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中无数大爱场景让我们泪流满面,在爱的悲壮感召中凝聚着全民抗灾的意志和信念,成为一种激励前行的巨大精神力量。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报道的深掘,灾难中一些不完美——甚至堪称丑陋和丑恶——的东西也开始渐渐浮出水面。
灾难中不仅有“叔叔先救他”的声音,也有“叔叔先救我吧,我是班上的第一名”;不仅有官员为救百姓而不顾亲人,也有官员呼喊“救救我,我是张书记”。还有人趁火打劫抢劫受灾的商店,有人骑着摩托车哄抢救灾物资,有人为了争救助而大打出手,有人利用工作之便贪污救灾物资,还有一位教师发帖坦言在生死决择的瞬间他会选择先跑……
危难之际,那些人性中至善至美的大爱震撼着人心,强烈的反差下,这些不完美的东西也震惊着我们,堵在我们的胸口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我想说的是,虽然这些东西刺痛着我们的眼睛,稀释着我们的感动和悲悯,让我们的心情变得复杂,但我们要有直面这些不完美东西的勇气,不能回避和遮蔽它们。
这些东西本身就是灾难的一部分,灾难报道要反映和还原一个客观真实的灾难场景,不能为了迎合某种需求而遮蔽现实。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世态百味人性百态,现实肯定不可能只有美好和温暖的一面,也会有不完美和丑陋的一面,灾难之际同样如此,有必要将那不完美的一面也暴露出来。因为它现实存在着,不会因人们对它闭上眼睛就会消失。确实,灾难中那些美好的东西能激起我们强烈的感动,但感动是易逝的,感动总有一天会淡化和消退,真正维持着我们对灾难关注和悲悯的永远只能是真实,凝聚全民救灾的东西最终要回到现实支点上。如果回避现实,当有一天唯美的面纱被现实无情地揭去后,人们的感动更将面临着无穷的尴尬。
这也是人性中的一部分,康德说过,人性这根曲木本就造不出什么笔直的东西,人性中本就包含着不完美的部分,所以人性化的报道必须面对那些不完美。我们尊重生命,不仅要接受人性中那些大善大美的东西,对之大加讴歌和赞美,也要正面人性中那些阴暗、脆弱和缺憾的一面——正面那些“我不想死”的呼救声,正面那些“先救救我”的哀求,正面那些“生死瞬间选择先跑”的求生本能,正面那些灾难下未经受住利益诱惑的恶。只有首先直面这一切,才能改造和教化这些东西,才能在制度设计中防止这些东西,回避只能导致虚伪的泛滥。
更重要的是,直面灾难中这些不完美和丑的东西,将更能反衬和凸显出爱的伟大。与“救救我,我是张书记”相比,“那些受困群体更需要我”的表白更让人肃然起敬。还有,在哄抢救灾物资、趁灾打劫的背景中,那些跪求再救一个的无私哺乳孤儿的剪影也更美丽、更动人,更有着一种崇高的道德穿透力。这种对比下,我们会更尊敬那些英雄,更珍惜这些人与人之间守望相助的大爱和彼此相守的情谊。
不必对灾难中的不完美有什么心理障碍,不必害怕这些东西会降低人们对苦难的悲悯和同情——人们是因为真实的灾难而关注灾难,而不是因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