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全国流行音乐盛典暨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首流行歌曲推选活动颁奖晚会在深圳喧哗落幕。本活动由中国音乐家协会、深圳市委宣传部主办,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中国流行音乐学会承办。
从获奖名单看,很官方,很专家,很小圈子,很不体现民意……
只要跟功利联系在一起,只要跟颁奖联系在一起,最有朝气的流行音乐居然也化身为老气横秋。
总之,很对不住“全国流行音乐盛典”及“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首流行歌曲”的头衔。
从某种意义上说,简直是“挂羊头卖狗肉”,是对“流行音乐”的亵渎。
连续看到多篇相关本活动的官样文章,很是不屑。
30首入选歌曲中基本没有2000年以后的作品,理由是近年来没有经典作品。
且不说何为经典,只就流行音乐的整体创作和制作水准而言,00后作品的质量远高于80和90时期。唯一不同的是,位列榜单之中的“老人”们已经落伍了。
但是,流行音乐永远是追逐时尚的,在这份名单中,我们看到的只是陈旧。
也不是,在百首候选名单中,2001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2002的《在那东山顶上》和《又见西柏坡》、2003的《丁香花》和《2002年的那一场雪》及《永远的小平》、2004的《月亮之上》、2005的《老鼠爱大米》和《彩云之南》……其中有几首主旋律歌曲,演唱者竟然包括戴玉强,他也属流行音乐范畴吗?而另几首真正的流行歌曲居然全部是网络口水歌。我的天啊!这就是专家选出来的流行音乐!完全是井底之鼠的水平,好在,这些歌曲最终没能入榜。
百首候选名单里最看不懂的是最后三首歌曲——竟然是2006的《凤凰花又开》和《有没有人告诉你》及2007年地《一个人听见,全世界听见》,难道这三首歌就是近两年来流行音乐的高峰之作?
评委们啊!贵为专家的评委们啊!
可以理解的理由是:这三首歌曲的演唱者陈楚生和姚贝娜都是深圳制造,本活动的承办者正是深圳各方。如此,就请不要打着所谓“全国”的招牌啦!
有必要回溯一下这30首金曲的评选过程——
据主办方之一中国音乐家协会的金兆钧介绍:首先由专家推选了300首30年来广为传唱的流行歌曲,再由专家谈论挑出了其中的100首,经过评委的投票选出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30首。为了公平,评委不涉及其中任何一首歌曲,由来自各地的老牌DJ,如今有些人已经是电台的台长或者音乐总监,还有较早就参加了乐坛建设的乐评人组成。评选的标准是有流行性、时代性和艺术性。
呵呵!如此搞出来的结果,当然不具有大众性,缺失公信也就成为必然。
再看看参加颁奖晚会的阵容——
文化部、中宣部、文联以及广东省和深圳市的党政领导就不列举了,仅从专业人士分析,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傅庚辰、驻会副主席徐沛东、副主席王立平和赵季平以及词作家乔羽和阎肃、曲作家谷建芬,还有李谷一、王祖皆、张卓娅、张丕基、雷蕾、张千一、印青、王付林、蒋开儒等等。
以上名流,成就卓著,问题是,有几位可与中国流行音乐为伍?
当然,李谷一、王付林、谷建芬、徐沛东、雷蕾等人的部分作品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他们并不能代表严格意义上的中国流行音乐。
附三十首入选歌曲名录:
吉祥三宝、让世界充满爱、同桌的你、乡恋、一无所有、
青藏高原、涛声依旧、弯弯的月亮、爱的奉献、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信天游、你是这样的人、前门情思大碗茶、少年壮志不言愁、祝你平安、
天堂、绿叶对根的情意、雾里看花、常回家看看、红旗飘飘、
黄土高坡、同一首歌、我热恋的故乡、小草、懂你、
小芳、中华民谣、小螺号、远情、超越梦想、
大海啊故乡、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难忘今宵、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
细数一遍,所谓30首竟包括36支歌曲。
无语了。
如此,《十五的月亮》《军港之夜》《妈妈的吻》《重整山河待后生》《思念》《血染的风采》《长城长》《千万次的问》《大中国》《亚洲雄风》《姐姐》《执著》《飞得更高》以及风靡一时的《九州方圆》中的十几首歌曲、小柯的多首原创歌曲……没能入选,岂不是大大的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