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我们当年
文章标题: 《中国历史上六个漂亮的女烈士》
     阅读次数:3281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历史上六个漂亮的女烈士

中国历史上六个漂亮的女烈士(图)

发表于 2008-09-29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745701.html#



时代 姓名 生年 卒年 卒时年龄 罪名 处决方式
清末 秋瑾 1876 1907 31岁 暴乱 暴尸道路
大革命 陈铁军 1904 1928 24岁 异党 枪决
土地革命 杨开慧 1901 1930 29岁 最严重政治犯 示众枪决
抗日战争 赵一曼 1905 1936 31岁 战俘 枪决
解放战争 江竹筠 1920 1949 29岁 异党 秘密枪杀
人民共和国 张志新 1930 1975 45岁 现行反革命 禁声枪决(枪决前,以细铁丝勒住下腭,使犯人发不出声音。)


梁启超、秋瑾那代人如何爱国?(图)


    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自小家境富裕,能写诗填词、骑马击剑、使棒舞枪,仰慕花木兰等女杰,立志要做一名巾帼英雄。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依父母之命嫁湘潭富绅子弟王廷钧。1900年前后两度寓居北京,目睹清廷腐败和民族危艰,遂立“置生死于不顾”以献身救国之志。1904年5月突破家庭阻力自筹旅费留学日本,先入中国留学生会馆日语讲习所学日语半年,继入东京青山女校速成师范专修科。与陈撷芬成立“共爱会”,与刘道一等组织“十人会”,均以反清为目的。
  1904年秋,在东京创办《白话报》,鼓吹推翻清政府,提倡妇女平等。不久又加入冯自由等组织的洪门天地会,受封为“白纸扇”(军师)。1905年春回上海,4、5月间经徐锡麟等介绍在绍兴加入光复会。7月再赴日本,在横滨经冯自由介绍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浙江分会主盟人。12月,因反对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回国,与易本差等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以安置归国学生。1906年因抗议日本取缔中国留学生而回国。在上海组织锐进学社,创办《中国女报》,宣传妇女解放,倡导民主革命。
  1907年初接替徐锡麟主持绍兴大通学堂,任督办,联络浙省革命志士和会党成员,组织光复军,与徐锡麟策划皖浙同时起义。并以大通学堂督办职务之便,以该校为中枢,往来杭沪间,活动军学界,运动会党。4月正式组建光复军八军,推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并导拟军制、军旗、服。约定先由金华府发难,处州府立即响应,会绍兴光复军袭取杭州,计划若受阻则出江西以通安庆,会合徐锡麟,合力攻取南京。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仓促起事,被捕遇害,浙江之嵊县、武义、金华、兰溪等地光复军在中、下旬亦相继失败。奸人胡道南密报清廷,清兵于14日包围大通学堂,秋瑾与少数学生持枪抵抗。被捕后坚贞不屈,次晨于绍兴轩亭口慷慨就义。著述被辑为《秋瑾集》。


          
    陈铁军(1904-1928)1904年,陈铁军(原名燮君)出生在南海县佛山镇一个归侨富商的家庭,父母还早早地将她许配给了佛山何合记盲公饼店的大老板做孙媳妇。14岁那年,在燮君的强烈要求下,父母才同意她和妹妹一同进坤贤女私塾读书,16岁时又到佛山的新型小学--季华两等女子小学(现铁军小学)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教育,懂得了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道理。然而,燮君小学还未毕业,何家就急着要娶她过门,燮君极力反抗,后来毅然决定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到省城广州读书,寻找民主自由之路。在广州,燮君先后在坤维女子中学、广东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文学院预科读书,得到共产党员谭天度等人的引导帮助,思想觉悟迅速提高,不时在报刊上发表宣传马列主义、民族革命的文章,针砭时弊,探索救国救民和妇女解放的道路,并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

  1925年6月,燮君参加了广州声援"五卅"运动的示威游行,亲历沙基惨案,回到学校后遭反动分子的殴打。经过此事,她深深认识到:不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打倒,中国永远不会有出头之日!为表示自己铁心干革命的决心,她改名"铁军",并于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为通往人类最理想社会而奋斗的光明之路。此后,铁军经历了革命低潮时期,辗转广州、香港、上海并一度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但她的革命信念从未动摇,后与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长周文雍以夫妻名义作掩护进行秘密工作,协助周建立地下市委机关,筹备广州起义。

  1928年2月2日,由于叛徒告密,铁军与文雍不幸被捕,在狱中受尽酷刑,但她始终没有吐露组织的任何机密。2月6日,无计可施的反动派决定对他俩下毒手。刑前,铁军与文雍在铁窗下合影并宣布结婚,被押赴刑场时,他们沿途高呼革命口号,英勇就义。

     
    1930年11月14日,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被杀于长沙市浏阳门外识字岭,年仅29岁。

  1930年秋,国民党公开悬赏捉拿“毛泽东的妻子杨氏”,10月,杨开慧被捕,杨开慧和八岁的儿子毛岸英被押到长沙警备司令部受讯,对杨开慧施以抽皮鞭、扎竹签、踩杠子等毒刑,但无法得到毛泽东的实情,最后逼杨开慧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答:“要打就打,要杀就杀,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何键于是下令将杨开慧处以极刑。毛泽东得知噩耗,悲言:“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杨开慧,字云锦,又名霞,湖南长沙人,7岁入杨公庙官立第十四小学读书,1913年春杨开慧转入长沙稻田女子师范附小。1920年入长沙福湘女中选修班。同年冬,杨开慧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毛泽东结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中共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1923-1927年随毛泽东在上海、韶山、广州、武汉开展工人、农民和妇女运动。


            

赵一曼(1905~1936年),原名李坤泰,又名李树宁、李一超。赵一曼是她来东北参加抗日斗争时期的化名。她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白杨嘴村一个地主家庭里,自幼反对封建礼教束缚,拒不缠脚。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她的大姐夫、革命青年郑佑之,把反帝、反封建的新思想带到了家乡,赵一曼开始受到新思想的启蒙。1924年,经郑佑之推荐,由共产党员何必辉介绍,她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白杨嘴村正式成立了团支部,赵一曼被选为支部书记。同年lo月28日,赵一曼又创建了“白花场妇女解放同盟会”。同盟会号召当地妇女起来反对“三从四德”,反对多妻制,反对童养媳,妇女入会者达180多人。1926年2月17日,赵一曼毅然离开了封建家庭,考入宜宾女子中学就读。由于她努力学习,思想进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被选为女中学生会常委,宜宾县学生联合会常委。不久由团员转为共产党员,任共青团宜宾地区委员会妇女委员和宜宾县国民党左派县党部第一任代理妇女部长。同年10月,中共宜宾县党组织保送赵一曼进入武汉军事政治分校女生队学习,第二年9月又被送往苏联东方大学学习,1928年冬回国。她回国后先后在湖北宜昌、江西南昌和上海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1932年春,中共中央派赵一曼到东北抗日前线。先到奉天(今沈阳),同年秋来哈尔滨,任满州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和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经常在道外二中教师、共产党员王铸(鼎山)家里召开会议,参加的有王守贤、王其青、王铸等人。1934年4月2日参加并领导了哈尔滨电车工人举行的反日大罢工。1934年7月,就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特派员和妇女会负责人。1935年任珠河区委书记。同年,兼任东北人民革命第三军一师二团政治委员。11月中旬,二团遭敌人包围,战斗中赵一曼腿部受伤,被3名队员送往农民家中养伤,后被敌人秘探获悉包围了农舍,双方经过激烈战斗,赵一曼腕部又受伤,流血过多昏迷,被敌人逮捕,捕后10天被押送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察厅。敌人用尽毒刑逼供,她始终坚贞不屈。1936年8月3日,赵一曼在珠河小门外刑场英勇就义,时年31岁。


江竹筠(1920—1949),原名江竹君,被捕后化名为江竹筠,四川自贡人。1928年因家乡大旱,随母亲到重庆外婆家寄居。10岁时,进南岸大同长袜厂当童工,1932年进孤儿院免费读书。1936年考入重庆南岸中学,1939年春考入中国公学附中读高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秋,考入中华职业学校会计班学习,任该校中共党组织负责人。

1941年秋,江竹筠受党组织指派到重庆新市区担任区委委员,社会职业在重庆妇女慰劳总会。其任务是单线联系沙坪坝一些高等学校的党员和新市区的女党同。当时环境十分恶劣,日本飞机经常来空袭,而军统特务机关就在她工作的附近,而她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成熟。不久,江竹筠接受了一项新的任务,党组织让她担任重庆市委委员彭咏梧的助手并假扮夫妻,以掩护机关。在强烈的革命责任感的驱使下,江竹筠自然地和周围的人们交往,不露破绽,以掩护老彭顺利开展工作。1944年春,由于特务跟踪,江竹筠转移到成都。遂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并以学生身份做群众工作,她在四川大学改名为江志伟。1945年,江竹筠和彭咏梧正式结婚,1946年7月,江竹筠从川大肄业回到重庆,协助丈夫工作。她负责搞学生运动工作,在她的帮助下,西南学院和女子师范学院分别建立了中共党组织及党的外围组织“六一社”。领导学生开展抗议美军暴行和反饥饿、反内战运动。1947年7月,江竹筠协助丈夫彭咏梧领导出版了中共重庆市委机关报《挺进报》,负责部分送稿和报纸散发。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上级党组织决定川东党组织的工作重点转向农村搞武装斗争,建立游击队和根据地。11月,江竹筠以联络员身份随任中共川东临委委员兼下川东工委副书记的彭咏梧一道去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

1948年1月,彭咏梧在云阳、奉节武装暴动时牺牲。江竹筠回重庆向川东临时工委汇报情况时,临委考虑她容易暴露,不宜再去下川东,而且她的孩子还小,需要照顾,再三劝她留在重庆工作。可是,江竹筠仍然坚持到丈夫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江竹筠来到万县后,由于风声很紧,迟迟不能下乡,组织上决定暂时留她在万县县委工作,同时做暴动地区的联络工作。

1948年4月,中共重庆市委正副书记刘国定、冉益智被捕叛变,由于他们告密,1948年6月,江竹筠等在万县的一批同志被特务逮捕,并被押往重庆,并押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当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江竹筠是彭咏梧的妻子和助手,并掌握着川东云阳、奉节、巫溪、巫山等县党组织和游击队的情况时,妄图把她当作突破口。但江竹筠在敌人一个多月的酷刊审讯中,守口如瓶,后来特务们竟丧心病狂地在她的指尖上钉进一根根竹签,致使她一次次痛昏过去,但敌人依然一无所获。重庆行辕二处处长、特务头子徐远举只得感叹地说:“共产党厉害就厉害在这些地方,彭咏梧死了,看来江竹筠也死心了。”从此结束了对江竹筠的审讯。

在江竹筠受刊最惨烈的日子里,渣滓洞牢房里的难友们出现了慰问“江姐”的动人情景,有的替她包扎伤口,有的写慰问信,她们用竹签当笔,蘸红药水把赠言写在草纸上。其中何雪松代表全体难友献给江竹筠的诗这样赞颂道:“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娅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这首诗在渣滓洞牢房里传诵了一时。

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与31名难友一道壮烈牺牲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年仅29岁。



          
张志新,女。天津人。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入中国人民大学俄语系学习。后留校工作。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后,任中共沈阳市委党校教员,中共沈阳市委、辽宁省委宣传部干事。“文化大革命”中,对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遭到残酷迫害。1969年9月被捕入狱。在狱中不屈不挠,坚持斗争。1975年4月惨遭杀害。1979年,中共辽宁省委为其彻底平反昭雪,并追认她为革命烈士。

分享

最后更新[2008-10-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