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才子倪匡以卫斯理、原振侠这两大系列而名震江湖,一生著作等身,自称是“自有人类以来,汉字写得最多的人”。应当说,写大才子倪匡,须树立他在读者心目的威望才对,而多挖掘他举世皆惊的事迹或者不同凡响的人生之路。这无疑也是中国特色的人物传记风格。
《蔡澜谈倪匡》一书却脱尘绝俗,虽然这本书并非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人物传记。书中同为香港四大才子的蔡澜捏着倪匡的“八卦”不放,才子“笑话”才子三十年,堪称百年鲜见。“笑话”之中,也展现了倪匡的快意人生,还原了本在世俗禁锢中的生命状态。读完后不禁一叹,原来不会“生活”的感觉,怎一“妙”字了得。
蔡大才子为了让大家得知这位天才作家的近况,不是走访倪匡,就是电话“搔扰”,尤其是倪匡离港的那十三年间。然后不停地细数倪匡的“不是”,自然成集为一本谈老友之书,尽数老友诸如发音不准,生活邋遢,爱看《豪情夜生活》,在美国装残疾骗优待等等,不一而足。蔡澜更把倪匡在三藩市(美国旧金山)的住宅描述成奇丑无比的“一个巨型电器多士炉”,足见有多滑稽。
在书中叙述较多的,还是倪匡被“笑话”成一只乌龟,胖得出奇,但生活上仍是毫无节制,大鱼大肉,爱好美食。在他检查出自己周身是病后,几欲减肥,然而哈哈一声后又是破戒,体重不降反升,满街找不到一条合适的裤子。当他最后得意自己找到一条极为合身的裤子时,被老实巴交的店员说了真话,说这条裤子是明星曾志伟忘记拿的一条改装裤。书中类此的调侃极多,文字处处清谈自然,却又无限矜持。
蔡澜如此谈倪匡,说的也大实话。倪匡喜欢一个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正所谓书中蔡澜之言:“人生太短暂了,应该和倪匡兄同样大情大性,才值得活下去。不会做人的感觉真妙,抛弃身外物的作为也是一大享受。为什么要为别人而活呢?”本来,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也自然有它的状态。也许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人因为生活的压迫,或者现实的摧残,而变得异常紧张,亦无心留意身边的风景,更无暇思考生命的状态,面对人心不古的社会,时时处处小心谨慎,摆出一幅正人君子之态,或者欲以此约束人性中自由的心灵。
然而倪匡不落世俗,毫无顾忌,这正是他大性情的自然流露。人活一生,何必禁锢自我?何必道貌岸然?善也罢,恶也罢,尽付一酒中!这在莫逆之交作家古龙葬礼上,他买几十瓶XO放入棺材的一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他率性放任,慷慨侠情的一面,更是生命状态的自然升华。
据说,蔡澜“潇洒出尘,从不自诩,而自然誉满天下,那种出自自然的神态作为,虽魏晋名士,犹有不及。”而倪匡亦抱有“看得顺眼的多来往,看不顺眼的,不管你怎样,当你不存在”的处世态度,于是两位老友一拍即合而出佳作,豪侠谈豪侠,真让我们清享到了生命里真实状态的娴然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