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申小龙谈网络语言》
     阅读次数:1281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申小龙谈网络语言

 
《E时代周报》对复旦大学申小龙教授的访谈
2006-11-14 
这里贴一篇《E时代周报》对复旦大学申小龙教授的访谈,来支持钱先生的观点:

申小龙:革命来了!
〔 作者:仲伟丽 转贴自:E时代周报 点击数:221 文章录入:小雨〕

复旦大学申小龙教授在上海的家中,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接到记者的电话,申小龙教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网络语言的出现是一种进步,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发展趋势,是汉语有生命力的表现”。

对网络语言的兴起,复旦大学从1998年就开始关注了,从那时起复旦大学就把网络语言的研究放到了《语言与文化》的公选课上,这门课一直是由申小龙来讲授。到现在他还记得当时给学生讲起“7456(气死我了)”、“大虾”、“菜鸟”、“TMD”、“酱紫”等等网络上的词汇,这在网络还没有普及的那个时候,新鲜的词语一下子得到了学生的喜爱。

从1998年到现在,已经有5年了,不仅网络语言研究成了每学期的全校公选课的内容,就连手机短信语言也从前年开始走进了大学课堂。

  申小龙认为,目前,互联网已经构筑了一个庞大的电脑空间,担负着联结、传递上亿人的信息和情感的重任。电脑网络搭建的信息世界已经成为人类的另一种生存方式。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项技术的应用像互联网那样发展迅速,对人们的工作、生活、消费和交往方式影响那么大。人们的观念和意识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网络的资源共享,网络的共同参与,网络的瞬息万变,网络的民主精神,强有力地推动了现代意识的产生。

申小龙认为,任何新的思维样式、新的时代精神,都需要一种与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状态相对应的新的语言形态,一种多层次、多类型、多功能的充满生命力的现代语言。这种语言要能在其深层结构中体现当代人的感觉、意向等心理氛围和各种具体的社会因素的独特性,并通过结构系统内部的各种因素的适应和协调,建构特定的语言表层结构。一般说来,语言的表层结构有很大的通用性,它可以用来表达相当多的不同思想形态和社会形态,具有很大的稳定和自我协调功能。但语言形态和不同思想、社会形态的对应也有其限度,一旦到了某种临界点,或者说到了一定的质点上,思想、社会的变革就要求传统的语言结构发生裂变。因为任何现代意识都必须建立在新的现代语言形态的基础上,而一个完备的现代语言形态的产生,才是现代意识确立的实际标志。

申小龙指出,正由于语言结构与社会思维方式同构,思想的变革往往从语言的变革入手。我国20世纪初的“五四”思想文化运动,就是从用白话文替代文言文的语文运动开始的。它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发起,又在“思想革命”的推动下发展。目前由于整个中国社会正处于激荡而深刻的转型期,互联网的发展又为这一转变提供了巨大的能量和空间,因而当代汉语的形态发生着急剧的变异,各种新的语汇、新的字符、新的语法、新的语用,甚至新的语境,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网络语言在这股语言变革大潮中始终处于潮头的位置。年轻的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正成为新世纪这股语言大潮的弄潮儿。

申小龙认为,网络语言的方兴未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一种重要的、具有时代思潮标志意义的社会现象。研究网络语言,认识网络语言的表现形式和发展规律,预测网络语言的发展方向,是当前语言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当代汉语的发展趋势、当代汉语的社会变异、当代汉语变异的社会文化内涵,这些重要的课题都可以在网络语言的研究中获得新认识。

申小龙非常欣赏网络语言鲜活的个性,他认为语言本来就是用来交流的工具,是起交际作用的。“语言主要是由30岁以前的年轻人创造的,而网络的主要力量正是这一批人,他们不会像前辈那么拘谨,他们总是在不停地创造新的词汇。我们今天使用了这么多年的语文,就是得益于当初的白话文运动,网络就是通向未来语言方式的又一个新起点,它肯定会进入将来社会的主流语言。”

申小龙对网络语言的未来很有信心,虽然现在网络语言还没有大规模入侵传统的平面媒体,但在很多用词上媒体语言已经开始妥协,比如“美眉”、“偶”、“BBS”、“PLMM”、“QQ”、“卡娃伊”、“驴友”、“菜鸟”等字眼已经频频出现在报刊上,这就是网络新兴语言在日常生活、在主流舆论里的一种延伸。

对网络上网民们自己创造的词汇,一直从事语言文化研究的申小龙以存在即合理的眼光来看待,比如一些汉语式的简称,“BT(变态)”、“PMP(拍马屁)”、“FB(腐败)”等等,申小龙都表示肯定,“这并不是对汉语规则的不尊重,省略词或者缩写的方式在国际上都是通用的,比如WTO,所有的报纸上都会用这几个字母来代表世界贸易组织,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英文缩写是在约定俗成的前提下为大家所接受的,汉语也可以这样,只要能起到交流的作用,有表达功能就行。”

虽然网络来自西方,英文几乎也是网络的通行语言,但申小龙从不赞同网络语言有害的观点,“我个人是非常希望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反对用西方的理论来糟蹋汉语,但保持语言民族性和增强语言的交际功能并不矛盾,网络语言一点也没伤害汉语!反而还会促进汉语的新生”。

申小龙虽然对网络语言赞成并且关注,但他以专家的角度也看到了网络语言的一些弊病。“我们把这个消极的一面称为语言遮蔽。就是网络语言成为一种习惯后,大家就愿意去复制别人的话语,慢慢地就不知道怎么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了。一种新的格式被大家接受和认可后,就连表达爱意都有程式化的固定格式,大量的公众概念被重复使用,导致的结果就是忽视了个人体验,使个人失去自我,无法形成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工具化、格式化的语言生存会使我们丧失思考能力,个人的‘失语’会导致集体的‘媚俗’,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反思和自省,这是网络语言发展中的负面影响”。

因为网络语言还在逐渐发展之中,肯定会有一个不稳定的阶段,所以申小龙也经常向国内的语言学家呼吁:“不要刻意去规范网络语言,也没必要去干涉,这是他们年轻一代的思维和生活,也是他们表达自己的最鲜活的语言。”
对网络语言的前景,申小龙很有信心。

最后更新[2008-11-25]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