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外语学校初中部陈晓红老师摘得市初中语文教学大赛桂冠
10月16日,罗湖外语学校初中部陈晓红老师夺得深圳市2008年初中语文教学大赛特等奖第一名。
两年一度的“语文教学大赛”是深圳市中学语文学科规格最高、竞争最激烈的赛事。本届比赛,来自全市七个区和市直学校的8名优秀选手参加角逐。比赛的内容是作文后讲评指导课,学生作文题目统一为《一件小事》,属于难度较大,一般比赛罕见的主题。
这堂课抓住了“讲评指导”的真正内涵
罗湖区教研员余克俭说:“陈晓红老师这堂课,切口小,挖掘深,信念实。从参赛的情况来看,讲评指导功夫是做得最足的。”这堂课首先关注的是全班同学,统计了平均分、各分数段人数,对学生习作的中心事件、主题思想和表达技巧进行了详尽的统计和分析。单是这个环节,就赢得了评委们的惊叹。
接着,从“比喻”修辞格切入,师生品评了同学习作中摘出来的多个比喻句,赏优改劣,引入名家比喻句的对比赏析,教师精当到位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得到了实在的写作训练,推动着课堂渐入佳境。
这堂课还做到了点面结合。接下来,授课老师精选了一篇学生习作,与修改稿进行对比,并且展示了两篇下水作文。“把优点讲够,把缺点评透,指出作文升格的方向,导出作文升格的方法。这一堂课抓住了‘讲评指导’的真正内涵。”余克俭老师说,“评委们一致认为,这堂作文后讲评指导课,影响力远远不止四十分钟,它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范例。”
这堂课折射出罗湖区语文界的超群实力
备战的日子里,罗外校园时常闪现着一个步履匆匆的身影,那是罗湖区语文教研员余克俭。他四处奔忙,各方张罗,为陈晓红老师参赛出谋划策。他还时常鼓励陈晓红:“要认真听取各方意见,但不要受限制,最终发挥还是要靠自己。” 特级教师、副校长王满英,特级教师罗晓云,高中语文科组长毛冰等高中部老师也在百忙中听取陈老师的试教课,并作了深入的剖析与指导,结合上届高中部代正洪老师夺冠的经验教训,给陈提了很多意见与建议。比赛当日上午,东晓中学特级教师杨秀珍欣然应邀来到学校,帮助陈晓红梳理教学流程,详尽解答陈晓红所提出来的难题和疑惑。“杨特容貌很慈祥,说话很和气。跟她交谈后,我觉得心里更有底了。”陈晓红老师感激地说。
这堂课凝聚着罗湖外语学校的团队精神
罗外校级领导高度重视这项比赛,袁良平校长、郑国麟副校长参加了筹备会,指示各相关部门积极支持,让身为班主任的陈晓红老师免却了后顾之忧。初中部语文备课组群策群力,各成员分工协作,毫无私心,全力相助。初中语文科组长张宏老师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老师都是好样的,对待分配的任务都是二话不说,高质量完成。”
这堂课体现出罗外青年教师的优良素质
陈晓红老师是罗外初中部首届名师工程的优秀学员之一。2007年建校伊始,罗外初中部启动了“培养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早日成长为学校教学骨干”名师工程。一年来,涌现出一批以张佼、石丽、陈春雨等为代表的教学出色、班主任能力过硬的优秀青年教师。年级长黄家玲这样评价陈晓红老师:“她责任心强,班主任工作细致,点子多,能根据班里学生情况来抓班级管理,师生关系非常融洽。”陈晓红老师获奖的喜讯传到学校,青年教师们纷纷表示,要以陈晓红为榜样,夯实专业功底,磨练课堂教学技能,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由于身体原因,陈晓红老师精力不济,导致在时间安排和环节处理上出现了一点点失误。全班同学修改作文片段和老师下水作文展示两个重要环节没能得到完整呈现。尽管如此,评委组从她的教案、从她的统计数据、从她对学生作文的修改和下水作文里,看出了一名武汉大学古典文研究生的功底,看出了整体设计里的集体智慧。因此,陈晓红老师最终有惊无险地拔得了头筹。
撰稿:谢海华 摄影:吴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