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诗意栖居
文章标题: 《歌唱的艺术就是气息的艺术》
     阅读次数:1531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歌唱的艺术就是气息的艺术

歌唱的艺术就是气息的艺术

——声乐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呼吸意识

郭红岩

意大利声乐著作中写道:“歌唱的艺术,就是气息的艺术。”同样,我国的声乐论著中也强调:“呼吸技能在声乐诸多技能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较难掌握的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声乐教学中,在战略上要有整体观念,而在战术上必须十分重视局部的训练。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树立高起点、高标准的教学思想,要强化学生的呼吸意识,提高学生的歌唱境界。学生的歌唱意识,不仅靠理论强化,而且要靠实例来强化。

一、理论强化

歌声是最美的音乐,人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而声带的振动则离不开气息的作用。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做实验来证明这一原理,将一条薄纸片用手指轻压在下嘴唇下,嘴用力向外吹气,纸片就会被吸上来,并上下抖动。这一物理现象形象地说明,当歌唱时气息冲击声带,声带周围就会形成相对纸压,这时两片声带就会被吸拢,并使声带振动,同时产生声音。歌唱时音高、音量的不同,声带的张力就不同,要求吸拢声带时通过的气息速度和流量也不同。通过这个实验说明,人的声带如果没有气息的作用,它是不会自行产生声音的。同理,一个人与生俱来一副金嗓子,如果他不具备正确的歌唱呼吸技能,他是不会唱出好的声音的。也就是说,我们在音乐厅听大师演唱时,为什么会那么激动?为什么那么过瘾?就是因为大师具备了综合的歌唱素养,更重要的,是他们充分掌握了歌唱的呼吸技能,才能使他们动人的歌声灌满整个大厅,唱进每个人的心灵。正如美声唱法的鼻祖卡鲁索的嗓音医生所说:“卡鲁索的发声器官还不如常人,而且有缺陷,不适合搞声乐,但卡鲁索用惊人的歌唱技能,弥补了自己嗓音的天生不足,最后成为世人仰慕的声乐宗师,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卡鲁索不仅具有炉火纯青的整体歌唱能力,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掌握了美声唱法的精髓——歌唱的呼吸,大师是用气息唱,不是用本钱唱。”正象留学意大利的声乐艺术家吴其辉先生所讲:“意大利有句话:‘把气吸好了,打开喉咙唱,’这就是意大利唱法。”也就是说,美声唱法首先强调的是“要把呼吸掌握好”。因此,我们在声乐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呼吸意识。

二、实际强化

我在中国音乐学院上学时,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声乐艺术进入高级阶段的技巧是什么?比得是什么?是气息。”我国声乐艺术家李晋玮女士指出:“迪里拜尔跟外国人比嗓子,是比不过人家的,要比感情、比完美,这就要求要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如今,迪里拜尔已成为享誉世界的歌唱家了。

许多声乐专家指出:“谁掌握了歌唱的呼吸,谁就能够永保艺术青春。”众所周知,男高音的黄金年龄是45岁,但“三高”的紫禁城演唱会,还是着实让我们领略了大师们的风采,尽管他们的歌唱已不如从前了,但还是不失大师的水准,让在场的观众忘记了他们的年龄。如今生活中六十多岁的人,有的连说话都有气无力了,可“三高”还可以唱难度极大、气息要求极高的咏叹调,而且声音还是那样具有金属感、穿透力,这其中呼吸所起的作用就不言而语了。因为,按理说“三高”的嗓子早已到了退化的年龄了。

我国声乐艺术家王秉锐先生上课时,甚至用警示的话语提醒学生:“把气吸下来,气吸不下来的唱是没有前途的。”

旅美男中低音歌唱家田浩江先生说,他以前声音比较紧,很长时间都未能解决,后来,在美国他跟一位30多岁比自己还小的老师学习,就是这位小老师,在呼吸方面给了他很大帮助,从而解决了他困扰已久的问题,如今,田浩江先生已成为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的一名主要演员了。

美国大都会歌剧、声乐大赛第一名获得者,残疾人歌唱家安娜·卡尔森女士给我们上课时的精彩示范,博得了全场师生的喝彩,我发现她的气息运用是那样娴熟、灵活、自如。接着一位成绩较好的学生唱同一唱段就很难胜任,安娜指出这位学生有一副好嗓子,但问题出在了气息上。随即,安娜专门做了呼吸示范,让在场的所有人领略了大师高超的歌唱呼吸技能。难怪一个有下肢明显残疾的人,能在声乐艺术上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是啊,外国人都说中国人好嗓子太多了,但愿我们国家多出几个安娜,多出几个迪里拜尔,并早日打造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三高”品牌。

我的恩师金永哲老师在给我上课时,总是不停地提醒我:“给气,气要流动,气流动声音才能流动,声音流动音乐才能美。”恩师的这一席话,不仅提高了我的歌唱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的歌唱境界,对我一生的声乐学习受益非浅。

不论是意大利专家吉诺·贝基,还是佳克米尼先生讲课时,都会让学生触摸他们的腰腹,让学生增强歌唱的呼吸意识,进而掌握胸腹式呼吸(有的说是腹式呼吸,但原则上都要求把气吸入丹田)技能,为唱出美声,打下坚实的基础。

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艺术,在发声上同样要求气沉丹田。曾与梅兰芳同台搭班唱戏的京剧艺术家吴松岩老师说:“京剧唱功最讲用气的方法(有的男角色要唱好小字3组d),其中一句口诀是‘行于背,贯于顶。’”后来,声乐专家李晋玮老师形象地说:“气行于背,声贯于顶,这就成了歌唱的感觉了”。

总之,美声唱法的胸腹式呼吸和我国戏曲唱法的气沉丹田均属异曲同工之美,都是歌唱艺术的精髓。但要指出的是,在声乐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呼吸意识,不等于强调呼吸万能。沈湘先生说:“声乐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辩证法的过程。”旅美男中音歌唱家龚冬健先生上课时也强调:“我们既要学习权威,又不能迷信权威。”我国声乐双硕士,民族、美声双冠王吴碧霞说过:“一个声乐艺术家,首先是一个思想家。”她曾对我说:“声乐有那么难吗?”这句话意味深长。

我相信,在声乐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导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吸取中外声乐艺术的精华,就一定会在声乐艺术上取得优异地成绩。

 

呼吸学与新的声乐发声法

呼吸学与新的声乐发声法 2007-06-21 23:58

分类:论文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编者按: 人们从呱呱坠地就片刻离不开呼吸,但谁也没想

           到呼吸还有不同方法;美声唱法在世界上流行了三

           四百年,它的变声理论及发声方法都是错误的。

 

              挑战者是个勇于探索,善于实践的年轻人,他提

           出一套新的理论及发声法。愿此文的发表,引起各

           界人士的关注与探索。  

    

              

 

1. 问题的提出: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对声乐产生了浓厚兴趣,经过多年接触研究,发现美声、民族〈民歌、歌剧、戏剧〉通俗唱法之间在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上差异很大,主要表现在呼吸的运用上(包括对呼吸功能的命名及对内涵和外延的解释方面)。

 

    美声唱法以解剖学和生理学为依据,建立起自已的发声理论及发声方法;民族唱法没有系统的发声理论,只能以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说明发声效果及训练方法。于是,探讨研究转向了解剖学、生理学。

 

2. 已往的答案:

 

   解剖学说;呼吸是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形式。生理学说;胸腔帮助肺进行气体交换。呼吸可分为腹式呼吸和胸式时呼吸。吸气时横膈膜下降,呼气时横膈上升为腹式呼吸;吸气时横膜上升,呼气时横膈膜下降为胸式呼吸。

 

   声乐界还提出一种“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系指腹式呼吸法重心与注意力移向两肋和上腹部的呼吸方式。

 

    生理学认为腹式呼吸好,大部分男同志的呼吸是腹式呼吸;胸式呼吸不好,大部分女同志的呼吸是胸式呼吸。

 

3. 顺呼吸和反方向呼吸:

 

   经过多年研究,笔者认为呼吸只有两种,遵从科学的命名法,应称为顺呼吸和反方向呼吸。吸气时横膈膜下降,呼气时横膈膜上升(即所谓的腹式呼吸)是顺呼吸;吸气时横膈膜上升,呼气时横膈膜下降(即所谓的胸式呼吸)命名为反方向呼吸。

 

   笔者认为;生理学命名的“腹式呼吸”及“胸式呼吸”是不科学也是不准确的。

 

   研究认为;“顺呼吸”和“反方向呼吸”经过系统训练后,重心可随意上下移动,形成需要的呼吸效应。因此,“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不能单独存在,也没有单独存在的必要,因为它只能引起逻辑上的混乱。

 

   至于哪种呼吸好,哪种呼吸不好,是不能轻易下断语的。采用什么方式呼吸和人们从事的活动密切相关,而且大多数人的呼吸会随姿势改变而改变,平卧与站立时的呼吸是完全不同的。

 

              

 

1. 歌唱家的认识:

 

     “歌唱艺术,是气息的艺术。”气息在声乐艺术中举足轻重。

 

     什么样的呼吸法最适宜声乐艺术呢?

 

    多年研究发现,人类顺反方向呼吸时都能发声。顺呼吸发声时横膈膜向上运动(呼气时腹部内凹)压缩气体声带振动而发声;反方向呼吸发声时横膈膜向下运动(呼气时腹部外凸)释放气体声带振动而发声。

 

    歌唱艺术表演要求“声音上去,气息下来”, 但现有的歌唱演员们多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要求吸气状态下表演才能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这就是说,在横膈膜上升压缩气体振动声带发声的同时要有吸气动作,形成一个对抗力,这需要很好的技巧,因为“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根本达不到“声音上去,气息下来”的要求,只能靠一定的技巧来弥补错误发声法之不足。然而,这种技巧又难掌握的。笔者亲眼目睹了许多声乐演员用传统呼吸法训练时痛苦的表情,听他们诉说过他们的心情。不少优秀的艺术苗子都因掌握不好这种技巧而被迫放弃心爱的专业。也有不少成名的演员,(包括歌唱、戏剧演员)因错误发声法“倒嗓”或患各种嗓音和咽喉方面的疾病。

 

   在治疗这些疾病过程中,在探讨新法训练中,笔者更加坚定地认识到:反方向呼吸最适宜声乐艺术。

 

2. 开创声乐艺术新篇章

 

    “反方向呼吸是声乐艺术发声的原动力”,美声唱法的发声理论及发声方法,民族唱法的发声方法都是错误的。这是笔者经十年探索得出的结论。

 

   反方向呼吸本身就是一种对抗力呼吸,它在下意识支配下是随意的。反方向呼吸用于歌唱时,呼气时横膈膜下降,气体往下走,腹部微向外凸,喉头向下与稳定的矛盾解决了,演员可以全身心放松。反方向呼吸用于歌唱也最符合“声音上去,气息下来”的要求,因此也就会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

 

   笔者先后用反方向呼吸法与几个单位合作训练演员,取得了良好效益。最近与一位有一定基础的女歌手合作,用反方向呼吸系统训练,仅仅三个月便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成绩。该演员不但演唱的轻松自如,音色、音质大有提高,音域变宽,而且能同时用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演唱,并能模仿三种唱法的名演员,做到惟妙惟肖。

 

   用反方向呼吸法还有令人惊喜的“副作用”。

 

   通常,美声唱法的演员腰和胃都比较粗大,民族唱法演员的肚子和小腹比较大,而通过反方向呼吸发声训练,腰、胃、肚子和小腹缩小了,从而起到了健美作用。

 

               

 

    人们自呱呱坠地就离不了呼吸,人类活动中更是有不少与呼吸直接相关,如体育、声乐、舞蹈、器乐、绘画、医学、武术、气功、劳动、旅游、航空、航天等等。

 

   爬山时用那种呼吸更合适?用哪种呼吸利于防治冠心病、肺气肿?孕妇用哪种呼吸最适于胎儿生长?舞蹈、武术又是用什么呼吸?这些都有一定之规,有一定的讲究。但是,绝大多数人还没有认识。原有生理学的认识又是简单的亦或是错误的。可见,建立一门新的呼吸学,研究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是多么必要。

 

   今天,呼吸学与声乐分支已经诞生,相信其他分支将会接踵而来。

 

     摘自《北京科技报》19901212日) 

 


最后更新[2009-2-5]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