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教案荟萃
文章标题: 《周东芳:真情何难觅》
出处:岭南闲樵 编辑    作者:周东芳   阅读次数:2661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周东芳:真情何难觅

真情何难觅(外一篇)

———2008年中考一阅读题改卷后所感

            作者:深圳市罗湖区翠茵学校  周东芳

 

今年中考阅卷时,现代文阅读18题是我所改的范围,题目内容如下:生活在今天的青少年,或许已不熟悉本文所描绘的“温暖工程”(注:指考试阅读文段)。但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也浸润着父母、亲友无数的心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请简要写出一个你亲身经历的感人事例(30字左右)。 

改了差不多1300多份试卷,又询问了四周一些改卷老师,大部分答案不外乎这么几种:A、最多的是下雨父母或奶奶为他或她送雨伞,自己却淋湿了身体;B、母亲为自己做饭、洗衣服;C、发烧等之类的病,父母送上医院;D、天冷地冻,妈妈为自己织毛衣、织围巾;E、等车时,一辆车疾驰过来,父亲或母亲为了不让孩子受伤,扑了过去自己却被车碰着了。

 若我们琢磨一下以上这几种答案,不免让人忍俊不禁地疑问: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深圳,大部分学生会穷的只有一把伞深圳的天气什么时候冷到像北方哪样即使冷,现在毛衣、围巾遍地都是,还用织,而且一夜可以织完这么多父亲或母亲和孩子等车时,被车撞 

再有:父亲或母亲为孩子做饭、洗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个初中生能不能做一些呢除了生病发烧父母照顾你,难道就没有别的感动的事了吗 

在改卷的过程中,有两个同学的答案特别引起了我的关注,原文摘抄如下: 

1、寒冷的深夜,我再次听到熟悉的刷刷声,看见了月光下母亲洗衣服的熟悉的背影,在寒风中呼啸,构成了一副美丽的画深圳有这么冷的天气很少,即使有,洗衣机呢?你呢? 

2、我的奶奶已年过七旬了,但每天下午都帮我洗衣服,日日如此,特别是冬天,我看到奶奶洗完衣服(冷水洗的)双手通红,似乎还哆嗦,但却对着我微笑。让年过七旬的奶奶长期为你洗衣服,你除了感到爱,一直就这么享受着,心里没有些异样的反思吗? 

一个取材于每个人身边的问题,答案却如此雷同。原由何在?笔者认为究其原因:乃是绝大部分考生缺乏对生活的体验与观察,对亲人的关爱视而不见,导致临考被逼“挤出来一点情感”,结果看上去就必然露出“虚情苍白薄如纸”的本来面目。 

在深圳教育硬件设施俱全、师资力量一流的“雄厚”环境下,为什么学生的感情却如此“浅薄”? 

恐怕还得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方法上找原因。 

一、富裕的物质条件起了反作用。例如网络、数字电视与游戏机的普及,占用了孩子的大量闲暇时间。直观形象的互动感官刺激挤占了青少年精神独处的情感体验。大部分父母忙于生计,陪孩子的时间太少,给孩子创造的感受爱的机会太少。 

二、缺乏苦难与阴暗教育。有教育家呼吁:“家庭富裕要富门寒养”。现实却是“穷门富养”、“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习惯了被关怀备至,便不会懂得感恩与回报;习惯了索取,便不懂得给予;习惯了阳光与顺境,便不懂得容忍与坚持。目前罗湖区尝试“磨练教育”,反馈很有实效,但一年最多三次,远远不够。磨难教育更多的要靠家庭参与。 

三、教育实践没有真正转型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一考定前途”,分数依然是各级部门尤其是学校的终极目标。而目前的考试方法,基本以客观量化的“科学知识”为唯一内容;至于德、体、心智等其他发展方面由于难以量化、评价容易主观而不能有效纳入考试指标体系。考核指导行动,于是学生淹没在作业堆里死读书,读死书(只见死知识不见活的人)。 

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教学生写文章,授以“观世音菩萨”五字,他解释说:“观”乃多多观察生活,“世”乃需要明白事故人情,“音”乃讲究音韵,“菩萨”这是要有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菩萨心。而按照现在的考试方法,除了“音”可以纳入考试科目以外,其他的都不便纳入考试科目,也无法编成教材。 

物质日益发达,精神却日益荒芜。前些时听区里的作文评讲课,谈到选材时一位授课老师谈道,有一年的高考写关于家庭的内容,20多万考生有12万学生题材雷同,不是父母一方撞车就是得了癌症。不仅使我联想到自己在上学时的故事:老师命题写一篇关于好人好事的文章,全班50多个学生30几个写捡到一个钱包……”

 

读书百味

深圳市罗湖区翠茵学校 周东芳

读书是痛。读书是山里的孩子,穿着打着补丁的棉袄,在四面透风的土屋里,脚冻得裂了,手冻得肿了的记忆。

读书是乐。读书是落下山坳的太阳黄了,总算背完了长长的课文,老师用蘸笔写过了鲜红的“背”字,便挎起书包往家里飞奔,去找一个背风的角落,看《隋唐》连环画的时光。

读书是苦。读书是背井离家,听不见火炉边爷爷的咳嗽声,只听见窗外的秋雨,在梧桐叶上无尽的滴打声,在教室里坐到只剩下最后一个人的岁月。

读书是喜。读书是从食堂走出来,坐在明亮的图书馆里,看弗洛尹德,看萨特,漫步在《上下五千年》里的日子。

读书是悲。读书是方方正正的中国人,却为了一张文凭,抱着厚厚的字典,死记硬背异国单词的苦役。

读书是闲。读书是泡一杯浓茶,在午后的阳台上,看《读者》里的众人,讲述他们自己的人生。

读书是愁。当皱纹刻上了额头,当白发爬上了双鬓;当电视填塞了生活仅有的空隙,当书签落上了灰尘的时候。

读书是力。在网络中读,在杂志上读;读书教会我们服务社会,读书也撑起了这一个一个的家。

读书是一生不紧不慢、不离不弃的伴侣。  

 


最后更新[2008-11-24]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