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高考园地试题分析
文章标题: 《08作文阅卷综述及作文点评》
出处:qbs001 编辑    作者:朝圣者   阅读次数:2278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8作文阅卷综述及作文点评

2008年广东高考作文阅卷综述及优秀作文点评
 
作者:朝圣者  

    今年广东语文高考的作文题是“不要轻易说‘不’”,是近几年高考唯一的非话题作文题目。高考语文评卷组表示,作文平均分比去年高。但也暴露出部分考生对题目理解不到位,句式华丽但内容空洞,缺少深刻的思考。

   [语文评卷]

  作文所占分值大,一直是广大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高考每篇作文的评卷都至少由两位资深评卷员评改,如果分数相差在6分以下,就取两者的平均值;如果分数差别在6分以上,就要由题组长、科组长等集中来三评甚至四评。

  [作文审题]

  选材地震雪灾不影响评分

  “今年语文满分作文,我们\'找\'得很辛苦。”柯汉琳告诉记者,之前普遍被认为难度不大的作文题,真正高分的答卷屈指可数。现有文章思路清晰,例子恰当,但段中的一些表述也还是有可挑剔之处。尽管这样,这已经属于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柯汉琳分析说,今年作文题目比较清晰,考生容易审题,也容易找到写的点,因此想拿很低分也不容易。高分少,低分也很少,大多数集中在30~50分的水平,平均分比去年略高。

  由于今年有大量考生以地震和雪灾为作文素材,考生和家长都担心内容太类似会影响得分。柯汉琳表示,作文的评分并不在乎学生是不是紧贴时事。在评分时,地震和雪灾也只是被看作考生选取的一个事例和材料,评分的重点在于材料选取得对不对,运用得好不好,是看学生作文的能力而不是政治观点。

  [高分作文]

  选题立意并不算出彩

  有位得到满分的考生作文开头大致是这样写的:“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要坚决说不。但是有些事情,我们碰上了,不要武断说不。经过思考的人,不会对一些问题轻易说不。”他举了一个例子,历史上有位领导人,他对下属提出的意见,不轻易说不,都是经过认真思考,采纳了。结果他成功了。后来,他权力越来越大,太自信了。对属下的意见,轻易否定,结果导致失败了。这个文章,选题立意不算出彩,但是能切合这个关键词的辩证关系,所以给了较高分数。

  柯汉琳说,考生的逻辑思维很重要。这次作文题,两个关键词,就是“不轻易”和“说不”。两者的逻辑关系是很严密的。怎样才是关注到“不轻易”呢?就是与大众习惯性思维不一样,与大众的态度不一样的,我们不要轻易“说不”。

  这个辩证关系该怎么写才好呢?柯汉琳举了个例子。当年,深圳市成立特区。很多人反对,不赞成。然而,面对众人的反对,领导者不轻易说不,经过认真论证,终于推行。改革开放30年,证明了当初的决定是对的。这就把“不轻易说不”的辩证关系写出来了。

    高考作文“一个错别字扣一分”的标准在广东高考评卷中仍然执行,而考生在作文中的错别字也是屡见不鲜。

  另外,考生在答题中反映出比较运用的能力还是不强。比如考题让比较两首诗,考生答题时仍然是将两首诗分开来分析,没有真正将两者联系起来讲,做不到“比较”。

  [失败举例及启示]

  今年考生作文反映出的最普遍的问题其实是逻辑混乱。“今年作文题最大的优点就是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结果大量的考生被“考倒”。很多人硬套材料,最常用的是李白、苏轼、勾践、屈原等故事。有学生写李白,说皇帝要给他赏赐,他不轻易说“不”;有学生写苏轼,说有人要泼他污水,他不轻易说“不”。柯汉琳有些无奈地说,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变得聪明、灵活,不是一味生搬硬套。

  高考评卷语文科组组长柯汉琳表示,作文的平均分达到40分以上,比去年高出近一分,预计平均分可能是42分左右。他又表示,其实今年作文要拿高分也很容易。也有不少文章内容空洞、逻辑混乱,没有生动的例子,甚至连“不”的内容都写不出。

  柯汉琳认为,考生的基本功不过关,是造成文章逻辑混乱、内容肤浅的重要原因,建议以后的考生不要再猜题压题,应花更多时间搞好基本功。对于有不少考生以四川抗震救灾为题材,柯汉琳就认为,结合重大新闻事件写作是好,但也要运用恰当才能获得加分。评卷组的老师表示,过去几年语文高考都是出话题作文。如果再继续下去,将可能成为新的八股文。他们表示,今年不再出话题作文,这是一种好的转变,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

 

      2008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选登 

                   不要轻易说“不” 

    说“不”,在轻浮者那里,是一种无知浅薄的炫耀,而在智者那里,则是一种洞明世事的睿智拒绝。说“不”,在意气用事者那里,则是一种狂妄的表现和无谓的牺牲,而在真正的勇者那里,则是一种大义凛然的坚守和毫不怯懦的抗争。

    所以,请不要轻易说“不”。它不是逞强的工具,也不是逃避的借口,然而生活中的我们,却从不吝啬说“不”。推选班长,为逃避重担,以“‘不’敢天下先”标榜自我而无人毛遂自荐;而上学迟到,却以强悍的姿态拒绝让门卫登记姓名,来表现自己的勇敢,殊不知,老子当时说出“吾有三宝:一曰慈,一曰俭,一曰不敢为天下先”,是在一个诸侯争霸、天下大乱的时刻,他的“勇于不敢”,是劝诫人们不要为争名遂利蜂拥而上,以致兵戈相见,生灵涂炭,这是智者渴望人们和睦的呼喊;而不是逃避职责的理由。而勇敢,不是蛮横不讲理,孔子说过“知耻近乎勇”对自己的错误检点省察幡然知耻,那才是勇敢。

    不要轻易说“不”,在世事尚未洞明,人情尚未练达的时候,在没有深刻理解什么是“不”之前,理智地运用“不”。

    不要轻易说“不”,还因为它需要我们付出代价,有时候,甚至是血的代价,生命的代价。败兵垓下的项羽对乌江亭长说“不”,放弃东山再起的机会,自刎乌江,从此霸王别姬成为一曲绝唱,而韩信,不对漂母说“不”,不拒绝她的帮助,忍辱负重,终成一代名将。究其原因项羽太在乎他的英雄气概,殊不知大丈夫能屈能伸,像韩信。假如项羽不轻易说“不”,那历史恐怕就要改写,项羽或许就不仅仅是一个悲剧英雄了。

    说“不”,有时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选择,请慎重考虑,请三思而行。

    当然,在邪恶势力面前说“不”,如同文天祥在元朝招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唱,在混浊世事面前说“不”,如屈原投江,如陶潜归隐,在挫折困难面前说“不”,如贝多芬“扼住命运咽喉”的呐喊,如千手观音创造的奇迹……这些,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心灵里一方净土的坚守,对人间邪恶势力、残酷现实,不公命运的有力抗争。他们,才是真正的勇者。所以,请不要轻易说“不”。

   【点评】

    以内容项评价,这篇文章准确地把握“不轻易”和“不说‘不’”这两重意思,切合题意,全文中心突出,材料丰富,论证深透,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从表达项评价,这篇文章议论文文体特征鲜明;对比论证思路严谨。语言流畅,词汇丰富。第1自然段显现出这位考生运用复句的能力;第2自然段对身边懦者、蛮者的描述既简洁又生动,可见该生好的文字表达能力;第6自然段排比句的运用,又现该生娴熟修辞手法的能力。全文书写工整,字体漂亮。

    这是一篇优秀的作文,但文中有3个错别字。若把第3自然段调至结尾段更好。若把韩信之例调至第6自然段更好。

                          高考语文科作文题组组长 陈妙云

 

                       不要轻易说“不”  

    什么是“不”?那是对事物可能性的一种否定。当你说出“不”字的时候,你也就认为某件事不可能发生,没有希望。然而,世事无绝对。世上几乎没有事情是绝对可能或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朋友,请不要不加以认真思索,就轻易说“不”。

    不轻易说“不”,这是一种智慧。

    十几年前,互联网在中国还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一个外国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时问:“您以为互联网在中国有市场吗?”那位老板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不,那不可能,中国技术太落后,经济也不行。”但这句话却启发了当时正从事翻译工作的马云。他仔细地分析,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且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也逐渐发展,如果利用互联网发展贸易,不是有很大的市场吗?于是他敏锐地从别人说“不”的事业里看到了商机。马云也成为了著名网站“阿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道。

    如果当时马云只看到困难,就轻易地说“不”,那么现在还哪有功成名就可言?由此可见,有些看似不可能的事,请不要轻易对它们说“不”。有时候经过仔细分析,认真思考,所谓的不可能也是有可能的。

    不轻易说“不”,这是一种力量。

    汶川地震造成了无数生命的消逝,无数家庭的残缺。看着泪流满面,伤心欲绝的灾区人民,我想对你们说:“不要轻易对生活的希望说‘不’,灾难让你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但生活还要继续。”不轻易放弃,不轻易对生活的希望说“不”,这是一种坚强,是一种在困难面前挺直脊梁的力量。我深信,这种力量能为灾区人民抚平伤痛,勇敢地走下去。

    我们不要轻易说“不”,但对于一些事情,我们却要不假思索地说“不”。

    当达赖在制造分裂中国的舆论可能时,我们大声说“不”;当CNN作出侮辱中国人民的言论时,我们大声说“不”;当莎郎·斯通提出“地震报应论”时,我们大声说“不”。不轻易说“不”不等于面对可能损伤民族,伤害国人的事也忍气吞声!

    一个懂得什么时候该说“不”,什么时候不能轻易说“不”的国家才是一个真正的强国,才能在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

    在奥运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理性对待“不”字,扬起一叶民族之魂的风帆。

   【点评】

    此篇文章的作者具有一种宏观大度的气质和思辨的逻辑。文章开篇即辨证提出了观点:请不要不加以认真思索,就轻易说“不”。文章辨正地用看似两个绝对对立的观点来说明论证:不要轻易说“不”。不要轻易说“不”并不等于不说“不”;不要轻易说“不”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应该果断地说“不”,这两者实质上是一体两面的,都是一种理性思考的结果,一种自信坚强力量的显现,一种高度智慧的表达。

    文章并非完美无缺。弱点其一在观点的排序上,没能达到循序渐进,不断攀升。弱点之二在结尾上,没有紧扣开篇的论点,而是不自觉地高扬了一种应时口号,让人重又回到模式概念中。 

                               华南师范大学 张静

 

                    不要轻易说“不” 

    母亲离开他们时,正是他们家中最困难的时候,那时,父亲的生意伙伴卷走了父亲的资金,只留下一间空空的店铺和一些贷款债单,而他们居住的房子也因抵押给银行而面临失去的命运。搬家那天,看着高档的钢琴,他痛下决心,想叫父亲卖掉它用以抵债。父亲听罢,摇摇头,安抚他说:“你不要担心这些,学好钢琴,才是最重要的,这些债务,我有能力解决。”他暗地里偷偷流泪,报纸上电视里整天有报道卷款逃逸事件,却没有听说有追还的可能。

    但是,为了安慰父亲,他仍努力地练琴,即使学业繁重,他也没有偷懒过。因为他意识到,他一定要好好努力。父亲为了这个家,竟拉着三轮车,在市场卖水果。他知道父亲这般屈尊,从坐拥闹市区店铺的老板到每天早起晚归,还得躲避城管追逮的小商贩,为的不过是不让这个家垮下。他想起母亲离开前对父亲的那一声声冷笑,“你都四十几的人了,还能有什么重来的机会?”母亲叫喊着,而父亲,望着这个离去的女人,脸上露出坚毅的表情,和后来安抚他时的表情一样坚定。他知道,父亲口里没说,但心中已坦明他不会轻言放弃。

    伴随着父亲的早出晚归,他升入了高三学年。功课优秀,钢琴弹得不错的他决意报考一所著名的音乐学院。他将这个想法告诉父亲,父亲连声称:“好。”但一想起高昂的报考费用和培训费用,便眉头紧锁,他几欲开口说放弃,却看见父亲面带微笑地说:“我们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吃了这么多苦,现在这点困难算什么,不要轻易放弃,知道么?”他点点头。看着父亲为高昂资金忙得头发花白,他更加卖力多练琴,为的就是不让父亲的努力白费。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临近期末得一次体育测试,正在打球的他被百米冲刺的考生撞到,左臂当场骨折。青少年中的男生骨折似乎都司空见惯,但他不能啊!距离他的考试已不到三个月了,左手骨折意味着什么他都明白。躺着病床上,他含着泪水说:“爸,对不起——”父亲见他如此懦弱,一反平常的慈父形象,用力地抓住他的肩膀:“不许说这个,还有三个月,就还有机会。不到最后一刻,不许说不。”他垂下脑袋,含着泪水,用力地点着头。

    钢琴考试那天,凭着之前练下的功底,他用娴熟的右手以及刚愈合的左手,弹奏了一曲《命运交响曲》,技压全场,震惊评委。

    所有人都看见那个年轻的考生一边弹奏一边流泪,却不知道泪水背后的真正含义。可是,考场外的一位中年男子知道,他的孩子正在用这首名曲,告诉他,他往后的人生,不会再轻易说“不”。

   【点评】

    本文紧扣“不轻易说‘不’”这个主题,成功塑造了两个硬汉形象——父亲和儿子。

    在写法上,巧妙地运用了反衬的手法。母亲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选择离去,表明她的懦弱和负义,从反面衬托父亲和儿子的硬汉形象。父亲和儿子相互影响,相互激励,形成了精神和人格上的两座山峰。

    文章以钢琴为线索,情节起伏,层次分明。是一篇优秀的考场记叙文。  

                               华南师范大学 郑有才

 

                  不要轻易说“不” 

    从小时候起,母亲您就信仰着“慈母多败儿”的宗旨,一直严厉地要求我,由于有您的理智与成熟,年少无知的我在您无数次的回答“不”中,我避免了很多可能无法挽回的错误,也学会如何处事待人。

    然而,我已经在世上过了18个春秋,相比起您的人生阅历,可能算不上什么,但您应该知道,我成长了。时代在变,我在变,然而,母亲您口中的“不”依然未变。

    每一次当我向您提及我的计划和目标时,我几乎可以预测到,您会回答“不”。难道您心目中,我依然只是一个冲动的少年吗?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学会了理智的分析,也逐渐找到了自己人生道路的方向。或者您为我悉心安排了一条理想的道路,但掌握方向的我,哪怕开往了充满风雨的险境,我也将勇敢面对,义无反顾。然而,要我成为您的一个“克隆”,这对我来说多么残忍。

    还记得某年暑假,我向您提及我要当义工的时候,您慈祥的脸突然充满陌生感,一句决断的“不”,把一个跃跃欲试的我的热情全部驱散。看见了坚决得不容许任何上诉的表情,我只得放弃。然而,当其他同学在当义工后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后,您知道我心里有多心痛和后悔吗?难道你不认为假如您在那时候答应和鼓励我,将会是对我的最大恩赐吗?流失得机会已经无法挽回,我提出只是想让您明白我的感受。

    您也记得我上高三以来的成就吧。通过自己制定的计划,在学习上不断进步,在学生会上丰富了阅历和经验。这些事实都告诉您,该对自己的儿子刮目相看了。在我做每一件事之前,我也有细心的考虑,然后再作出决定。当我由于对您的尊重和信任而询问您时,更希望得到母亲您的肯定。您的每一句“不”,都是对我至高无上的指令,正因为如此,母亲您更应该在每一次使用这个权利时,慎重地考虑,不要轻易地驳回我的建议。总有一天,我会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而母亲您不在身边,如果现在您不让我有更多的尝试,将来我凭什么去应付呢?

    母亲啊,请不要轻易对我说“不”。

   【点评】

    这是一篇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母亲面对长大的孩子依然轻易地不假思索地说“不”,没有考虑到孩子成长路上的自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作者没有只是埋怨指责和放弃,而是敞开心扉,真诚相谈,在劝说母亲不要轻易说“不”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母亲的尊重和爱意。

    这也是一篇说理质朴的作文。作者在晓之以情的同时,动之以理。作者面对母亲的非理性的“轻易”,用“当义工”和“高三进步”的事例,与母亲娓娓“论”来,让人信服。

                                      华南师大文学院 徐珊

 


最后更新[2008-7-1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