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名师频道 > 王君频道
文章标题: 《王君:网络作文教学论》
     阅读次数:4517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王君:网络作文教学论

网络作文: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重庆外国语学校    王君

                             

【开讲】

2008724,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正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势把我们推向信息社会的浪潮之巅。作为继报刊、电台、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的快捷性、广泛性、持久性、大容量、交互性等优点是其他任何媒体都所无法相比的。将网络应用到教学领域正是朝阳初起、方兴未艾。在网络的推动下,学生的学习场景、学习对象、学习方式、学习成果都将面临深刻的变革。而占据着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乘网络发展之春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建设更科学更人性化的网络作文平台,全方位地开发作文课程资源,构建网络作文培养序列,探索作文教学的新型模式,也正在成为语文教师和网络开发者的共识。

什么是网络作文?

我们在这里探讨的网络作文,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网络写作。广义的网络写作是指人们通过互联网自由地交流思想、传情达意的一切书面表达形式。而我心目中的网络作文则是指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网络为写作环境,以科学有序的指导为保证,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挖掘其写作潜能,涵养其健康的写作情趣,培养其写作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

自由的网络写作仅仅是网络作文的一种表现形式,或者说是网络作文的雏形。只有明确了这点,我们对网络作文的探讨才可能摆脱自由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藩篱,进入理性和科学的层面。

2003年,在重庆市著名特级教师文兰森老先生的支持下,笔者和重庆外国语学校的尹东老师、重庆巴蜀中学的刘宗源老师、刘红枚老师一起创建了第一个专业的网络写作教学网站“易动网络教学平台——写吧”(www.writebar.com)。经过近五年的探索,“写吧”初具规模,已经发展成为有“原创文章、心情日记、语文百科、写作宝典、影像记录” 四个频道,有会员5万多名的服务于中小学生的专业写作网站。如今,“写吧”已经实现了“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家校结合、写评结合 ”等功能,每一位学生(家长)均在“写吧”上拥有了个人网络日记本,能够在“写吧”上以各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参与网络写作试验。

五年筚路蓝缕的开拓摸索,感触甚多。总结如下:

 

 

一.网络作文的诞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传统作文教学改革山重水复疑无路 

1)写作目的功利化

近三十年的中国作文教学改革是一部成绩辉煌的历史,从重视作文摹仿到重视作文思维训练,从重视过程教学到重视作文兴趣的激发,中学作文教学改革出现了一轮又一轮的高潮。但是直到今天,作文教学的现状依旧不容乐观,社会的批判也最为严厉。究其原因,非常关键的一点乃是因为写作目的的功利化。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定位我们可以看出要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为交际而写作,为生活的需要而写作应该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但现实的写作教学却非常尴尬。受应试的冲击,写作训练应试化,写作沦落为升学工具。以至于一线无奈地称应试写作为“生存写作”。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中学写作教学的内容、方法、评价以及效果都必然偏离正轨。李海林老师说:丧失了“真实的言语人物”“真实的言语环境”“真实的言语成果”的“虚假作文”把写作教学带入了死胡同。这样的针砭是一针见血的。

功利化使写作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使写作成为了学生最厌烦最恐惧的事情,也成为了作文教学改革举步维艰的瓶颈。

 

2)教学方法的程式化

小范围的作文教学改革还没有能够影响整个中学作文教学的大气候。因为教学任务的繁重和应试任务的严峻,一线的传统写作教学的模式大多依旧是呆板的封闭的。教师命题,稍作点拨,然后学生审题、作文,教师批改,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习作在班上宣读,指出优点和不足。这就是常规的作文流程。循环往复,极少变化。在这个几乎完全封闭的教学系统中,教师对作文的指导是低效或者无效的。第一,教师无法把学生引向沸腾的生活,无法为学生提供更为鲜活的作文素材。“写什么”的问题长久困扰中国学生。第二,基础写作过于偏向于文学性,对说明性文字的演练严重缺乏。第三、教师展示的范文极为有限,尖子生的范文垄断现象不可避免。范文风格的雷同,学习面的狭窄,让学生极易患上“作文贫血症”。第四,作文指导出现严重断层。因为只能在作文本上书写,所以学生修改不易。修改这个作文教学的关键环节被忽视甚至被省略。第五,写作成果(学生作文和教师评语)的封闭性。教师是学生作文的第一个读者也往往是最后一个读者。反之亦然。第六,写作体验的终结性。作文写过之后即成为历史,学生根本没有机会也没有习惯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再反思。

 

二.网络作文的优势: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1.网络作文对传统作文写作目的的纠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通过有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学习情境的质量影响着建构的质量。而网络的交际性无疑为作文教学铺建最为理想的情境提供了可能。

在信息时代,网络引发了人类交际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带来了交际的空前繁荣。人们的交际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突破了人与人交往的单一模式,走向了人——机,人——机——人,人——虚拟世界的多元交际模式,人类交际的量与质都得到了突破性的提升。网络作文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上生成和发展的教学模式。基于网络因交互而存在的特点,网络写作必然是为交际而写作——中学生写作的起点因此发生了微妙的却是革命性的变化。对于作文教学而言,这是不易察觉的开始,但却是至关重要的突围。

 

2.网络作文对传统写作形式缺陷的补白。

1)网络作文使中学生的写作表达方式走向多样和快捷

传统写作是以文字的写作为主,而在多媒体网络写作中,符号、图像、声音乃至三维动画也成为了写作的表达方式。多媒体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容易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写作成为自觉行为,并且写作交互更加流畅通达。

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的出现和日益完善,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写作的效率,这不仅表现在文字录入的速度快,更重要的在于功能的扩展使电子写作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意抄写、复制、增补、删除等,这就大大节省了人类耗费在写作中极为庞大的重复性劳动,是对人类精力乃至生命的节省。而其对写作成果的保持和更新功能更是赋予了中学写作教学以更多创新契机。

2)网络作文扩大了中学生作文的写作领域 

网络作文直观地呈现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资源库,将在一定程度上使传统作文选材的狭隘性问题得到改观。

在网络世界,学生所面对的教育者将不仅仅是教师,学生的生活场景也不再是三点一线。网络使各个节点和终端的资源实现共享,目前在网络上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存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由教师协调组织和学生自主选择的以网络为载体的各种各样的、更为生动丰富的学习资源介入学生生活,学生的生活学习场景得到了无限扩大。因此,利用丰富而多元的网络资源,增加作文素材的信息量,最大化学生的体验空间和思维空间往往成为网络写作教学的第一追求。

3)网络作文的最大优势是开放性和交互性。

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首先提高了写作者的成就感。

网络之于写作,如同卡拉Ok和唱歌。从前人们只能聆听歌唱家美妙的歌喉,但卡拉OK出来后,任何人都可以高歌一曲了。与由几个凤毛麟角的歌唱家主宰的世界不同,卡拉OK的世界让大众成为表演者,而不仅仅是旁观者。有网络之前,写作并且发表文章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的梦想,但是网络带来了空前的自由,无论什么样的观点、什么样风格的文字,都可以有发表平台。于是,在网络世界,网民直接由观众变成了网络舞台上的舞蹈者。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精力重点关注少数学生的有限的几篇作文,大多数学生永远都只能够是独孤的写作个体。而在网络作文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享有网络平台带来的平等地位,自己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评判他人也接受他人的评判。教师只是读者中的一员,不再是最后的裁定者。

班额巨大,教与学的任务都同样繁重。诸多条件的限制使传统的写作教学管理模式只能够是“单行道”式的管理模式。写作没有“回头路”,教师和学生都很难对写作实现真正的全程“监控”。这种只关注开始和结果的写作教学使师生都沦为了写作训练中的“盲人”——指导盲目,提升无序。

但有着强大经济和技术背景的因特网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改变了这种状态。首先,网络资源库的构建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渗透着群体智慧的流动、有机、不断更新与发展的特殊过程。这个过程赋予了网络生活以不断成长、不断完善、不断进行自我发现的学习机制。其次,网络技术能提供画面美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学习环境,这不仅将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更有利于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多媒体技术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因此能够让教学过程反复呈现为我所用。传统写作教学的“单行道”直线管理模式变成为了多轨道的循环管理模式。教师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的写作过程因此而透明化。

这对于改变作文传统的评改方式,意义重大。

 

三.对网络作文的反思: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网络作文虽然可能掀起作文教改的又一轮高潮,但网络写作绝非写作教学的救世主,其负面效应也必须高度警惕。

网络写作讲究发表至上。有人说:“在网络上,编辑死了。”当文字进入大众传播媒介的门槛被撤掉,在交际性交互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之后,写作完全可能沦为大众的低级狂欢形式。这对还处于基础写作阶段的中学教学不无威胁。

1.效率至上的威胁。

受网络交际“即时化”、“迅捷化”的影响,网络语言出现了“口语化”、“简洁化”、“符号化”的特征。看门见山、直抒胸臆的文字充斥网络,提纲式点评式的议论成为网络表达的主流。特别是在广为网民所用的博客当中,琐碎的个人叙事成为写作的风格。效率至上,不可避免地以牺牲写作的精致品格为代价。“短平快”式的快餐式写作代替了“为求一个字,拈断树茎须”的写作追求。在这种网络表达的风气之下,学生的写作个性容易变化得浮躁,写作习惯容易倾向于急功近利。

2.娱乐至上的威胁。

在对我国网民上网的调查里发现,休闲娱乐是我国网民上网的主要目的。这导致网络写作也具有极强的娱乐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诙谐、幽默、调侃、夸张成为了网络语言的主流,而中学作文教学则要求学生严谨地规范地使用语言。网络非主流语言严重地干扰着正常教学,两者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学生对异端的网络语言的执着使用甚至被部分老师视为作文教学的毒瘤和洪水猛兽。

3.崇高被消解的威胁。

正统的写作教学虽然不再视写作为“经国之伟业,不朽之盛事”,但传统的作文教学还是非常重视写作的庄严性和崇高性,认为“写作首先是做人”,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锤炼心性,涵养精神,把写作成长的过程视为人格成长的过程。但是,传统写作的育人功能却遭到了网络世界的调侃。网络写作繁荣的背后是网络发表的自由促成的人们言说的自由,网络虚拟空间赋予人们的暂时的彻底的平等权利让写作者的主体精神空间空前膨胀。如果分寸把握不当,这种释放就会变为放纵。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天然容易成为潮流的附和者和叛逆的追随者,因而更容易在精神的放纵狂欢中变得颓废极端,成为网络牺牲品。

所以,如何利用网络写作环境培养学生的民主平等意识,同时又涵养学生的宽容淡定的心态,如何在过于关注生活层面的网络写作中突围,引导学生去关注更高层次的人类生存境遇和更深层次的社会发展变迁等问题;如何既要跳出成人化、文人式的的写作腔调,又要警惕直白、朴实、滑稽对于“信、达、雅”的颠覆,这些都是网络作文教学中必须要深入研究的难题。

 

 

四、网络作文发展前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网络作文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我以为,在下一个阶段的探索中,最有价值的问题有四个:

1.研究网络为“中学生写作”服务的独特性,强化网络写作的培养功能,而不是模糊青少年写作和成年人写作的界限。这是中学网络写作取得实效的理论基础。

2.真正面向中学作文教学开发网络作文教学平台。这个平台应该以学生为本,集专业性、资源性、互动性为一身,具有为网络作文贴身打造的任务管理、交流协作、在线批阅等功能。力求实现教材学习、网络资源、网络写作的有效整合。这是网络写作取得实效的硬件保证。

3.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网络素养”、“信息素养”:帮助学生克服网络依赖感,善于用网络而不被网络所缚,对网络拥有反思和批判能力。这是网络写作具有实效的重要保证。

4.研究网络作文教学体系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发挥。

尽管学生与教师均生活于网络之中,都从网络中吸取可供自我发展的资源,师生之间在网络中同属于学习者的地位。但是,网络的开放性与无序性在更多的时候会让学生感到茫然与无从下手。因此,与传统的作文教学一样,网络作文教学也应当重视作文教学的计划性、阶梯性。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在网络作文教学模式中不是降低,而是应该大大地提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定期从教师那儿获取作文活动的计划和建议,参与由教师评价的作文活动。网络写作才能够有章可循。

总之,教师应该是网络作文教学的具体的策划者、组织者与实施者。只有建立了以教师为核心的高素质的网络学习指导体系,实现了可操作的网络学习辅导,才有可能实现学生的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放任自流式的网络写作不适合中学写作教学。

 

 

参考文献:

 

叶黎明、陶本一《网络写作与中学写作教学的新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7.2

李伦琰《网络条件下作文方式的变革》.《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2

 

 

 

 

教例一:网络沙场秋点兵

教学目标:利用“写吧”网络作文平台远程交互的功能,完成一次班级作文竞赛。

 

【设计简说】

 良好的网络写作平台的功能设置要使学生不仅能够在上面进行日常练笔,而且还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参与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这是网络写作具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网络写作活动的最大优势是活动内容可具生成性,活动过程全程公开,学生、家长、网友参与面大。

 

【教学过程】

因为笔者任教的学校是全住宿制学校,所以常规的班级作文竞赛都在周末举行。

一.发布“收集话题”任务(星期五晚5点——6点)

要求学生上网查找收集自己最喜欢或当前最热门的话题和相关辅助资料。以说明文的形式说明选择该话题的理由。形式不限。时间一个小时左右。然后提交“写吧班级交流中心”。

 

二.交流讨论,确定竞赛话题(星期五晚6点——7点)

师生进入“写吧班级交流中心”,就大家提交的各个“话题”进行讨论投票。最后教师根据讨论情况和投票确定作文竞赛题目并在“写吧”的教师网络日记本上发布。同时发布师生在互联网上搜索到的有价值的辅助材料和讨论材料。

 

三.班级作文竞赛开始。要求在九点钟以前把竞赛作文以跟贴的方式发表在教师网络日记本的“话题”发布之下。(星期五晚7点——9点)

学生接收任务后,利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完成素材收集、构思、成文、发布的任务。要求同时也发布在自己的网络日记本上(方便网络写作小组和写作同伴互评互改)。九点钟以前发布在网络上的可以参加评比,九点钟以后发布的可以积分但是不参加本次竞赛评优。

 

四.对参赛作文进行网络点评和网络投票。(星期五9点-10点)

网络投票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由投票,每一个学生都可参加点评推荐。第二种由网络学生评委组和网络家长评委组完成。网友的自由点评投票也是重要参考资料。

 

五.教师指导学生评委组浏览网络点评,结合网络投票,展开讨论,确定获奖名单,筛选典型范文,分工撰写推荐文字,发布自评互评要求。(周五晚上完成)

该任务主要由学生评委组完成。教师把关指导。典型范文篇数不限,兼顾写作要求的各个方面。同时要求网络写作小组依照班级作文评改要求对自己和“网络写作同伴”的作文进行认真评点修改。

 

六.学生完成自评互评自改互改任务,并在周六晚上六点前提交“写吧”。(周六完成)

 

七.教师签收学生提交的修改作业,并将此次作文竞赛中的参赛佳作和评点佳作推荐到“写吧”的“原创习作”、“心情日记”的相应栏目重点发表。指导负责作文评讲的小组在网络上收集整理相关材料,为下一周的作文评讲课做好准备。(周末返校以前完成)

 

【案例点评】

 这是在班级日常网络写作的基础上组织的网络作文比赛,一个学期举行二到三次为妥。这样的写作活动致力于提升日常练笔效益,检验学生实力,为学生展示才华搭建平台。这种比赛的独特意义在于:第一,它做到了比赛过程全程公开:竞赛题目的挑选、赛前的热身辅导、比赛成果的展示、作文的评比、赛后的评点都是透明的。第二,赛中有赛,比中有比,拓宽了比赛的领域。赛的不仅是作文(既有说明性文字,又有记叙性文字)质量本身,还有对生活的关注熟悉程度,热门话题的筛选能力、辅助材料的整理提炼意识、写作的速度、文字的点评能力、修改能力等等。赛得全方位,多角度。同时也痕迹不露地把网络作文训练的整体流程对学生进行了渗透。第三,这样的网络作文比赛不仅是全员参与,而且是立体互助。学生、教师、家长、网友之间的写作交往实现了最大化。有助于在写作中既培养竞争意识,又培养合作精神。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网络开放写作的辅助下,学生主持作文评讲已经在我的班级蔚然成风。六人小组依次负责班级日记的批改评点和周末的综合总结。周日语文晚自习的日记点评课已经成为了班级语文学习的一道靓丽风景。

 

 

案例二:挖掘情感奔涌的生命河道

 

教学目标:准确分析把握学生的网络写作动态,充分依靠网络的互动特点,组织有“真实的写作欲望”的写作课。

 

 

【设计简说】

这次写作被我称为“挖掘情感奔涌的生命河道”,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推动我们这次写作教学的内驱力是“真实”。

学生因为真实的困惑而在网络日记本里倾吐,教师因为真实的感动而在网络日记本中发泄。学生和教师的苦恼引发了网络朋友的共鸣和点拨,这共鸣和点拨又激发了教师利用写作契机的冲动。真实的写作需要让这次写作从一开始就脱离了“行政性命令”:不为作业而写作,不为考试而写作,不为升学而写作,而是为安抚我们自己的心灵而写作。

 

 

【教学过程】

 

一.教学缘起

1.一名学生在“写吧”的网络日记本上发表了日记《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圈》,倾吐进入初三以来在沉重的应试压力下的苦闷心情。日记写得很沉痛。开头是这样的:

 

老师讲过一句名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但我觉得这句子根本就是有问题的。比如现在,我就想接上一句: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黑了眼圈。

樱桃漂亮,芭蕉也漂亮,但是黑眼圈就不那么漂亮了……

 

2.教师在“写吧”上对学生的困惑作出积极回应

学生的日记虽然短小质朴,但是小作者的那一双迷茫而疲惫的眼睛和痛苦无奈的质问却深深地触动了我。我非常激动地在网络上发表了班主任手记《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圈》,声援学生。

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的:

 

我是乐观主义者,我从来都是在班上宣扬考试的合理性的。但是,当黑眼圈罩得校园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当满载学生的校车经过校园大门时孩子们失望的“三、二、一”的倒计时像愤怒的嘲笑的脸夸张地宣泄着对校园生活的诅咒时,我感觉到了理论的捉襟见肘。每时每刻,我都似乎看到张慰慈带着他巨大的黑眼圈愤愤地问我:

“老师,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

 

3.众多网络读者在“写吧”上留言回应师生的疑问,对于“黑眼圈”的讨论已经初露分歧。

 

比如网友怨阳愁雨发表评论说:                                  

     ……我现在正在逃避高考。但当我认识到我所选择的未来比高考更艰辛的时候,我已经坐在了国家留学预科学院的教室里。没了选择。我高中玩了两年,只有两千左右的单词量,却要在短短的四个半月内,不仅要把词汇加到6000左右,还得加强各种技能。为了达到并保持在班上一直优秀下去,为了达到6.5的成绩。我每天都是两点过才睡,早上六七点起床,能睡五个半小时,已经很不错了。脸上冒痘痘了,脸色黄了,黑眼圈定是必不可少的。我才发现,原来我逃避而去争取的钥匙,打开的世界却是更艰辛的。辛苦原来才刚刚开始。小同学说,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圈,我们用它干什么?我的理解是:我们用它换时间、换未来……

 

二.写作指导

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不断参与网络讨论使写作的良好的“场效应”已经形成,我决定利用网络教室上一堂针对性强的作文课。

1.制作、搜索和整理各种网络资料,汇总上传“写吧”,供学生上网阅读。

材料一:张慰慈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圈》

材料二:老师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圈》

材料三:网络留言多则

材料四:少年陈俊瑜的小说《准高三时代》

材料五:少年小说《高三重点班来了个漂亮女生》

材料六:利用上届学生的初三生活留影制作电影《毕业岁月》,上传“写吧”。

2.让学生在“写吧”上自由观看各种材料,自由交流点评。教师即时整理发布,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打开思路。学生的网络点评大概可以分为四类:

1)浓得化不开的焦灼

 

比如:当应急灯的光越来越暗,书本上的一行行黑体字越来越模糊时,我开始疲倦。当清晨生活老师的哨声越来越响,寝室的日光灯也“噔”的突然亮了的时候,我开始怀疑,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学校是不是弄错了;当头发越来越乱,眼圈越来越黑时,上课下课与“周公”重温旧梦的人越来越多时,我发现自己也有了黑夜般的迷茫——初三真的如黑夜般的惨无人道吗?(杨雅云)

 

2)矛盾中的挣扎

 

比如:当睡眠与成绩不可兼得时,我选择成绩。不是义无反顾那般豪迈,也并非完全心甘情愿,只因为我更清楚地知道,高枕的我会更忧,内心会更加喧闹不安。即使明知道守在应急灯下是痛苦的,但还是会这么做。或许,这就是所谓责任感吧!肩上无形的担子沉沉地压在心头无法卸下,只是在内心深处,那很小很小的一方里,藏着渴望放下一切的自由叛逆的喧闹。(陈熙之)

 

3)反思和怀疑

 

比如:你不妨想想,白天有那么多时间。除了上课,我们可以利用的时间真不少,可是有的人却非要把一天的担子压在晚上,这不过是在白天玩累了之后再在晚上通过给精神上施加压力来自我安慰罢了。这是真正的勤奋吗?黑眼圈的背后,也许就是时间的闲置和浪费吧。(殷闻)

 

4)胜利的突围

 

除了黑色眼圈,我们还有黑色的快乐幽默、黑色的可口柳丁、黑色的飘逸长发、黑色的美丽毛衣……黑色也是美丽的颜色啊!(方琳楹)

 

但是黑色就意味着没有快乐吗?不,黑色是由赤、橙、黄、绿、青、兰、紫调合而成的。我要把黑色从调色盘里还原出来,还原成五颜六色,还原成快乐!不管是通过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反应,不管是分解反应还是置换反应,我一定要把它还原回来——还原成五彩的生活。(王菲儿)

 

黑色是一个极端。它与光明对立。然而物极必反,从黑夜中叛逆出的黑色的眼睛,却比任何一种色彩吸收光明的能力都强。也就是说,由一个特定的“黑色时代”走来的“一代人”,他们伟大的觉醒绝对是那些无缘于“黑夜”的人们所不及的。黑暗使一代人觉醒,使一代人拥有了追寻光明的愿望和毅力。(叶美颖)

 

三.学生写作并上传“写吧”

在各种信息的刺激下,在各种观点充分地交锋和碰撞后,要求学生把自己最后的感悟整理成文并上传“写吧”。

 

四、教师再次下水作文并且上传“写吧”,形成网络专题作文集,供学生阅读讨论点评。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教师下水文  节选

读完孩子们的各类习作,在依旧黑云压城城欲催的压抑里,我终于看到了阳光正努力地穿过云层。我依旧微凉的背脊,感受到有一种隐隐的热量正在悄悄地漫过我的心野。

对了,我说,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初三和高三,真正意义上的毕业岁月。

它难免是这样的:烦躁、忧郁、沉闷,一群骨骼还不够坚硬的惶惑的青年学子和一段不想混乱但是却不能不混乱的精神生活。

它难免是这样的:一节一节无法捡拾起来的心情故事和一波又一波无聊而又“有聊”的意外和必然。

它难免是这样的:软弱与坚韧、放弃与坚守、宁静与迷乱……它应该是五色的迷离和七彩的挣扎,而绝非仅仅是漆黑中的沉淀和灰色里的呻吟。

黑色是一种多原色,在它的内核里,藏着赤橙黄绿青蓝紫。

因为参透了这玄妙,同学们笔下的初三岁月,便充满了一种超越了真实的真实。

就文学创作而言,自然是需要“我手写我心”的,但是你的手,能触到什么样的生活,而你的心,又能深入到这个世界的哪一个层面呢?

关注真实是必须的,但我们往往遗忘的是:真实有浅表的真实与内在的真实。

浅表的真实是暂时的,多变的,是浮躁的,是浅薄的。它停留在生活的表层,就如大海中浮起的泡沫,有时候也会呈汹涌澎湃之势,但是它永远不是大海的本来面目。而内在的真实是过滤之后的真实,它是稳定的精粹的深厚的,一如外表壮观的泡沫散去,我们所看到的海的湛蓝和宁静。

什么是的泡沫呢?那些莫名的烦躁、迷乱的爱情、揪心的失败、惊恐的寻觅……泡沫虽然是强大的,但穿过泡沫虚浮的强大,生活却隐隐向我展示了海的宏伟。于是我们便读到了烦躁后的沉淀,迷乱后的回归,失败后的升华,寻觅后的坚定。

于是,少年们的文字在向我们袒露了真实的黑暗的同时,更让我们看到了同学们在这黑暗中的突围。

我以为,这番突围,便是我们这次写作的价值所在了。

看来,初三高三还不应该是这样的:因为所感觉的范围颇为狭窄,便不免咀嚼着身边的小悲观,而且就看这小悲观为大世界。(鲁迅语)

初三高三还不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初涉人世的少年,一落笔,就满纸苍凉,很独孤很颓废很绝望很仇恨,仿佛受了莫大灾难与折磨的样子,仿佛这个世界虐待了他丢弃了他。(北大教授曹文轩语)

初三高三还不应该是这样的:以叛逆为个性,以另类为时尚,以晦涩和忧郁为流行,人云亦云,东施效颦……(王栋生语)

“初三高三”应该让我们明白:

有些压力是生命能够承受之重。

越是黑暗的静夜越有清泉的喷发,越是艰难的生活当中越会有长情大爱。(小仲马语)

是的,初三高三是一段在黑夜中摸索前行的青春岁月

但是,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

我们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五.结合这次网络写作设计一次主题班会,邀请部分家长和有条件的网友参加。大家畅谈感想,坚定信念,激发斗志,以进一步的交流讨论促成写作中人格的成长。

【案例点评】

学生进行书面表达的练习,基本上有两种样式:一是挖好渠道引水,渠道便是具有示范和规范作用的知识、样板;一是由洪水去选择和造就河道,洪水便是学生积压在心里想要倾吐的内容,具有比较大的“势能”。前者适合演练为文的局部技术,后者适合演练为文的综合技术——这两种基本样式应该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相机交错采用,发生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结关系。上面展示的这次网络作文练习,以网络为载体,由学生情感的洪水来选择、造就写作河道。教师相机蓄势、开渠、引导,其组织管理网络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写作的起点既真实可感,网络强大的辅助功能又恰如其分地推波助澜,所以这次写作基本呈现出了表达自由,情感真挚、思想深刻的特点。

在自由言说的网络背景下进行理性的引导和指导,应该是中学阶段网络作文教学模式的出发点。

 

 

案例三:点评也是写作

教学目标:利用网络优势帮助学生学习作文点评和修改

 

【设计简说】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写作平台对于作文的最大贡献在于提供了一个非常便捷的点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传统作文教学无法实现的重要功能——让滚动式点评推动写作,让学生写作能力的螺旋提高过程从隐性变化为显性,让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以及写作者之间的互助更加有效。修改是一种高层次的点评。点评重在发表看法,修改不仅要发表看法,而且还要把看法落实为行动——要让文章更加完美。网络写作平台对于修改的意义在于它能借助并且提升“misrosoftword”的各种按键功能实现对作文修改动态过程的保存,使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修改过程和每一次修改的结果。在先进的网络写作平台上,作文修改和作文原本可以轻易地实现对比,极大地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

学生点评的素养上升了,修改的能力提高了,网络写作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出其独特优势。

 

 

【教学过程】

一、认识点评的价值

1.学生在网络教室上课。要求学生登陆“写吧”,浏览自己的网络日记本上的点评,讨论:这些点评质量如何?你发现了“酷评”了吗?如何理解“写吧”的倡导“点评也是写作”。

师生讨论实录摘选:这些点评太简单了,大部分都只有一句话。点评的语言含金量很低,“很好”、“好极了”这类词语占大多数,显得很空洞。一些同学点评的态度不好,习惯挖苦讽刺。还有的喜欢用点评来聊天,语言太随便,聊着聊着就离题万里。大多点评的思路陈旧,缺乏独到的见解……

 

2、鉴赏优秀点评,感受点评展示人格魅力的作用。

指导学生进入“语文味儿”网站,欣赏深圳市语文教研员程少堂老师点评的高分学生作文《以思想串连美丽》。师生合作朗诵。老师朗诵文章,学生朗诵点评。然后讨论:从点评中,你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程少堂老师高分作文点评(节选)

以思想串连美丽(程按:标题有思想。)

 

    汨罗是美的,不只因为它波光粼粼,更因它回响过屈子的悲歌;乌江是美的,不只因为它蜿蜒千里,更因它濯洗过霸王的银枪;赤壁是美的,也不只因为它的兀自峥嵘,草木繁密,更因它倾听过东坡的明月之诗,窈窕之章……(程按:开笔文思恣肆开阔,文词华丽典雅,主旨半含半露,很抢眼但是很模式——要是评卷老师看多了这种开头再看这篇,也许就会审美疲劳。)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山川秀美,不胜枚举。奇山异石,良木嘉草固有着自身(的)自然美,然而这种美是平面的、静止的,(程按:你年纪太小,所以童言无忌,敢说大自然的美是平面的、静止的。等你活到我这把年纪,你就知道,大自然的美是立体的、变化的,或说是不变中有变化的——所谓沧海桑田是也。)任其斗转星移,自生自灭,到头什么也留不下。(程按:以上语言很好地糅合了文言,但认识不到位。若真如作者所言,自然美到头什么也没留下,那如何理解贺知章“唯有门前鉴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如何理解《三国演义》开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惟有一文人骚客,倒骑毛驴,纵酒狂歌,漫步于此,觉得铺天盖地都是诗意的倩影,遂作诗一首或撰文一篇,镌之石崖,以和山间明月,空竹幽篁,乃至后人俱传诵之(程按:文白夹杂,不伦不类。)这美景才应着这诗文活了,(程按:“应着”用得好。)活在史书里,活在时间里,活在人们代代相传的思想里。(程按:这些认识不错。自古美人要英雄捧,英雄要美人捧,江山要文人捧。文人捧出的江山,美得别有一番滋味。)

(程按:本段作者的思维稍有偏差,他强调人文的力量是对的,但贬低自然之美值得商榷。自古江山亦要文人捧,但自古江山也捧文人——没有钟灵毓秀,哪来地灵人杰?自然之美,造化之神,艺术只有“师神奇师造化”的份,所以才有“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说法。实际上,古今中外,无论多么伟大的艺术家,他们创造的美,都源于大自然的启发——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必如此。“江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正唱出文人与英雄人物在钟灵毓秀的大自然和历史面前的无限感伤与无奈。)

 

师生讨论实录摘选:

老师的点评酣畅淋漓、入木三分,从中看出他积累很丰富,满腹才情,思想深刻。他为人热情率真,对写作者既循循善诱又严格严厉……点评应该要体现点评者的个性。“酷评”是思想的张扬,是情感的宣泄。点评者需有开阔的心胸、饱满的感情、真诚的情怀、敏锐的视角、丰富的知识……嘻笑怒骂,皆成点评。点评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更是一种个性化的写作。我们需有一颗慧心、一双慧眼、一支慧笔,才能有独特的感受、发现和表达。

 

二.学习点评的技巧

1.要求学生进一步地研究老师的点评,探讨关于点评的方法技巧。

师生讨论实录摘选:

点评可以微观可以宏观,可以表扬也可以批评,可以旁批也可以尾批。标点、词语、句子、段落、结构、主题等等都可以进行点评。点评的语言可以精炼到一个词语,也可以长篇大论。提倡立足原文联想和想象,思路开阔,引用恰当。点评时要全方位地调动自己的生活、文化、思想积累,力争和作者的思想发生碰撞。点评针对性要强。原文是肉,点评是骨,和原文浑然一体的点评才是最精辟的。好的点评常常善用对比,讲究比得细、比得巧、比得深、比得广。点评要“进得文章”,还要“出得文章”,也就是说先要充分地理解原文,但最后要比原文的作者站得更高,看得更深。要始于理解作者,和作者发生共鸣产生碰撞,终于表达自己和提升作者思想。点评者既要能“进入藕花深处”,又要能“一览众山小”,这样才能在角度变换中评出广度和深度。

点评中,反问句排比句可以加强语气加强气势。多种修辞手法让点评者的形象呼之欲出。好的点评语言风格活泼,有着自由变化美……

点评位置可亦中亦尾,点评的篇幅可亦短亦长,点评的的选点可亦小亦大,点评的思路可亦收亦放,点评的态度可亦褒亦贬,点评的语言可亦庄亦谐,亦柔亦刚,亦略亦繁,亦雅亦俗……

2.进入“写吧”,寻找“酷评”,朗读并点评这些“酷评”。

 

三、学习修改的技巧

要求学生进入“西北土兵”的博客家园,认真阅读博主首都师大刘占泉老师对北京市某中学初二年级学生习作的修改。并讨论修改方法技巧。

 

尊敬的哈尔船长

 

                                         密云五中1初一(8)班   王伟伯

 

尊敬的哈尔威船长,您好! 您还记得我吗我是您船上的见习船员克莱芒,过去了这麽这么多年您在大海里过好吗? [ 注意:正文里呼告对方时,先要说出对方是谁,故我在段首添加了“尊敬的哈尔威船长”。]

记得那天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您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的驾驶着“诺曼底”

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当玛丽号撞向“诺曼底”号时人们都不知所措,而您镇定自若的指挥着大家,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乱之中您还没有忘记我这个无名小子您是多麽多么伟大的人啊!  [你能写得再细致一些吗?]

在这20分钟里您用您的威严和生命救了60人,但是您把自己给忘了我看着您屹立在

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像着一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这段不错,能够化用课文里的语句。这样坚持练下去,你的文字一定会越来越丰富、生动。]

就这样“诺曼底”号和哈尔船长消失了。 [人称变了,变得比较突兀。似乎还没有写完,收束得也比较突兀。写一段文字,犹如露出一个微笑,——若笑着笑着突然停住,你感觉如何呢?笑意总该徐徐而歇,这样才自然。写作和微笑,道理是相通的。希望把结尾重写一遍,体会其中的道理。你能“微笑”着写吗?]

 

师生讨论实录摘选:

为了便于管理,网络修改最好有统一的符号。老师的建议很好:第一,可删除,文字“涂黑”后,点击工具栏的字符边框符号(“A”加方框那个功能)来表示。第二,可添加文字及标点符号,使用工具栏中的小4号宋体、斜体和红色表示。第三,可添加批语,用小4号宋体、斜体和蓝字表示。可以在文字中间进行夹批,也可以在文章末尾进行尾批。可以修改不恰当的标题、应用不当的词语、错误的标点符号、不通顺的句子、段落之间的过渡不自然处。可以充实细节,可以增删抒情议论句。总之,网络作文修改,应该遵守这样的原则:符号固定、色彩固定、评与改同步、宏观与微观兼顾,夹批与尾批具有。

修改比点评更难。有了好点评,也未必有好修改。但是好的修改一定有好的点评作为基础。如果说点评可以适当感性的话,修改必须理性。以什么样的心态来修改作文这非常重要。网络是个自由的天堂,但是,如果没有科学严谨的态度,那么严格就会变成为吹毛求疵,积极应对就会成为睚眦必报。在网络世界,我们既需要科学的斗争精神,也需要良好的涵养和包容心。

 

四.尝试应用所学对“写吧”上写作同伴的一篇作文进行网络点评修改。(例子略)

 

【案例点评】

这个教学案例设计很朴实,追求对学生的训练扎实到位。点评和修改是网络作文的教学大系统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只有以朴实的态度和扎实的训练来应对网络这个“花花世界”,我们必须让学生意识到:网络虽然拥有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比较便捷的写作工具,但是如果自我的“软实力”得不到加强,那么硬件资源永远是硬件资源而已。写作能力的提高并没有捷径可走。写作、点评、修改,我们务必一步一个脚印。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好,现代的教学手段也罢,这些都仅仅是外部力量,要想在写作中登堂入室,扎实的基本功的训练不可或缺。

 

 

 


最后更新[2008-10-1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