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09年晨读材料(二十六)
【美文赏读】专题阅读:修养心灵
文七 选择的自信
□(美)王伯庆
这个世界上难道还有物质比我们自身更令人动心的吗?没有。
很多美国人身为粗工阶层,也是心满意足。当你出入豪华宾馆时,为你叫车的男孩不卑不亢,礼貌周到,你会感到他的自信。他未必羡慕你我选择的道路。千千万万的美国人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职业,选择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活出了一份自信。于是,让那些在本国高高在上的贵人们到了美国来就傲气顿失。
一个访美的中国地方官员讲:我在国内时别人见我就点头哈腰,可是在这美国连有些捡破烂的人腰板都挺得直直的。
是的,当个人不能威风时,整个民族就可以威风了。
我原来工作的办公室里有个维修计算机系统的老美,大学毕业,工作十年了,很平常一个人。处久了,我们每天见面时也侃几句。一天,我开劝他:你为什么不去Microsoft工作呢?几年下来股票上就发了。他说:我不喜欢Microsoft,这儿挺好。后来我发现他有一张合影照片,他,他姐姐,姐夫,比尔·盖茨。才知道他姐是早年跟比尔·盖茨一起打下Microsoft今天的功臣,现担任Microsoft的副裁,也是亿万身家了。一问,办公室里有人知道,却没人跟他套近乎,大家把他支来支去。他不求致富,有一份淡泊的安祥。
你会发现,美国很多的博士们找工作,首选是做教授。做教授可比去公司穷,还辛苦,但有更多的学术和时间自由。我有个朋友,在一所大学任助理教授。美国几个最大的制药公司请他去主持一个R&D部门,开价是他在学校年薪的三倍,他不去,就要做教授。还劲头十足地约我写论文,回国开讲座,其乐陶陶。
最近他因为一项被美国医疗服务协会称为“挑战传统的发现”,而受到美国主要媒体的关注。一个本系的老美教授告诉他说:我搞了多年的研究,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也能引起如此的反响。并且还认真地给这位老兄出主意,怎么样把这事的影响扩大。如果我王伯庆是他的同事,我是否会像那位老美一样为他的成功真诚激动,锦上添花呢?
因为有自信,你的美国同事和朋友也乐于恭喜你的成功。没有自信,你很难心平气和地去祝贺你身边的同胞,哪怕是密友。有时倒不是因为他抢了你的机会,而是他的成功恰好勾起了你的自卑和由此产生的嫉妒,心态难于平衡。若要以他人的不成功为骄傲的基础,你是把自信建立在了自卑的沙堆上。当他人的成功浪潮袭来之时,你将何以安身立命?
曾记否?几年前轰动全美的一件惨案,依阿华大学的一位中国学生因为嫉妒而枪杀同胞又断送了自己。信心乃人生之本,舍本求末,难为自己也难为他人。
……
有一个故事,事情发生在九七年十二月十一日。美国著名的悄悄话专栏的记者辛迪·亚当,她想约克林顿总统的夫人希拉里来个单独采访。多番努力,终于搞定,克太太同意在她出席了纽约曼哈顿大学俱乐部的一个妇女集会的讲演后,跟辛迪谈一个小时。
采访就定在曼哈顿俱乐部里。这个俱乐部有着百年历史,庄重传统,古色古香。辛迪先到,在大厅候着。到了时间克太太还没来,她坐不稳了,悄悄地把大哥大拿出来,打个电话问一下。守门的老头过来了,说:“夫人,你在干什么?”
女记者说:“我跟克林顿夫人有个约会。”老头说:“你不可以在这个俱乐部里使用手机,请你出去。”说完后老头就走了。辛迪收起了手机。
一会儿老头又来了,看见这女人没走,还与克林顿夫人在大厅里高谈阔论,在场的有总统府高级助理们。老头不乐意了,说:“这是不能容许的行为,你们必须离开。”克林顿夫人说:“咱们走。”乖巧地拉上辛迪就出去了。
这个老头可不是贾府门前的焦大,他选择了守门,拥有了一份权贵们不敢在他面前猖狂的自信。要是一天北京大学有一个守门人能挡出去一个政府部长,你我兄弟也许就可以把求职简历寄过去啦。
权势人物的气度是制度和人民调教出来的,常常是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领袖。
知道吗,比尔·盖茨想参加哈佛的同班聚会,被有些同学拒绝了。是呀,你盖茨选择了中途退学,跟同学没多大关系,聚个嘛劲?选择了在哈佛毕业的同学未必都选择了向金钱屈膝。
(摘自文集《十年一觉美国梦》,有删节)
[解读] 人凭什么安身立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本文作者认为最根本的是要有自信。选择什么职业、怎样的生活,都要有自信,也就是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从而踏实地工作,安详地生活,不自卑,不嫉妒,不为高薪、华屋、名车折腰。“选择的自信”,既是民族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个人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事例典型,铺陈时描述、概叙兼而有之,笔调亲切、轻松,观点折服人心。
【诗歌鉴赏】诗歌分类鉴赏十二讲8:谈禅说理诗
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1、对生活对自然的顿悟。
有“诗佛”之称的王维可谓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在《终南别业(别业即别墅)》中写道: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前人对其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句颇有赞誉,认为其有化机之妙。“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的意思,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似无路可走了,于是就坐了下来。“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们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王维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宋人苏庠云:“此诗造境之妙,至与造物相表里,岂直诗中有画哉?观其诗知其蝉蜕尘埃之中,浮游万物之表者也。”(《苕溪渔隐丛话》)
古文运动的巨匠柳宗元在这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渔翁》就有奇趣,有画意。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诗作首句就题从夜写起,还很平常;第二句写到拂晓时分就奇了。本来,早起打水生火,亦常事,但“汲清湘”而“燃楚竹”,造语新奇,为读者所未闻。事实不过是汲湘江之水,以枯竹为薪而已。不说汲水燃薪,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诗的意蕴就不一样,这里有超凡脱俗的感觉,象征着诗人的孤高品格。这里造语反常表现了一种特殊的情趣。
三、四两句写烟销日出,绿水青山现原貌之际,忽闻橹桨“欸乃一声”原来人已不见,只在山水之中。这里的造语亦甚奇,“烟销日出”与“山水绿”互为因果,与“不见人”无关,而“山水绿”与“欸乃一声”更不相干。诗句偏作“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大为反常。但熟味二句方能领悟其传达出一种惊异感;而于青山绿水中忽闻橹桨之声尤为悦耳怡情,山水也似乎为之绿得更可爱了。作者通过这样的奇趣,写出了一个清寥得有几分神秘的境界,隐隐传达出他那孤高又不免孤寂的心境,所以又不是为奇趣而奇趣。
2、对事理的体察。这里对哲理的感悟并不是抽象地说出,而多用形象化的手法加以表现。
首先是借助景物来表现。如王之涣气吞寰宇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观,气势雄阔。这里诗人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高度形象而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的十个字中。首句写落日西沉,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方景;次句写黄河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见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使画本资料来自广祥论坛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而言,诗人身在黄鹤楼,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和意中景融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三、四两句诗,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寻味。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其次是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加以表现。典型的例子是苏轼的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在这里抓住了早春中几个典型的细节,不加修饰地写了出来,构成了一幅形象生动、意境浓醇的春江画图。“春江水暖鸭先知”句再现了春江中嬉水的群鸭,点出了“鸭戏图”的主景。然而不仅如此,尤其巧妙的是透过“水暖鸭先知”之语揭示了画面中无法表达的群鸭的“内心世界”,写出了群鸭敏锐地感觉出春水由寒转暖的知觉,更写出了群鸭畅于春水、戏于春水、恋于春水的神态,简直把画中的群鸭写活了,写神了!面画由此而陡然生气勃勃,洋溢着春回大地的醉人气息。
【心灵哲学小故事】
印度有一个寓言故事。一个挑水工有两个水罐,一个水罐完好无损,另一个水罐有一条缝隙。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从远远的小溪运到主人家,而那个破损的水罐到达目的地时只剩下半罐水了。完好的水罐为自己的完美感到骄傲,可怜的有缝隙的水罐则为自己的缝隙而惭愧。挑水工对有缝隙的水罐说,“我希望你注意路旁那些美丽的花儿。我在你这边撒下了花种,每天我们从小溪边回来的路上,你就浇灌了它们。”那些美丽的花儿,正是在这只有缝隙的水罐漏下的水的滋润下成长,美化了我们这个家园。努力把自己的水罐罐满,并保持这种完满,没什么不好,可是,如果我们能为身边的花朵们留一点缝隙,给别人一点滋润,我们这个世界也许会色彩斑斓,更加美丽。
缝隙是隙,是间隙,而不应该是漏洞。如果缝隙发展成了漏洞,那就是一场危机了,这样的裂缝,就像我家漏雨的屋顶一样,需要及时弥补。我们有太多的手段弥补各种漏洞,难的是,很多漏洞深藏不露。聪明的工匠在补锅时,并不急于照着裂缝打上扣钉,而是先拿小锤子在裂缝周围轻轻敲打、试探,发现潜在的缺陷,让裂缝更清晰,然后再考虑如何打钉子。在我们生活的其他领域,我们同样不缺少粘合剂,少的是发现真正漏洞的眼睛。很多时候,我们将缝隙补上了,而漏洞依然漏着。
【文言文知识梳理】第一讲 文言词汇
一、积累文言词汇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每学年的积累总量不少于100个。”因此,高中阶段应积累不少于300个文言实词。
如何积累文言实词?方法是两步:第一步,阅读文言课文和课外文段时注意积累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第二步是有意识地一个词一个词地记忆。如:“卒”这个词——
[卒](zú)(1)名词 ① 步兵,“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② 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全卒为上,破卒次之”(《谋攻》);③ 差役,“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左忠毅公逸事》)。(2)动词 ① 死,“初,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② 完毕、结束、成全,“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3)副词 ① 终于,“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②(cù)同“猝”,仓促,“五万兵难卒合”(《赤壁之战》)。
在读各篇课文时注意积累它的各种意义和用法;然后将这些零散的义项聚集起来,有意识地加以记忆。有意识地一个词一个词地记忆,可以自己整理,也可以借助工具书。
二、文言词汇知识
(一)古今词义的变化
变 化 情 况 |
示 例 |
词义扩大 |
范围扩大 |
色(脸色-颜色) 皮(兽皮-皮肤-表皮) 病(重病-病) |
义项增多 |
劝(劝勉-劝勉,规劝)假(凭借、利用-凭借、利用,不真) |
词义缩小 |
范围缩小 |
臭(气味-坏气味) 金(金属-金子) 丈人(老人-岳父) |
义项减少 |
让(责备,谦让-谦让) 怜(爱,怜悯-怜悯) |
词 义 转 移 |
涕(眼泪-鼻涕) 偷(苟且-偷窃) 去(离开-到某地去) |
感情色彩变化 |
讽(委婉地劝告-讽刺) 爪牙(武臣-坏人的党羽) |
了解古今词义变化的规律,是为了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二)一词多义
词 义 |
解 说 |
例 |
义 项 |
例 句 |
本 义 |
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 |
朝 |
早晨 |
朝令夕改 |
引申义 |
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
朝见 |
率天下诸侯而朝周 |
朝廷 |
于是入朝见威王 |
朝代 |
改朝换代 |
比喻义 |
用比喻的方法形成的词义 |
爪牙 |
喻武臣 |
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 |
假借义 |
借用作另一个同音词的意义 |
畔 |
叛,背叛 |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
“引”,会意字,本义是拉开弓。①“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即用其本义。由“拉开弓”引申为②“拉”,“左右或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又由“拉”引申为③“拉长”,“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梅尧臣《宣州环波亭》)④“抽”,“拔出”,“马蹶,坠地,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纪》)⑤“拿”,“(东郭先生)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⑥“带领”,“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史记·田单列传》)⑦“承担”,“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⑧“举荐、提拔”,“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 ⑨“延请”,“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⑩“退却”,“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
(三)古字通假
|
解 说 |
举 例 |
注 意 点 |
通假字 |
有本字而不用,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个借用的字叫通假字。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同“背”) |
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异,有的通假字现在的读音已与本字读音相差甚远。如: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亡”同“无”) |
古今字 |
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同“暮”);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 |
中学教学中,把古今字也视为通假字。教材中注为“莫”同“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注为“这个意义后来写作×”。 |
异体字 |
音同义同,形不同。 |
俛首系颈(“俛”同“俯”) |
教材亦按通假字方式注释。 |
中学教学中所讲的古字通假,包括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三种情况。
要学会识别常见的通假字。当一个字按照它的一般义项讲不通的时候,可试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词来解释;一个字与哪个字相通,要根据上下文文意来推断;能不解释为通假字的尽量不要解释为通假字,因为古人用通假字毕竟是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