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桃李满小城的幸运
深圳皇与御苑学校 曹润芳
天色灰暗,北风呼啸,雪花一团一团地从天空飘落下来。大雪覆盖了北国的一座小城。
时针已指向七点,她皱了皱眉,去上班的时间已到,“是骑车,还是步行?”她想了少许,还是推自行车出了家门。
因为前几次积雪融化成冰,这又下了一场大雪,所以道路很滑。雪下得紧。路上行人很少。她顶着北风儿吃力地小心前行。
走到东街,猛然间,自行车一倾斜,她左手触地,不幸发生了!
手腕不能动弹,她意识到骨折了。因为她已五十五岁,正是缺钙的年龄。
她恐惧万分,因为她正教高三,两个班级的语文课,又是班主任。一百多名学生要考大学,如果真的骨折,耽误教学,损失可不小!
“抓紧时间去医院!”她的头脑里只有这一个概念。回头一看是她的同志,立即告诉他请假,又叮嘱让领导安排老师上晨读。然后就匆匆叫一辆三轮车去城内的中医院。
“曹老师!”坐在收发室的人叫她,她定睛一看,是二十四年前在初中时她教的学生李跃明,接他父亲的班在医院放射科工作。她在着急的时候,正需要帮助的时候,见到能帮助她的是自己的学生,当然心里踏实多了,也分外高兴。听她说明情况后,李医生说因为送孩子上学才来得这么早。就马上启动放射机拍片,尽管还没有到上班的时间。很快拍好片,说:“老师,克雷骨折,粉碎性的,我们医院接骨技术不如市医院,我给您‘打的’去市院吧!”
她坐学生给雇的车,很快来到市医院。进了急诊室,当班的竟然是她以前的学生曹锋。他穿着白大褂,模样依然如十三年前,眼睛圆圆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只是个头长大了很多。他大连医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兴城工作,现在已经是外科主任了。他看到老师来了,格外亲切。说:“不用挂号了,片子给我,马上手术。需要一只麻药。老师谁陪你来的?”话音刚落,在一旁的女护士就说:“这里有一只,先用吧!”她想起这个护士,虽然不是自己班的,却是一个学校的。注入“间接”学生给的药,自己的亲学生给她医疗,不知是麻药的作用,还是学生给予的幸福在发生作用,她没有感觉到疼痛。
加上夹板,带上绷带,手术完毕,时针指向八点。
从发生意外到治疗结束,不到一个小时,没有真心实意的学生能行吗?
她想上学校上课,医生开诊断书要她休息。正在争论中,她所在的高中学校校长刘福泰带一些人特地赶到。校长执意让她休息,并让司机把她送回家。她只好不情愿地回家了。
她一头栽在炕上,很快就睡着了,她希图一觉将连日来的疲劳驱散,她希图一觉将粉碎 的骨头立即长好,她睡得那么沉,那么甜。
一觉醒来,天晴了,太阳已经偏西,冬日的余晖射进屋来。她的身体轻松多了,但是手上的伤痛得很。她伤心了,她今天没上课,为此难过。因为她工作二十六年,从来没有请过假,今年她就要退休了,她要创一生不请一天假的记录,没想到今天破灭了。想到此,她伤心得流下泪水。
放学了,十多个学生来到她身边,手提着一袋袋苹果、橘子、奶粉等食品。关切地问长问短,有的学生还心疼地掉下了眼泪。滕亮掰开橘子,一瓣一瓣地送入她嘴中,像伺候她的亲娘,那么亲切,那么热情。她沉浸在无比幸福之中。
第二天,她依然早起,行走不便,就坐车去。她想:“手腕骨头仅是身体的一小部分,其余部分还好好的,没关系,不去想它。”她琢磨如果把受伤的当作“别个人”会不痛吧,但是没有效果。
她站在讲台上讲课,和往常一样,音调变换,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地讲述语文课,学生 听得格外入神。但与往常不一样,她额上淌下许多汗水,在腊月寒冷的教室里,她的头上冒出蒸汽。她的心怦怦跳,身子显然很虚弱。手上的伤更痛了。
下课,学生涌上讲台,把她围拢,说:“老师你回家休息吧,我们自己复习。”她看着自己的学生这么懂事,这么热爱她,她激动万分。
她没有离开讲台,一直托着带绷带的手,坚守在讲台上。
二十一天过去了,她丈夫给她打开绷带。左胳膊上面的皮肤呈现许多竖条的皱褶,手臂消瘦得得很,她屏住泪水。因为她丈夫曾多次劝她别上班,她没有听。眼泪怎能在他面前掉下呢。她试验她的五个指头,大拇向上用力,就痛得钻心。她害怕了,丈夫在一旁埋怨,“谁叫你不休息?”
日后,受过伤的手,不听使唤,特别是不能提裤子。她很难过,她不甘心。她的学生薛关生从上海军医大学毕业,在当地二零四军医院外科当主任,他是她班上的学习委员,1982年考上军校。她去找他。“老师,你的手是粉碎性骨折,只能治疗到这个程度了。不能再动手术了,”她死心了,不想再治疗自己手腕了。
六个月后,她带领学生到空军疗养院进行高考身体检查。学生各自到各科体检,她闲在走廊。她想起去年教九十八个人的大补习班,有个学生叫成伟,很特别,没少难为她。曾要求自己一个人一座,又要做第一座。为教育他,没少与他家长打交道。他现在已经考上大连外语学院。不知他现在性格改变没有,她还在牵挂。无意中,抬头看见外科主任的标牌,她想:成伟的父亲在这个疗养院,何不进去坐一会儿。
成主任将近六十岁,精神矍铄。见到老师光临分外热情。又是让座,又是泡茶。又介绍他的孩子升到大学后的情况,不断说多亏老师关照,不然,不会考上这么好的大学。她向他说起手骨折的事。“老师,我给你弄一下。”她伸出受伤的手,咬着牙,成主任拉着她的手,用力将她的臂膊伸直,向伤处猛地拍打两下。她痛得出了一身汗。
“老师,动一动大拇指!”
“好使用了!”她高兴极了。
从此她拥有一双能干各种活计的手,灵活的手。
这只手是学生和家长帮助她复活的。这只手记载深深的师生情。
她深深体会到桃李满小城的幸运与幸福。他常常对别人讲:“教师的职业是最幸福的职业!”
这个她,便是笔者,曹润芳。
这是我真实的经历,发生在1996年,辽宁省兴城县。
写于2008年9月27日星期六
二、签证的波折
儿子公派去美国留学。他下飞机,踏上异国的土地。第一个愿望就是有一天一定让父母也来美国看看。父亲去世,母亲处在悲痛中,儿子要实现这愿望就更迫切了。他积极准备材料,邀请信、公证书、填表格甚至“怎样回答签证官的问题”都打印成材料寄给我了。
我预约签证是在二零零二年十月,恰是美国“九.一一”事件以后,签证很严格,通过的也很少的时候。先到中信银行交款,领取两份表格,英文中文各一份.。其中的内容都是怀疑你是恐师怖份子,或者你可能有移民倾向,提的问题怪怪的。比如你是否是部落首领,你曾到过哪些国家,停留多久… 因为我不会英语,只好求人填写。
我预约签证时间是10月24日,清早,我到美国领事馆沈阳办事处。
领事馆是白色花岗岩筑成的平房,周围用石头围成一人多高的墙,门口有解放军持枪守卫。门口有一座小简易房,门前横一条大街。八点钟前,要签证的人就站一大排在街上,依次将材料递给门口小房内的办事人员排号,接着携带材料与号码,由馆内人领着进入馆门口。先将背包放外边,搜身检查,不准带刀、钥匙、硬币之类东西。安检后,我将材料送交给一号窗口,这里是由中国人预审材料,预审很认真,不合格处给你用红笔圈上。因为有的问题是“无”,我的英文表格上空白,没有写单词,所以我的表格被划圈的很多,我立即紧张起来。怎么填写,我茫然。还有姓名一栏要写上字码,必须在馆内查准。
心想:表格涂抹这么多红笔画,签证官看了一定烦。怎能通过?于是我决计放弃这一次机会。当晚我又回长春学校上班了。
就是因为不会填写“no”,不会英语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时过两周,我又重新申请,重新填表,来到沈阳办理签证。
九点钟,签证官到位,开始工作。我前面有两位女同志,一个说参加女儿毕业典礼,一位说看望儿子。他们都通过了,我有些紧张,因为每天都有固定的数目。轮到我了,透过窗口,我清楚地看到一位美国黑人,高大的身躯,明亮的眼睛,一脸严肃。
看看我递给他的材料说:“你怎么没有带全家福照片?”
我愕然,儿子也没有提及这个呀,我灵机一动,说:“照片是私人的证件,随时随地都能照。我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处的证明。证明我们母子关系。”
他没作声。又问:“你的户口本上怎么没有你儿子的名字?”
“按中国的户籍制度,户口是随人走,我儿子考上中国科技大学,户口就由辽宁兴城迁到安徽省合肥,我儿子出国,办理护照,户口就注销了。”我回答道。
接着又问儿子那年考上大学,学什么专业,我对答如流。
又问“你儿子留学什么时候毕业?”
我说:“中国的博士是两年毕业,而美国的博士就没有年限了。什么时候完成论文,导师认为合格了,才能毕业。我当然愿意他早一些时候毕业,现在毕业才好呢。”
签证官笑了。随即在不到4平方厘米的小字条上划拉了几笔,说:“今天下午四点你来取户照,你通过了。”
这时我的心才落地。待我离开麦克风,回到待签证人坐的椅子上,一个人问:“你怎么回答那么好?”
我说:“我是高中语文教师。”
其实他们都在担心签证官的提问,担心自己能否签成。
我回到学校,同志听说我签证成功了,韩老师说:“我两个姐姐,都想去美国看望儿子,但是三次被拒签证。你真幸运!”
事后我向儿子说,签证官问的题也太难了,太多了。儿子说:“黑人很爱跟中国人聊天,听你说得好,就与你多说一些。”我一想也是那么一回事。
这是第一次签证。
第二次去美国签证,在2007年2月。这时中美关系好转了,中国人也富起来了,美国已经认识到中国人去他们那里,会给他们带来经济效应,对他们也有好处,所以签证容易多了。这次签证官是一位年轻的美国白人,女的。
接过我的材料,问:“上次你在美国呆多久?”
“六个月。”
“这次你还打算住多久?”
“最多六个月.”
“你通过了!”
就这么简单。其实世上很多事情只要你经历过,就不紧张了。
于2008-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