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课题纵横
文章标题: 《周艳玲:给语文课加点调料》
     阅读次数:2133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周艳玲:给语文课加点调料

给语文课加点调料

深圳市宝安中学  周艳玲

 

曾几何时,语文课、语文老师被骂得狗血喷头——高中生的作文水平不如初中生,初中生的作文水平不如小学生。问起事情的起因,似乎是缘于一个高考作文题,“妈妈只洗了一只鞋”,专家们做了抽样调查,比较之下,可能是高中生写得最差。语文老师成了误人子弟、罪大恶极、人皆得而诛之的“美丽杀手”。一时之间,家长不满,社会谴责,学生厌倦。

语文老师一度沉默。能说什么呢,现实情况的确如此。

然而我们的语文老师总不甘,因为良知总不甘。有人说,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找个平衡点,在知识性与趣味性之间找个平衡点,既培养了素质,又不影响应试,既教会了知识,又不乏兴趣,岂不两全?于是乎各种教研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少堂先生的“语文味”就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活动之一,滋养了一大批语文工作者。我想:语文味究竟是“五味”中的哪一种味道呢?。也曾想过,给语文课堂加一点“糖”,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甜”; 也曾想过,给语文课堂加一点“醋”,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酸”; 也曾想过,给语文课堂加一点“胡椒粉”,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麻辣”的感觉……况且,总是一种味道,任凭谁都会厌烦。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今天加糖,明天加醋,后天加胡椒粉……

看《百家讲坛》节目,知道了大师级人物孔庆东先生,他的一个语文课堂教学创意发人深思,得以在全国推广——他在讲授《祝福》时,向学生提出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是谁杀死了祥林嫂?仔细想来,真让人拍案叫绝——怎一个“深入浅出”就可以概括评价!没有庆东先生的大手笔,我们也可以来点“小手腕”,从小处着手设置问题,宗旨就是,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顺利而高效地教授知识,培养能力,包括应试能力。

多年以来,我也积累了一些小小的方法,谈不上什么创意,但也收到了一点效果。

在学习《新闻两则》时,学生找“结构五部分”,总不那么顺利,尤其背景和结语部分,不十分明显。我就说,凡“大家”的作品,很少遵循固有的“套路”,然而我们这些“小人物”,也就是初学写作者,则必须“循规蹈矩”。我于是向学生出示自己写过的两则新闻稿,因为是老师自己写的,所以学生们会很感兴趣,同时我的一句“我们这些初学写作的小人物”,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跟我更亲近。

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我抓住“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让学生分组表演,由一个学生扮演武陵渔人,多个学生扮演桃花源中人。必须说明的是,桃花源中人怎样说话,怎样举动,渔人所讲的故事,应该主要集中在哪个时间段等等。小小的表演,可涉及了大量的文史知识啊:什么楚汉战争啊,乌江自刎啊,什么王蟒篡权啊,刘秀起义啊,什么斩杀黄巾啊,三国鼎立啊,什么“司马昭之心”啊,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啊,学生们还真是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

在学习《斑羚飞渡》时,我让学生把文中出现的几次“咩咩”的声音“翻译”过来,要注意符合该羊的身份,还要结合当时的“语境”。这样,要把几处“咩”翻译到位,就必须仔细研读全文。于是在学生们的争先恐后之中,课堂进入了高潮,效果很好。倪岗先生看了我的学案,说他以前见过这一构想,我于是查了很多资料,终没找到,不知倪岗兄在哪里见的?如果真的见过,那也是英雄所见略同吧,绝对不是抄袭。而且,这个方法我早在五年前就开始用了,我当时的学生可以作证。

《核舟记》一文,初看比较枯燥,仔细品味,才能感到作者观察之细致,描写之精妙。学习这一课,我布置两个任务:第一,让学生分组到前面模仿所雕刻人物的造型,分为三个片段——苏黄、佛印、二舟子,坐在下面的同学可以对照课本,给出建议和评价;第二,让学生课外画出这个核舟(放大版),如果不懂绘画画不了工笔画的,可以画示意图。为了完成这两个任务,因为要分组比赛,你想不让他们弄懂课文的意思都不可能。我把好的绘画作品,在教室张贴,让他们更有成就感。

在学过第五单元后,我留了一个家庭作业(我当时是说做一个游戏):让这个单元的所有作者进行QQ群聊,要注意人物的身份、经历、时代等。作业收上来了,其内容真是丰富多彩: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田,刘禹锡的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周敦颐的思想成就、和“二程”的关系以及生前不被认可的寂寞,魏学伊为父亲遭宦官陷害而伤怀,杜甫的诗、以及他的人、他的情、他的身世他的草堂……聊天的对象和说话的内容也都蛮有想法:比如陶渊明劝杜甫不要做官了,回家种田,饮酒赏菊,岂不是人生一大乐趣也,而杜甫则骂陶渊明空有满腹经纶,消极避世,有愧于社稷苍生,因为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知不可为而为;刘禹锡认为魏学伊不该每天只是号泣,而应该同阉党势力决一死战……

萝卜白菜好吃,且营养丰富,但如果不放调料,恐怕你也不想吃。只教知识不讲方法,只管学习不顾兴趣,就像没放调料的萝卜白菜。有人说,如果你掌握了精湛的烹调技术,你就会爱上厨房。那么,拥有了良好的教学方法,我们就会爱上做老师。我是初学者,还没掌握什么方法,但我愿意去学。为了语文味,我愿意做一个庖厨。

 


最后更新[2008-10-14]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