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替国人总结奥运得失
张放
再过一会儿,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将在北京结束,全球有多少观众观看闭幕式,目前不得而知。但很多美国媒体又照例,已经开始为中国人举办这次奥运会给人的总体印象,进行评点与总结了。写到此,我就知道有很多中国人又受不了啦,马上条件反射地说,我们管他们老美说什么干什么?我们自己觉着好就Ok了。事实上,情形绝对不是这样滴。呵呵。咱们中国人有时还真得看看洋人说了什么。您也根本用不着跟我喊什么“崇洋媚外”,更不用叫唤什么“洋走狗”等带有血腥味的骂人话,我保您看了下面的东西,一定有收获就是了。
那么,美国人到底给了什么样的评点呢?说实话,评点得还是相当有趣的。
首先是,美国人原本认为会发生的一些不好的事情,到今天来看,没有发生。当然也有些最伟大的希望也没有实现。(至于什么不好的事情,什么伟大的希望,很多关注奥运会的人,心知肚明,我就不在此明说了。)于是,还算有着实事求是传统的美国人,也不得不这样写道:“北京奥运会”将以“中国人友好地拥抱了世界”而被铭记;将以“富于如此令人惊讶的组织能力”而被铭记。当然,美国人在肯定了这些大的方面之后,有些小小的抱怨也不令人吃惊了。他们主要的抱怨是:整个奥运会缺乏“好玩的精神”,缺乏“疯狂的热情”,缺乏“欢乐的气氛”。
呵呵,三个缺乏,一看就知道,这些美国人是对中国文化的无知而产生的抱怨。殊不知,中国人从来都是缺乏“好玩的精神”的,从来都是缺乏“疯狂的热情”的。至于说缺乏“欢乐的气氛”,有点不准确。
而中国人恰恰把前两种“缺乏”,视为一种美德加以歌颂的,《论语·八佾》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啊。中国人几千年来,就是这样不过度地玩,也不过度地疯,一路走到今天的。
美国人倒是对牙买加的那个叫博尔特的家伙,好一顿表扬,认为是这个小子给整个奥运田径赛场上,带来了一种欢乐的气氛。这小子一路狂奔,比赛之后,再加上点舞蹈动作,赢得了一个满堂彩。中国人发自内心地乐了一把。“刘翔门”带来的不快,也随之有所减少。呵呵。这帮老美啊,还真有他们的。他们也能感觉得到中国人什么时候快乐,什么时候不快乐哈。但博尔特的滑稽举动,并没有打动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心。事后他语带批评地说,“博尔特还很不成熟。”诸位看看,我们中国人有知己。我们中国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与欧洲人有些相近的地方。而更远离美国人的所谓的“好玩的精神”和“疯狂的热情”滴。
而喜欢挑剔的美国人对罗格主席就这次开幕式发出非常好非常好的赞叹,感到不愉快。美国人认为,这次开幕式有很多地方很“人工”。我靠。就好像他美国举办奥运会一点没有“人工”味道似的。他们认为哪个地方很“人工”呢?我事后仔细查看了一下。主要集中在林妙可的对口型上面,集中在中国国旗和奥林匹克旗被最后“人工”地吹起来上面。呵呵,诸位看到了吗?这就是中美文化的差距。我们中国人认为这样做的出发点,无怪乎基于一个目的,使奥运会在中国文化意义上看来,更趋完美。但事情到了老美眼中,则被视为太做作了。
那么老美最感慨也最欣赏的有没有呢?
有。它们是:
中国人的开放态度,
中国人的和蔼可亲,
中国人的善良好客。
他们同时也注意到,这三点有时是政府命令所致。但他们也发现,中国人民热情好客与谦和有礼的行为举止中,也真让人感受不到什么不自然的。数千志愿者几乎个个都是随时准备着要提供帮助,他们的脸上永远带着很真诚的笑容。在鸟巢和水立方里,观众为几乎每个运动员欢呼,呐喊。美国有位记者也很动感情地说了一个故事:有个次,他搭乘一辆出租车,结果司机给他带到了错误的地方。发现不对,出租司机马上折返回来,等到了地方后,一个子儿不收地走了。这在好客的中国人来说,应该不是一件什么大事。但在美国人看来,还是有不少闪光点的,呵呵。另外,他们对新闻中心厕所里的服务印象深刻。只要你想如侧,就一定有个志愿者主动向你招手,如侧后,他们一定帮着再冲洗擦干净。
奥运村里的大巴士也是美国人评点的一部分内容。他们说,大巴士从来都是正点来,正点走,没有任何耽搁。另外,到了体育场,从来就没有长长的人流在排队过安检。这对于参加过最近数次奥运会的人来说,印象十分深刻。
此外,关于北京空气质量的事情。之前,北京空气质量不好的消息,被整个西方媒体炒得不亦乐乎。甚至开幕前有美国运动员进入北京机场时,还带着口罩。呵呵。结果,在评点这一问题时,美国人也不得不坦诚地说,这一点,现在看来,美国人事情做的有些过分了,美国媒体也把空气污染的事情,写得太过恐怖了。他们不得不这样评点道:‘The skies cleared, and no one had to go all “Andromeda Strain” in the marathon, running in a biohazard suit instead of a track suit.’“天空非常清澈,跑马拉松比赛时,根本用不着担心有什么‘外星微生物’,穿防污染服参加比赛,而是穿田径运动服就可以了。”尽管言辞里有含着一点讥讽,但毕竟还是说事实给说了个明白,没有颠倒黑白。
最后,在评点闭幕式时,美国人在有的地方,有点犯了醋意,就是那个肯尼亚的马拉松运动员。他们认为,这个地方应该站着的不是那个人,而是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然后就是那个被张艺谋吹得有些邪乎的“熄火仪式”。显然,老美们的嘴比较损,他们这样评点的:“Wait a second — when did the flame go out?”就是说,这个火莫名其妙地就没有了。呵呵。他们的评点是说“哎,怎么回事__那个火什么时候熄了?”严格说来,张艺谋的这个熄火仪式实在有些不敢让人恭维。也难怪老外们都这样说他。
总之,这是有着挑刺传统的老美们的基本评点。当然,我们大可不必理会他们说了什么。但不理会是一回事,知道他们说些什么是另外一回事,而且,从某种文化意义上说,知道他们说些什么还是很重要的。毕竟,两种不同传统不同文化里生活着的人们,其思维,和思维结果,都一定是不一样的。从这里面,我们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或者叫获得更多的养分,或者叫听到了更多的告诫,怎么说都成,只要听了并有了收获,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