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旦”是怎样出炉的
沈鸿鑫
提起京剧,大家都知道有「四大名旦」。但「四大名旦」是怎样出炉的呢?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京剧进入了兴盛时期,生行除了被称为「伶界大王」的谭鑫培外,又涌现出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四大须生」以及麒麟童等名角,而且旦角行当崛起,出现了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徐碧云、黄咏霓、于连泉、王蕙芳、朱琴心、欧阳予倩、赵君玉、刘筱衡、黄玉麟、小杨月楼、黄桂秋等一批名角,他们表演上各具特点,各自拥有自己的观众群。
一九二七年六月二十日,北京《顺天时报》刊登启事:「为鼓吹新剧、奖励艺员,现举行征集五大名伶新剧夺魁投票活动。」该报列出的五位名伶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徐碧云,并在五人所演的新剧中各选出五出供读者遴选。七月二十三日,该报揭晓投票结果,共收到一万四千零九十一张选票,梅兰芳的《太真外传》、程砚秋的《红拂传》、尚小云的《摩登伽女》、荀慧生的《丹青引》、徐碧云的《绿珠坠楼》荣膺「五大名伶」的最佳新剧。后来因为徐碧云较早地离开了舞台,所以观众中只流传著「四大名旦」的说法。
一九三○出八月,上海的《戏剧月刊》(刘豁公主编)又举办梅、程、尚、荀「四大名旦之比较」的征文活动,收到征文七十多篇,苏少卿、张肖伦、苏老蚕等人的征文获奖。一九三一年,《戏剧月刊》根据广大观众对四大名旦表演艺术分项评分的汇总统计,刊登了一份《四大名旦评分表》:
梅兰芳:扮相九十,嗓音九十五,表情一百,身段九十五,唱工九十,新戏九十五,总分五百六十五分。
程砚秋:扮相八十,嗓音八十五,表情九十,身段八十五,唱工一百,新戏一百,总分五百四十分。
荀慧生:扮相八十五,嗓音八十,表情九十,身段九十,唱工八十五,新戏一百,总分五百三十分。
尚小云:扮相八十,嗓音九十,表情八十,身段八十,唱工九十,新戏八十五,总分五百○五分。
无论就四大名旦的年龄长幼、声誉高下以及评比的总分看,梅兰芳均居「四大名旦」之首。
一九三一年六月,上海闻人杜月笙在浦东兴建的杜氏祠堂落成,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京剧堂会,南北名角云集,梅、程、荀、尚「四大名旦」合演了《四五花洞》,分饰真假潘金莲,表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魅力。后上海长城唱片公司灌制成唱片,被誉为「四大名旦」合作精品,风靡一时,流传广泛,「四大名旦」的称谓更加传扬于世了。
梅兰芳(一八九四——一九六一),名澜,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出身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为著名花旦,伯父梅雨田为著名琴师。梅兰芳七岁开始学戏,九岁豋台,曾拜吴菱仙、陈德霖为师,后从王瑶卿学戏。一九一○年,十八岁时崭露头角,北京「菊榜」评选被列为「探花」。一九一三年赴上海演出,一举唱红。他功底深厚,文武崑乱不挡,扮相端庄艳丽,台风优美,嗓音甜润纯净,唱腔流畅大方,形成雍容华贵,清丽典雅的表演风格。梅兰芳富于创新精神,曾尝试编演时装戏《一缕麻》、《邓霞姑》,古装戏《天女散花》等,同王瑶卿等一起创制「花衫」行当。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游园惊梦》等。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独具风范的梅派已经形成并蜚声中外。
程砚秋(一九○四—一九五八),原名承麟,字玉霜,北京人,满族。六岁时从荣蝶仙学刀马旦和花旦,八岁登台,青春期倒仓。罗瘿公慧眼识英才,帮他筹款赎身,后改学青衣,向陈德霖、王瑶卿求教,一九一九年拜梅兰芳为师。十七岁再度登台,排演了《荒山泪》、《春闺梦》、《窦娥冤》等新戏,声名鹊起。他擅演悲剧,在王瑶卿指导下,扬长避短,创造出一种低回曲折、幽咽婉转的新腔,其嗓音经苦练后,有一种独有的「鬼音」和脑后音,很有特色。对身段、眼神方面也很用力,特别是水袖方面功底很深,创造了勾、挑、撑、冲、拨、扬、掸、甩、打、抖等十种技法,《荒山泪》中水袖舞式多达四十余种,极其丰富。
荀慧生(一九○○—一九六八),河北东光人,幼年家贫,在天津卖入义顺和梆子科班,从师庞启发学花旦,十岁入京,从侯俊山习艺。后改学京戏,先从薛兰芬、路三宝学青衣、花旦,后从师吴菱仙、陈德霖、王瑶卿,主要师法王派。他扮相俊美,嗓音娇亮。他的风格以柔为主,化刚为柔。其唱腔秀俏柔美。他虽是学梆子出身,但能巧妙地吸收其营养,并用柔加以包容,化得浑然无迹。他的演唱柔美俏丽,尤擅运用吞、扬、摧、撤、闪、断、停、放等技法,表达人物丰富复杂的感情。他身段做工活泼细腻,嫋娜翩跹,特别善用眼神。
尚小云(一九○○—一九七六),河北南宫人,十三岁入三乐社科班学戏,初学武生、老生,后改青衣、刀马旦,曾就教于孙怡云、陈德霖、王瑶卿。他扮相俊秀,嗓音高亢嘹亮,中气充沛,有铁嗓钢喉之称。尚派以刚为主,刚柔相济。演唱和表演比较质朴,追求骨骼之劲健。演唱时咬字清劲,运腔顿挫有力,转腔拔调时高亢圆亮。但也不是一味地刚,而能在刚劲中透出几分妩媚。念白清脆流利,韵白、京白均见其长。做工、身段矫健利索,武功好,开打快捷边式,刀枪剑戟,样样能使。他对舞蹈有许多创造,如在时装新戏《摩登伽女》中大胆引进了苏格兰舞和呼拉舞。
“四大名旦”各有特点,但追溯其从艺经历,他们无一不是王瑶卿的学生,无一不是受到王瑶卿的悉心传授和教诲,因此,王瑶卿有「通天教主」的称誉。他在京剧史上是一位重要的人物。
老 北 摘自《大公报》200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