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教案荟萃
文章标题: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出处:程少堂编辑    作者:黄志鹏   阅读次数:3149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黄志鹏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最后一课”的深刻意义,使学生懂得祖国语言的重要意义,激发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2、理解本文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推动情节发展的写作方法。

3、学习通过语言、神情、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二、  教学重点:

理解“最后一课”的深刻意义,分析“最后一课”与往常上课的不同之处,并体会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难点:

品味课文中多处含义深刻的句子,探讨不易为学生所理解的情节。

四、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什么是爱国主义?具体有哪些表现?

(二)默读课文

(三)揭示写作背景

(四)学生漫谈阅读感受。

(五)老师归纳整理:

1、整体把握课文:都德笔下的普法战争,没有战火纷飞的画面,没有刀光剑影的残酷,他只撷取了一个生活片断——最后一堂法语课,却表现了沦陷区人民的无比悲愤与痛苦,深刻的反思与醒悟。这里照样有另一种战争的残酷:一个国家的人民不能说自己的本国语言;这里照样有战争带来心中的波澜与战争。爱国主义不是空的,热爱祖国的语言那才是实实在在的一个行动和内容。

2、本文的主人公是谁?是小弗朗士还是韩麦尔先生?为什么?

本文主人公是小弗朗士,因为全文是通过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不展开情节的。中心是定小弗朗士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通过其爱国主义感情被唤起及深化的心理描写逐层推动情节的发展。韩麦尔先生是本文的重要人物,他是从“我”——小弗朗士眼中所见、所闻的角度表现出来的,是促进“我”转变的重要内因,因而是个陪衬人生。

 

第二课时

(一)      内容分析:

1、小弗朗士经历了什么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列表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或概括出)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的关键词语。

2、“最后一课”与往常上课有哪些不同之处?

①欢乐与悲戚的对比

②安静与喧闹的对比

③漂亮与朴素的对比

④温和与来历的对比

⑤幼稚与懂事的对比

                                   第三课时

(一)问题探究:

1、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

2、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3、“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话什么意思?

4、“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为什么?

5、第四段“又出什么事啦?”如何理解?

6、阅读“下课”部分,理解其中的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理解人物形象。

(二)课后作业:

以《回家路上》为题续写《最后一课》


最后更新[2004-2-8]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