,不是用来发掘遗体的。

 

    这已经是唐山地震不能望其项背的。

 

    这场救灾在72小时后,还有一些地方“救兵未至”,于是就只能把生存的希望寄托在“奇迹”上,哪有那么多的“奇迹”,“奇迹”太多了,也就不是“奇迹”了。有人说我们不需要“奇迹”,不是说不想活,而是期待把生存的希望纳入计划中。

 

    这次灾难是空前的,这次救灾也是空前的:动员了能够动员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不仅仅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强大了,“人民政府”的特点也在凸现出来,人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捐款的热情也是空前高涨,有人甚至说了,就是不知捐到哪里去了,也要捐。有些人是捐了又捐,同胞情义得到了尽情的体现,灾民真的是我们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呀!

 

    这么大的灾情,对人心就是一次洗礼。我们中国人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民之一。

 

    四川地震,举国同悲,三天的哀悼日,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她第一次把普通人的名字写在了我们的旗帜上!中南海里领导人的悲情,让公民的心和公仆的心一起跳动。有人说,半落的红旗显得更红,因为这才是对死者最好的送行,对生者最好的安慰!

 

    有人说难道地震真地就一点也不能预测?有人说如果真地不能预测,要地震局干什么?这或许有些苛求,但我不想听到驳斥的文字那么理直气壮。

 

    媒体也是最辛苦的一群,让我们看到了那么多及时的详尽的资讯。当我们看到有些媒体人无论在话筒前播报还是在山路上采访泪眼婆娑甚至失声痛哭的时候,你们就已经通过了媒体人最高级别的检测。

 

    可是也有些话我不想听,比如天灾“不可怕”,比如要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比如“地震已经输给我们”了,比如又传来了“好消息”。设身处地,只要从哪怕任何一个失去亲人的灾民的角度审视这些话,都应该难以启齿。

 

    这次大地震,把人心紧紧地聚集在一起。我们这个民族似乎有这个特点,大灾大难就是我们团结一致的纽带。我们可以毫无愧色地向世界宣告,灾难是击不垮我们中华民族的。可是我总有另外的担心,非得有灾难?非得“冒着敌人的炮火”才能“前进”?那灾难过后呢?

 

    鲁迅说过,(有些事)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却每每恰如所料地起来。几天前的晚上,在成都和其他地方就出现了为重灾区定做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监制”字样的帐篷。须知,那一边是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灾民,而这一边却已经在帐篷里休闲起来了。那不简单是你的同胞,那简直就是你的乡亲!须知,整个灾区的帐篷需求有很大很大的缺口,可这里就有人靠关系,拿到了灾民才该有的帐篷!

 

    非灾民可以靠关系享用灾民的帐篷,那提供给灾民的捐款呢,谁敢断言就一定不会?谁敢在这两者之间画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虽然有人说不管捐款流到哪里,他也要捐!我说,越是这样,就越要关注善款的流向!瞪大眼睛监督着善款的一分一厘的使用!这钱是给可亲可爱可怜的灾民的,决不能落到他人的私囊!决不能让善款的使用成为一笔糊涂账!

 

    一场天灾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想看到和不想看到的许许多多。天灾过后,我们总得反思一下,我们曾经有过什么疏忽、缺失、教训,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变得聪明一点?

 


最后更新[2008-5-2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