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小说世界
文章标题: 《《源氏物语》:让日本骄傲》
     阅读次数:4909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源氏物语》:让日本骄傲

《源氏物语》:让日本骄傲了整整一千年

  内容简介:《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作品的成书年代至今未有确切的说法,一般认为是在一○○一年至一○○八年间,因此可以说,《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点此阅读]


  世界最古老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于11月1日迎来千岁华诞,这部被誉为“让日本民族整整骄傲了10个世纪的文学名著”,以其独具魅力的小宇宙,影响了从江户时代至今的几代作家,在文学史和小说世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源氏物语》的结构是由短篇小说连贯而成的,前后衔接松散,叙述简单,时间推移与人物性格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即便作为长篇小说,其结构也是由短小形式组成的。这一特点贯穿于整部日本文学史,成为一种传统。

   300多年前由江户时代文学巨匠井原西鹤创作的《好色一代男》就在结构上模仿了《源氏物语》,将主角“世之介”人生中7岁至60岁的经历写成54帖短篇,各篇既独立又连贯,单读不失其趣,通读又另有一片天地,因而被誉为江户时代的《源氏物语》。 

  唯美派大师谷崎润一郎在用现代日语翻译完《源氏物语》后,发表了巅峰作品《细雪》,深受《源氏物语》的影响,将悠然舒缓的叙事节奏与登场人物的心理活动相重叠,生动地展现了日本的风土人情,而主人公的生活场景也恰恰同《源氏物语》中晚年光源氏所住的六条院颇为神似。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在中学时就倾慕《源氏物语》,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极大。评论界称,川端最著名作品《雪国》表现的虚无与《源氏物语》的物哀思想一脉相承,然而雕琢更细,变化更奇。川端的另一部代表作《古都》也带有浓重的《源氏物语》色彩,其中描写的那一对在贫富悬殊的家境中生长的孪生姐妹,几乎就是藤壶和若紫的“现代翻版”。 

  《朝日新闻》认为,千年《源氏物语》影响了几代文坛大师,除了已故的谷崎润一郎和川端康成,时下大红大紫的村上春树也尽染《源氏》色彩。在村上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海边的卡夫卡》中,不仅以“变奏”的方式演绎了六条妃子借生魂显灵将葵姬折磨至死这一《源氏物语》的著名情节,而且少年田村卡夫卡还读起了谷崎润一郎翻译的《源氏物语》。学者三田村雅子教授说,村上春树将《源氏物语》的情节“悬空”在了少年卡夫卡的无意识之下,两部时隔近千年的名著实际上有着相同的构造。 

 86岁的著名尼姑作家濑户内寂听说:“如果要找一本浓缩日本文化精华的书,《源氏物语》是唯一的选择。”濑户内寂听花费十几年时间,把《源氏物语》翻译成了现代小说,译作销量近300万册,成功地把这部古典名著呈现在大众读者面前,因此于2006年荣获由明仁天皇授予的文化勋章。就在不久之前,濑户内寂听赶了一回时髦,首度试水眼下最热门的手机小说。她表示,从自己所用的笔名“紫”,到小说中男主人公的名字“光”,此番创作的灵感恰恰来自古老的《源氏物语》。这正如《读卖新闻》所言:时至今日,《源氏物语》依旧在不停地刺激着日本作家的想像力。

  《源氏物语》产生的时代,是藤原道长执政下平安王朝贵族社会全盛时期。这个时期,平安京的上层贵族恣意享乐,表面上一派太平盛世,实际上却充满着极其复杂而尖锐的矛盾。藤原利用累代是皇室外戚,实行摄关政治①,由其一族垄断了所有的高官显职,扩大了自己的庄园,而且同族之间又展开权利之争;皇室贵族则依靠大寺院,设置上皇“院政”,以对抗藤源氏的势力;至于中下层贵族,虽有才能也得不到晋身之阶,他们纷纷到地方去别寻出路,地方贵族势力迅速抬头;加上庄园百姓的反抗,使这些矛盾更加激化,甚至爆发了多次武装叛乱。整个贵族社会危机四起,已经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时期。

  《源氏物语》正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了当时贵族社会的腐败政治和淫逸生活,以典型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面貌和特征。

  首先,作者敏锐地觉察到王朝贵族社会的种种矛盾,特别是贵族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作品中以弘徽殿女御(地位最高的妃子)及其父右大臣为代表的皇室外戚一派政治势力,同以源氏及其岳父左大臣为代表的皇室一派政治势力之间的较量,正是这种矛盾和斗争的反映,是主人公源氏生活的时代环境,而且决定着他一生的命运。源氏是桐壶天皇同更衣(次于女御的妃子)所生的小皇子,母子深得天皇的宠爱,弘徽殿出于妒忌,更怕天皇册立源氏为皇太子,于是逼死更衣,打击源氏及其一派,促使天皇将源氏降为臣籍。在天皇让位给弘徽殿所生的朱雀天皇之后,右大臣掌政,源氏便完全失势;弘徽殿一派进而抓住源氏与右大臣的女儿胧月夜偷情的把柄,逼使源氏离开宫廷,把他流放到须磨、明石。

  后来朝政日非,朱雀天皇身罹重病,为收拾残局才不顾弘徽殿的坚决反对,召源氏回京,恢复他的官爵。冷泉天皇继位以后,知道源氏是他的生父,就倍加礼遇,后源氏官至太政大臣,独揽朝纲。但是,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并没有停息,源氏与左大臣之子围绕为冷泉天皇立后一事又产生了新的矛盾。

  作者在书中表白:“作者女流之辈,不敢侈谈天下大事。”所以作品对政治斗争的反映,多采用侧写的手法,少有具体深入的描写,然而,我们仍能清晰地看出上层贵族之间的互相倾轧、权力之争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主人公的荣辱沉浮都与之密不可分。总之,《源氏物语》隐蔽式地折射了这个阶级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可以堪称为一幅历史画卷。

  在《源氏物语》中,作者虽然主要描写源氏的爱情生活,但又不是单纯地描写爱情,而是通过源氏的恋爱、婚姻,揭示一夫多妻制下妇女的悲惨命运。在贵族社会里,男女婚嫁往往是同政治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是政治斗争的手段,妇女成了政治交易的工具。在这方面,紫式部作了大胆的描写。左大臣把自己的女儿葵姬许配给源氏,是为了加强自己的声势,朱雀天皇在源氏四十岁得势之时,将年方十六岁的女儿三公主嫁给源氏,也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就连政敌右大臣发现源氏和自己的女儿胧月夜偷情,也拟将她许配给源氏,以图分化源氏一派。地方贵族明石道人和常陆介,一个为了求得富贵,强迫自己的女儿嫁给源氏;一个为了混上高官,将自己的女儿许给了左近少将,而左近少将娶他的女儿,则是为了利用常陆介的财力。作者笔下的众多妇女形象,有身份高贵的,也有身世低贱的,但她们的处境都是一样,不仅成了贵族政治斗争的工具,也成了贵族男人手中的玩物,一夫多妻制的牺牲品。

  小说着墨最多的是源氏及其上下三代人对妇女的摧残。源氏的父皇玩弄了更衣,由于她出身寒微,在宫中备受冷落,最后屈死于权力斗争之中。源氏依仗自己的权势,糟蹋了不少妇女:半夜闯进地方官夫人空蝉的居室玷污了这个有夫之妇;践踏了出身低贱的夕颜的爱情,使她抑郁而死;看见继母藤壶肖似自己的母亲,由思慕进而与她通奸;闯入家道中落的摘末花的内室调戏她,发现她长相丑陋,又加以奚落。此外,他对紫姬、明石姬等许多不同身份的女子,也都大体如此。在后十回里出现的源氏继承人董君(他名义上是源氏和三公主之子,实际上是三公主同源氏的妻舅之子柏木私通所生)继承了祖、父两辈人荒淫的传统,摧残了孤苦伶仃的弱女浮舟,又怕事情败露,把她弃置在荒凉的宇治山庄。在这里,读者通过这些故事,可以看出这种乱伦关系和堕落生活是政治腐败的一种反映,和他们政治上的没落与衰亡有着因果关系。

  作者同情这些受侮辱、受损害的妇女,着力塑造了空蝉和浮舟这两个具有反抗性格的妇女形象。空蝉出身于中层贵族,嫁给一个比她大几十岁的地方官做继室。源氏看中了她的姿色,她也曾在年轻英俊的源氏的追求下一度动摇,但她意识到自己是有夫之妇,毅然拒绝源氏的非礼行为。特别是在她丈夫死后,虽然失去惟一的依靠,源氏又未忘情于她,但她仍然没有妥协,最后削发为尼,坚持了贵族社会中一个妇女的情操和尊严,表现出弱者对强者的一种反抗。浮舟的反抗性格更为鲜明。浮舟的父亲是天皇兄弟宇治亲王,他奸污了一个待女,生下浮舟,遂又将母女一并抛弃。母亲带着浮舟改嫁地方官常陆介。浮舟许配人家后,因身世卑贱被退婚。后来她又遭到董君、匂亲王两个贵族公子的逼迫,走投无路,跳进了宇治川,被人救起后也在小野地方出家,企图在佛教中求得解脱。当然,无论空蝉还是浮舟,她们的反抗都是绝望无力的。这也说明作者在那个社会中,找不到拯救这些可怜妇女的更好办法,只有让她们遁入空门或一死了之。

  紫式部的创作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她既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哀叹贵族阶级的没落,却又无法彻底否定这个社会和这个阶级;她既感到“这个恶浊可叹的末世……总是越来越坏”,可又未能自觉认识贵族阶级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以她在触及贵族腐败政治的时候,一方面谴责了弘徽殿一派政治野心和独断专行,另一方面又袒护源氏一派,并企图将源氏理想化,作为自己政治上的希望和寄托,对源氏政治生命的完结不胜其悲。书中第四十一回只有题目《云隐》而无正文,以这种奇特的表现手法来暗喻源氏的结局,正透露了作者的哀惋心情。另外在写到妇女命运的时候,她一方面对她们寄予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又把源氏写成一个有始有终的妇女的庇护者,竭力美化源氏,在一定程度上对源氏表示同情与肯定。此外,作品中还充满了贵族阶级的美学情趣、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以及虚空感伤的情调。

  《源氏物语》在艺术上也是一部有很大成就的作品,它开辟了日本物语文学的新道路,使日本古典现实主义文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日文“物语”一词,意为故事或杂谈。物语文学是日本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产生于平安时代(公元十世纪初)。它在日本民间评说的基础上形成,并接受了我国六朝、隋唐传奇文学的影响。在《源氏物语》之前,物语文学分为两个流派,一为创作物语(如《竹取物语》、《落洼物语》等),纯属虚构,具有传奇色彩;一为歌物语(如《伊势物语》、《大和物语》等),以和歌为主,大多属客观叙事或历史记述。这些物语,脱胎于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是向独立故事过渡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的缺点就是缺乏内在的统一性和艺术的完整性。紫式部第一次把创作物语和歌物语结合起来,并在物语的创作方法上继承了物语的写实传统,摒弃物语只重史实,缺少心理描写的缺陷,认为物语不同于历史只记述表面的粗糙的事实,其真实价值和任务在于猫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因而对物语的创作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源氏物语》全书共五十四回,近百万字。故事涉及三代,经历七十余年,出场人物四百余人,给读者留下鲜明印象的也有二三十人,其中主要是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乃至宫廷侍女、平民百姓。作者对其中大多数人物都描写得细致入微,使其各具有鲜明个性,说明作者深入探索了不同人物的丰富多彩的性格特色和曲折复杂的内心世界,因而写出来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富有艺术感染力。在小说结构上,《源氏物语》也很有特色。前半部四十四回以源氏为主人公,后半部十回以董君为主人公,铺陈复杂的纠葛和纷繁的事件。它既是一部统一的完整的长篇,也可以成相对独立的故事。全书以几个大事件作为故事发展的关键和转折,有条不紊地通过各种小事件,使故事的发展与高潮的涌现彼此融汇,逐步深入揭开贵族生活的内幕。在体裁方面,《源氏物语》颇似我国唐代的变文、传奇和宋代的话本,采取散文、韵文相结合的形式,以散文为主,织入近八百首和歌,使歌与文完全融为一体,成为整部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散文叙事,和歌则抒情、状物,这不仅使行文典雅,而且对于丰富故事内容,推动情节发展,以及抒发人物感情,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作者在继承本民族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地采用了汉诗文,单是引用白居易的诗句就达九十余处之多;此外还大量引用《礼记》、《战国策》、《史记》、《汉书》等中国古籍中的典故,并把它们结合在故事情节之中,所以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学气氛,使中国读者读来更有兴趣。

  《源氏物语》问世以来,已经过去近千年了。尽管它在结构上显得有些庞杂、冗长,相同场面和心理描写重复过多,有损于作品的艺术完美性,但它毕竟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日本古典文学作品,在今天仍保持着它的艺术生命力,对日本文学继续产生着影响。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艺术美比较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作为两座艺术丰碑、自诞生以来,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博得了世人的喜爱。本文拟从结构美、意境美、风格美和艺术表现手法之美做一简略分析和美学比较。
` http://www.artx.cn/


《红楼梦》(以下简称《红》)的结构特点是采用多线发展的网状式的艺术结构,是横向的拓展;《源氏物语》(以下简称《源》)的结构特点是采用单线发展的串联式的艺术结构,是纵向的延伸。
文章来自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红》的作者曹雪芹基本上是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总纲,以宝黛爱情为主线写成的。全书错综变幻,如线穿珠,如珠走盘,不板不乱,显现出一种复杂、绚丽的美。
` http://www.artx.cn/
《源》的作者紫式部基本上是按时间的顺序,以源氏的年谱为线索写成的。全书主干独出,主线裸露,不枝不蔓,简洁明晰,显示出一种单纯、质朴的美。

《源》以源氏公子的奢华风流、宦海沉浮,情场得失,婚恋成败,亲朋交往等诸方面情况为主线进行描述。因此小说的每帖(即每回)题目大多用其妻妾或情人的名字命名,通过光源氏在爱情上的巡礼,形成贵族社会面貌的长幅画卷。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各贴的相对独立性与全书的统一完整性相结合,短篇与长篇相结合,散文与韵文相结合,正所谓“诗文合璧、相映生辉”,而且每贴可独立成篇,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但就全书来讲又绝不是短篇的宠杂汇集,而是一部有统一人物,统一故事情节,统一主题思想的结构严谨的史诗性的长篇古典小说。

《红》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四大家族的兴衰际遇为另一条主线进行描述,它与前一条线索(宝黛爱情)互成经纬地交织在《红》里、形成艺术结构的整体。同时正交织着许多各有起讫,自成一面,但又无不和整体交相联系的人物和事件。天才的作家曹雪芹凭籍着高超的大匠运斤,斧凿无痕的艺术造诣,以金针暗度之笔,移花接木之文巧妙地将数百个人物的频繁活动以及他(她)们的音容笑貌,矛盾纠葛,此起彼伏而又主次分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有如登高纵目,只见万千景象呈于眼底,令人感到远山近水,目不暇给,然而又莫不蹊径相通,主峰时隐时现地连成浑然一体。全书依循贾府的盛衰荣辱,荣枯消长的内在生活规律,把生日良辰、吉日喜庆与伤逝天殁,颓运变故交织在一起,导致巨型情节结构体中悲喜变化的节奏气氛的纵横交错,交迭参差。作者如此多面地,主体式把各种生活场面同时展现出来的表现艺术不仅是一个艺术结构问题,《红》按照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每回题目都用对偶工整、寓意深刻的骈体、词藻华丽美不胜收。通过一出家庭盛衰的悲剧舒卷自如地展出了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曹雪芹运用艺术辩证法,在小说中特意安排了“真”与“假”两个大面(如甄家和贾家;甄宝玉和贾宝玉;甄士隐和贾雨村;林黛玉之“真”和薛宝钗之“假”等等),这个极为奇特的艺术构思和极为巧妙的结构设计,常使人感到“眼花缭乱、扑朔迷离”,而这种文心手法,不仅贯穿全书,而且它本身就“构成”全书,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① 曹雪芹用隐“真”而存“假”的辩证手法,完全是为了一个借假而存真的目的。这种精巧而缜密的立体建构和布局,编织出一幅繁花闪烁的封建社会的锦缎图,创造了世界文坛罕见的绚丽多姿的艺术美。

《源》结构也有其独特的设计:书中第41回只有题名《云隐》,仅仅用一个暗示交待了光照全书的主人公源氏之死,而正文空无一字。对此后人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曰原有本文,后因故损失者有之;曰原拟写本文,因某种缘故而作罢者有之;但笔者认为是作者故意不写正文,听其空白,任凭读者想象。理由是:书中已描述过许多人的死,其中主要人物紫姬夫之死,描写得尤为沉痛。徜再续写主人公源氏之死,这位青年女作者恐不堪其悲,因此只标题目而不写本文,借以向... ...

 
源氏物语》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
答:(1)、《源氏物语》不仅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平安王朝宫廷贵族的恋情画卷,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广泛展示了当时的贵族文化背景和上流社会的生活风情,作者的描述有着相当扎实的生活基础。作者没有着意安排某个情节或故事线索,作品的结构采取了时光流转的自然顺序,一切均以主人公光源氏为中心展开,主干单纯而集中,支脉清晰而紧凑,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的结构手法是具有开创意义的。
(2)、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鲜明个性刻画人物,铺展故事。《源氏物语》的故事是跟着人物走而不是随着事件来的。作者特别擅长运用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人物形象。比如光源氏一生风流,他对不同的女子所用的心思和手段都有可以通过他的内心活动得到表现,而其最终的“云隐”结局也自然地与其内心认为“出家入寺,勤修佛法,既可以为后世增福,又可使今生消灾延寿”紧密相连。女主人公紫上在作品中是一个少言寡语、没有很多行为、事件发生的人物,作者几乎完全用心理描写来展示这一人物的精神世界。她的外表,她的每一个动作,她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那样雍容华贵,妒忍让顺从,无可挑剔,而其心情的抑郁,精神和痛苦则在成功的心理描写手法上得到了彻底的展示,尤其是紫上对夕雾与落叶公主偷情一事所发的“女人持身之难”的慨叹,堪称是说出了平安朝众多日本妇女的心底话。还有藤壶女御与光源氏发生乱伦关系后,灵魂深处欲爱不能、欲罢不忍的心理矛盾和苦恼,六条妃子既想得到光源氏专宠又对基无能为力的凄苦心态,浮舟既爱薰君又近于亲王的逼迫而绝望的情感活动,等等。应该肯定地说,《源氏物语》十分成功地写出了人类丰富而多层次的精神世界,从这个角度而言,《源氏物语》堪称一部现代意义的心理小说。
   (3)、《源氏物语》的景物描写也是相当成功的。春、夏、秋、冬、清晨、正午、黄昏、夜半、花鸟、虫鱼、日月、山川、这些生动细致的景物与人物的性格表现、情感的流露、命运的变迁及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充分体现出日本文学追求优美、崇尚“物哀”与“幽玄”这一美学境界的独特特色。
  (4)、《源氏物语》的语言优美曲雅,透露着一股缠绵的幽情。紫式部用新创造的日本假名文学进行创作,共使用了12000多个词汇,为后世作家树立了典范,为日本语言特别是文学语言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作品的行文舒缓,在叙述中不时插入一些和歌与汉诗,节奏抑扬顿挫,错落有致,展现出意郁情浓的语言风格。据不完全统计,小说引用最多的白居易诗共100佘处,引用和歌800佘首,同时还引用了中国古代的《论语》、《老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文选》、《史记》、《汉书》等书中的典故与语言,一方面显示了紫式部高深的汉诗文造诣,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对古代日本文化、文学的巨大影响。
   《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为日本散文文学的发展开拓了道路,对后代的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历代作家都把《源氏物语》奉为经典,日本文学所独有的柔美、抒情的风格也正源于这部《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的艺术特色。

⑴结构,经纬交织。主干单纯而集中,支脉清晰而紧凑,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其结构手法具有开创意义。

⑵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是跟着人物走而不是随着事件来,作者特别擅长运用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藤壶女御与光源氏发生乱伦关系后,灵魂深处欲爱不能、欲罢不忍的矛盾心理和苦恼刻画的很成功。)

⑶景物描写,“物哀”与“幽玄”。景物描写与人物的性格表现、情感的流露、命运的变迁及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体现追求优美、崇尚“物哀”与“幽玄”这一美学境界的独特特色。

⑷语言,优美典雅。透露着一股缠绵的幽情。小说引用最多的白居易诗共100余处,引用和歌800余首。

3.光源氏的形象。

光源氏是《源氏物语》中的主人公。

⑴他的渔色生活方式是追奇猎艳不分对象,上自高贵的皇妃下至低贱的贫民女子,这也正是当时贵族社会放纵、淫荡的两性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作者又希望他有始有终,能够真正关心妇女的命运。

⑵他的政治生活方式是在错综复杂,你死我活的宫廷斗争中,光源氏不重名位与权势,自动贬谪穷乡僻壤,表现出宽容忍让、与人为善的态度。一旦重新得势,光源氏又不计前嫌,并违背真正心愿,接受朱雀帝的请求,娶女三宫为妻。寄托了作者对理想贵族社会的向往。

⑶作者通过光源氏的一生,既表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又揭示了贵族阶级从繁盛走向衰落以致精神崩溃的历史过程。

光源氏的关系女子:紫上、空蝉、夕颜、六条妃子、末摘花、藤壶、女三宫等。

4.《源氏物语》对日本文学的意义。

《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为日本散文文学的发展开拓了道路,对后代的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历代作家都把《源氏物语》奉为经典,日本文学所独有的柔美、抒情风格也正源于这部《源氏物语》。


最后更新[2008-11-1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