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我们当年
文章标题: 《古代上流女子春节三大时尚》
     阅读次数:441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代上流女子春节三大时尚

古代上流社会女子过春节三大风流时尚

    

    一、额上点饰梅花妆
    古代以正月初七日为“人日”,据《事物记》记载:东方朔最初置“人日”。而“人日”这一天上流社会的女子都要在额头上点饰梅花妆。
    梅花妆的传说最早始于南朝。宋武帝时,寿阳公主在“人日”这一天睡卧含章殿。突然,房檐下的一片梅花飘落在公主的额上,看上去十分美艳,后来便形成了一种装饰;宫女效之,以红点额为“梅花妆”。
这种习俗传至唐宋,妇女多在脸上画各式图案;有“斜红、面靥”等名目;涂唇有“万金红、大红春、内家圆”等名目。
    唐朝时还有一段关于上官婉儿梅花妆的传说。当时武则天的贴身女官上官婉儿正值青春年华,情欲正旺,与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有了私情,不想被武则天撞见。武则天勃然大怒,当即拔取金刀,砍到上官婉儿的前髻,伤及左额,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亏得张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上官婉儿因额有伤痕,便在伤疤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以遮掩,谁知却益加娇媚。宫女们皆以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额点红效仿,渐渐地宫中便有了这种“红梅妆”。没想到因祸得福,上官婉儿竟然以此“红梅妆”而成为后宫中更加光彩照人的大美女。
    其实,妇女在脸上点画装饰,早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兴起了;长沙出土楚国女俑的脸上就有圆点的图案可证。到唐代发展为往脸上贴金箔花钿,成为一种化妆时尚。因此,世人有诗曰“初七人日又立春,梅花点额颜色新。此身若在含章殿,疑是寿阳宫里人。”
    二、男女幽会,结伴出游。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是北宋诗人欧阳修写的《生查子?元夕》中的诗句。短短五言绝句把古代男女交往的场面描写得十分令人惊艳。元夕也就是元宵节,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元夕之夜更是男女幽会的浪漫时刻,而如昼的花市,无疑则是男女社交的浪漫之地。此时此地对于男女之间两情相悦的交往充满幸福和希望,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可以说,元夕之夜情人幽会无疑是当时男女最为时尚的浪漫活动了。
    古代女子有了情人的元夕的晚上要赴约幽会,没有情人的就上城头走百病。“姐妹元宵结伴游,金吾不禁登城头。走出深闺祛百病,胜到岳阳万丈楼。”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当时女子结伴出游、上城头走百病的情景。
    六对山人的《锦城竹枝词》也写道:“为游百病走周遭,约束簪裙总取牢。偏有凤鞋端瘦极,不扶也上女墙高。”这说的是当时成都妇女在元宵夜遍游城墙为乐事。
    三、请紫姑神保佑吉祥
    据西汉的经学家刘向《说苑》记载:“紫姑本人家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作其形迎之,祝云:“子胥不在,云是其婿,曹夫人已行,云是其大妇,小姑可出”。于猪栏边或厕边迎之,捉之觉重,是神来也。”后来成为传说:唐代寿阳刺史李景,纳何媚为妾;为大妇曹氏所嫉。正月十五日夜,杀何于厕中。天帝悯之,命何为厕神。
    南朝文人宗懔所撰写的《荆楚岁时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因而民间每于正月十五夜用畚箕为架,以扶乩形式迎接她降临,请她保佑蚕桑丰收,人畜平安。陆游曾有诗讥之:“孟春百草灵,古俗迎紫姑。厨中取竹箕,冒以妇裙襦。竖子夹扶持,插笔祝其书。俄若有物凭,对答不须臾。岂必考中否,一笑聊相娱。诗章亦间作,酒食随所须。兴阑忽辞去,谁能执其祛。持箕畀灶婢,弃笔卧墙隅。几席亦已彻,狼藉果与蔬。纷纷竟何益,人鬼均一愚。”
    这种时尚虽为一种迷信活动,实则含有对旧社会不幸妇女的深刻同情,并希望她有保护善良人们的神力。世人有诗曰:“元宵之夜请紫姑,保佑吉祥赐安福。终归女儿同情意,焉辨荒唐事有无。”
    古代豪门妻妾正月十五要请紫姑神保佑吉祥,而未出嫁的大家闺秀就要“结羊肠”了。明代文人镏绩所撰的《霏雪录》中说:“北方士女正月十六日用旧历纸九道为绳,乱结以首尾,联属者为兆,谓之结羊肠。“元宵初过犹自忙,家家女儿结羊肠。含情暗思心中语,何时得似双鸳鸯。”这首诗说的就是当时大家闺秀以“结羊肠”来保佑自己喜结良缘的情景。


最后更新[2009-1-31]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