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率性写吧我们当年
文章标题: 《姜国庭批注《女儿飞了》》
     阅读次数:2026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姜国庭批注《女儿飞了》

(程少堂按:感谢这位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姜国庭老人,感谢姜老师如此细读我这篇文字,感谢他如此准确地理解我写的人、事、情。我尤其要感谢姜老师,他如此准确地预测我将在女儿走上婚姻殿堂时写下另一篇文字。是的,女儿出嫁那天,我将把《我们当年》、《女儿飞了》以及将要写成的文字用最精美的纸张付印成册(封面嘛,让未来的城市设计师自己设计),分发给参加女儿婚礼的亲朋好友。女儿的婚礼上,给亲朋好友送这样有意义的礼物,大概是不多见的。)

 

 

程先生:

近好!

大作读了几遍,忍不住写了小批,不知我读懂了没有。

 

女儿飞了

 

公元两千零九年二月一十三日晚上八点二十分,我的女儿瑶瑶,飞了。

 

飞到澳洲悉尼大学念“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学位去了。

 

其实早盼着这一天,但是盼望的过程却是一个既幸福又痛苦的过程。

 

小时候常听老人说,人啊,前半辈子睡不醒,后半辈子睡不着。想来,我也算活了大半辈子了吧,悲观地说是到了“后半辈子”了,但我是一个虽然不太能吃,却很能睡的人。也许是用脑较多,每天总觉得睡眠不足,晚上很少有半夜醒来睡不着的时候。

 

可是最近常常睡不着。以前是没有过半夜醒来睡不着的现象的,现在经常发生。有时到下半夜干脆推醒一旁的妻子,说:“已经四点了,我睡不着。”

 

我睡不着,也许是因为学语文的人想得比较多吧。

 

 

 

养育了二十四年的女儿,终于要飞了,做父亲的我既欣喜又忧虑

 

想起快三十年前刚上大学的时候,从书上看到过一句话:孩子长大后,母亲对儿子的事最关心,父亲则对女儿的事最关心。

 

彼时我是不大懂这句话的。

 

此时当然懂了。

 

或者说早就懂了吧。

 

别看父亲平时没有母亲关心女儿,可是,一旦女儿如雏燕离巢,对那离巢的雏燕飞行轨迹最为关注的,却可能是父亲。

 

这里面有很复杂的心理因素,不做父亲是很难懂的——当然,做了父亲也不一定懂。

(姜按:“做了父亲也不一定懂”,其我之谓乎?我虽然是父亲,但是没有女儿,就没有父女互动产生的爱女之情。从这一点来说,我不具备评说此文的资格。)

 

 

二月十三日是礼拜五,我上午去办公室处理了一些紧急公务,十一点半请假回来,一家人到益田村对面的湘鄂情吃饭。

 

我对女儿说,你喜欢吃什么就点什么。

 

女儿不假思索开口就点了三个菜:椰皇雪蛤,滋补酱猪手,手抓羊排。

 

我们父女口味差不多,她最喜欢吃的这三个菜恰好也是我最喜欢吃的。

 

饯行时我又和她说起我的“三大纪律三大注意一个最高目标”

 

我这个女儿,与我比较形似,具体说就是长相像我多些,神方面则与我大相径庭。她脾气比较拗,这点接我的代。我平时和她交流不多,只是在吃饭时才聊上几句。和大多数父女一样,我和女儿也有着明显的代沟,所以我们常常交流的不愉快。我总觉得她离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灵较远,尤其缺少吃苦精神。随着女儿出国日子的临近,一天晚餐时,我忽然没有一点铺垫地说,出国要记住我的“三大纪律三大注意一个最高目标”啊。要是平时,女儿肯定会对这种教训之词嗤之以鼻,或许扔下筷子走人也说不定,但是那天她用极少见的专注神情,一脸温情地看着我,催我往下说。今天是她出国的日子,我又将“三大纪律三大注意一个最高目标”啰嗦了一遍,她不仅没有烦,而且特别乖地说,记住了。

 

我说,别看我和你妈老是骂你,其实我们是以你为自豪的:你中考考到当时珠海唯一的重点高中珠海一中;转学到深圳外语学校后,依你的成绩,高中毕业前夕是可以保送到重点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金融系的,但是你不愿意学金融,所以没参加保送(结果比你成绩差的两个同学去了);高考成绩也相当不错,超过重点线分数不少,尽管最后阴差阳错,没有进心仪的第一志愿武汉大学新闻系,第一批重点也由此发生骨牌效应全落选,但是毕竟也进了深圳大学最好的系建筑系,如今又是本系同学中唯一在国内就通过雅思考试,被国际著名大学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同时录取的学生。相信你还会为我们争光。希望你出国深造达到的最高目标是:拿一个洋博士回来

 

读博士还不读老了。女儿说。语气没有平时冲。

 

只有拿个博士,才真正是一代胜一代啊。我年轻时有读博士的梦想,但是我英语不好,现在就看你了。我说。

 

吃完午饭,稍事休息,三点刚过,我们就拎着几大箱行李打的直奔皇岗口岸。为了省事,我还是毫不犹豫地买票坐上香港小巴,从深圳西部口岸,直奔香港机场

 

车上,女儿很兴奋,用刚买的很漂亮的500万像素夏普手机拍照,一会儿自拍,一会儿搂着她妈妈和我合影。

 

车进了香港,兴奋的女儿渐渐安静下来,忽然问道:

 

我出国了你们是不是有点舍不得啊!

 

你看这孩子!我摸着她脖子上的头发,真想责备她几句,出口的却是一句:

 

那还用问吗?就是养一条狗养这么多年,一下子分开了也舍不得啊!

 

嘿嘿一笑

 

 

 

到了香港机场,先去托运行李。

 

行李托运完后,六点多钟,离起飞的时间还早。我们也想和女儿多呆一会儿,于是我说找个地方坐一坐。

 

我拉着女儿随身带的差不多10公斤重的小行李箱,一边找机场快餐店,一边玩笑说:

 

看见没有,我这个土硕士只有给洋硕士打工的份!

(姜:忘不了幽默。)

进了机场快餐店,未来的洋硕士去排队点餐,中间她妈妈跑过去跟她嘀咕了几句什么。不一会儿,女儿先给我拿来咖啡,给她妈拿来奶茶,她自己拿来一盘意大利通心粉,外形像一条一条的鱿鱼。

 

我尝了尝通心粉,觉得一点也不好吃。

 

就是不好吃!我又不饿,可是妈妈说飞机要飞九个小时,非要我吃!

 

女儿义愤填膺的样子。她平时说话就是这个腔调。

 

我看着她妈妈,说:

 

中午吃得饱,她不饿,干吗非逼她吃啊?再说飞机上有吃的。

 

怎么不饿?我就饿了!她妈妈说。

 

你饿了怎么不买一份吃啊!奇了怪了!我说。

 

还不是想节约点钱啊!她妈妈说。

 

天啊,我奋斗半辈子我们家现在还是饿了都没钱买吃的啊?你这人真怪!我责备道。

 

责备归责备,我当然是懂得做母亲的心的,她总是怕她的心肝宝贝饿着。

 

大约是见气氛有点不愉快了,女儿叽里咕噜的牢骚更盛,我又乘机嘱咐她几句,谁知女儿越来越烦躁,于是我了她几句,没想到她忽然发起飚来:

 

得了得了!你们别烦我好不好!我才不怕出国呢!出国了一个电话也不跟你们打!

 

这个娇生惯养的孩子!

(姜:掌上明珠此时已被离情所苦,本已有点烦,需要温情的抚慰,而父亲还有些不放心,“嘱咐”在先,继之以“训”,她的“拗”劲又被激发。)

我狠狠瞪了她一眼。

 

 

 

从机场快餐店出来,七点已经过了。

 

女儿说去安检。

 

我们送她往安检处走。路上女儿照例显出一派大大咧咧的样子,回头得意地对我说:

 

爸爸,从今以后,别人问你女儿在哪儿,你就可以告诉他我女儿在悉尼大学念硕士!

 

那是那是!我说。

 

我这么一说,她更得意了。

(姜:女儿得意,父亲自豪。)

等会你们不要哭啊!她又说。

 

别人的孩子那么蠢那么傻连大学都上不了都没哭呢,我们家女儿到世界名校念研究生这么高兴的事干吗哭啊!我说。

(姜:硬撑着!)

安检处的入口愈来愈近,女儿的表情开始有些不自然。本来我想在安检处外边和她再聊几句,谁知她忽然转过身来,笑着说:

 

抱抱你们,抱抱你们。

 

女儿笑着先和我拥抱了一下。

 

我看见她得有些僵硬。

(姜:女儿也是硬撑着,无非要在爸妈面前表现出坚强,也尽量减轻爸妈的牵挂。)

接着她又抱了一下她妈妈。

 

记住三大纪律三大注意一个最高目标啊。我又说。

 

记住了。她答应着,从我手中接过行李箱拉杆,拉着行李向安检处走去。

 

安检处是封闭的,外边送行的人士看不见安检的地方,看得见的,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蜿蜒向前。

 

看着女儿隽秀而有点另类的背影,她牙牙学语时摇摇晃晃的身影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对她妈妈说,又像是自言自语:

 

从现在起,我们真的老了。

(姜:女儿长大了,成熟了,爸妈还不老吗?)

注视着女儿的背影,期待着她回头和我们招招手,和她妈妈,和我。

 

女儿大步往前走着,竟一次头也不回

(姜:既失落又欣慰,既嗔怪又骄傲。有点像狮子把该自立的孩子赶出去。)

虽然我对女儿此时此地的此举很欣慰,觉得就是这样不能太缠绵的女儿才能面对未来,但是等到确信已然看不见她那熟悉的背影,终于等不到她回头招手的时候,我还是若有所失,亦可说是大有所失,便忍不住对她妈妈说:

 

真是个狗娘养的!连头也不回一个!

(姜:我想听这个贤妻良母回敬一句。)

她妈妈属狗,所以我这么骂。

(姜:爱极生“恨”。)

 

 

盯着安检的方向呆呆地瞭望了一会儿,我对她妈妈说:

 

走吧,我想在香港买一个早就想买的诺基亚N96手机,权作纪念。

 

在机场候机楼,我给女儿打电话。

 

电话通了。

 

已经安检完了。女儿说。

 

我听出她声音不大正常。感觉到她在哭,便安慰道:

 

是不是在哭啊!别哭别哭!这么好的喜事哭什么!

 

但是她挂了线。

 

瑶瑶在哭。我对她妈妈说。

 

我勉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她妈妈的样子看上去也很镇静。

 

我们往通向香港市区的地铁机场快线走去。

 

 

 

进了地铁,我们找到合适的位子坐下来。

 

列车开始缓缓移动。

 

我闭上双眼,泪水,从心底,从五脏六腑,奔涌而出。

(姜:终于撑不住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寻常父亲的柔软处暴露无余。)

我想起了女儿的童年。

 

我算不上一个称职的父亲。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她妈妈付出了更多的心血,我只不过是用坚持不懈地努力,为她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这一点应该说是做到了——不仅做到了,也许还超出了我们当初的预期。因此,仅就这一点而言,我是聊以自慰的。我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所有的奋斗,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女儿有一个比我们幸福的人生。我是农民的儿子,没有任何背景可以利用,只能靠一步步奋斗,念研究生是一步,到珠海是一步,到深圳又是一步,今天当然是更重要的一步。悠扬温馨的乐曲在列车车厢里回荡,让我想起二十三年前,我曾反复为女儿唱过的摇篮曲(她妈妈1980年从师范毕业做英语老师时曾兼任过几年音乐老师,我曾玩笑过她妈妈说,你这兼职音乐老师怎么从不给女儿唱摇篮曲啊?):

 

妹妹要过河啊,

 

   是哪个来推我嘛——

 

还是我来推嘛!

 

瑶瑶要睡觉啊,

 

   是哪个来摇我嘛——

 

还是我来摇嘛!

 

    我不会唱湖北民歌《龙船调》,但是从电视里收音机里听得多,就根据《龙船调》的主旋律,自己瞎编词反复瞎哼。还真管用,我一边摇着摇篮,一边自编自唱,不一会儿女儿就睡着了。

    这支没有一点知识含量的再简单不过的“原创”摇篮曲,我为摇篮中的女儿反复唱过无数遍。

(姜:人的情感总是附着在一些媒介物上。我的一位思乡的祖父说,他想看老家的大树。文学家笔下的乡情可以是蟋蟀,可以是篱笆,可以是一首山歌,可以是……越简单越平常也就越思念。在这里亲情是什么?是摇篮曲,尤其是“恶搞”的,那是情境音乐剧。)

 

女儿出生几个月之后,我利用了我大学是学中文的这一点知识背景,找出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最常用的100个汉字,用毛笔把它们写在用装水果的纸箱剪成的硬纸片上,然后一张一张念着纸片上的汉字,拿给摇篮中的女儿看,一天反复多次。过不多久,摇篮中不会说话的女儿,就能根据我念出的读音,指出相应的汉字。比如我左手拿着“马”字,右手拿着“牛”字,然后问摇篮中的女儿,哪个是“马”字,她就能指着“马”字;问她哪个是“牛”字,她就指着“牛”字。等到最常用的100个汉字都认会了,我就教给她最常用的200个汉字,最常用的300个汉字……。女儿开始蹒跚学步,我就把这些常用汉字卡片放在地板上铺开,我说一个字要她从地板上拣出相应的卡片。就这样,三岁之前,她就认识了几百个最常用的汉字了,比一般孩子更早进入阅读。当单位同龄的孩子还懵懂未开之时,我的女儿就开始趴在床上读童话了。女儿小时候读童话的时候很专注,很投入,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小小年纪的女儿,竟被故事中主人公的命运感动得哭了。

(姜:每个父亲都希望子女超过自己,都愿意为他们铺路架桥,从普通人到哲学家。搞教育的父亲做得正确一些,效果好一些,不像我的一位工人朋友,在教女儿字母发音的时候,看到字母“W”上面画着乌鸦,就叫女儿读“哇wa”(在东北,乌鸦俗名”老哇子。)

 

女儿满六岁的前夕(199010月),我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作为有突出成绩的优秀在职人员破格录取为教育系研究生。国庆节后,我告别工作了7个年头的航天部066基地第一中学,重回武汉第二次上大学,瑶瑶和她妈妈到长途汽车站给我送行。到现在我的耳边还回响着不到六岁的女儿扬着小手和车上的我告别的声音——

 

“爸爸——我会想你的!”

 

……

 

列车到香港站了,我们该下车了。

 

我拿出纸巾擦干净泪水,看见前排她的妈妈也是满脸泪痕。

(姜:宝贝女儿飞走了,从此天各一方。何况这是女儿初次远行。女儿到世界名校读硕士当然可喜可贺,可女儿出嫁不更是喜事吗?那位狠心的妈妈会不流泪呢?)

我又拨了一遍女儿的手机。关机了。女儿的飞机起飞了。

 

女儿乘坐的飞机这时该飞行在南太平洋上空。女儿定会一路平安!因为,妈妈的心是右翼,爸爸的心是左翼,一路托举着她,永远护佑着陪伴着她,高高飞翔……

(姜:我敢说,今后对女儿关注最多的不是“三大纪律三大注意一个最高目标”,而是这两个字“平安”!)

 

 

买完手机,坐上最后一班火车返回深圳,已经是14日凌晨了。在火车上,我知道女儿现在在飞往悉尼的飞机上,但还是忍不住拨了几次她的电话。电话当然是关机了。到家门口了,她妈妈掏出钥匙开门。女儿的房门正对着家里的大门,平时女儿在家的时候,为了避免家人进出家门的干扰,她的房门通常都是关着的。踏进家门,客厅和其他房间的灯都关着,独独正对着家里大门的女儿的房门洞开,她书桌上的台灯和天花板上的儿童灯(当年新房装修时专门为她的房间安装的)交相辉映,正放射着我从未有见过的光华,那光华是那么明亮,又是那么温馨,像是女儿的明眸在迎着我们归来。

家里寂静异常。环视四周,一切家什物件各仍其位。但是,这个每天都走进走出的家啊,这个每个角落都无限熟悉的家啊,今天怎么让我觉得是那样陌生,那样异样呢?女儿平时在家,只是我们这个三口之家的三分之一,她这一走,我却觉得这平时显得有些拥挤的房子忽然很空,空荡荡的。

(姜:女儿离家前她的不甚被注意的东西,今后都会触物生情。)

 

我走进女儿的房间,扑入我眼帘的是我见过无数遍的满墙的写满英语单词的黄色贴纸,那是女儿在准备考雅思期间坚持不懈的见证,它们今天却让我感到异常触目,揪心。我的内心重重地震颤了。这满墙的小纸片亦让我自省。女儿还是有一些吃苦精神的。有风从窗口吹进来,那满墙只贴着纸头的一张张小小的黄纸片,在风中发出轻微的沙沙声,那响声,让我迷醉,让我欣慰,又让我伤感。我坐在女儿的床头,看着这些小小的黄纸片发呆,它们在我眼中幻化为晴空中飘扬的幸福的黄手绢,在期待着女儿学成归来……

 

我走进自己的书房,从书架上拿出一个档案袋,翻看着里面的珍藏。我只是这个档案袋的收藏者,女儿则是这个档案袋的真正主人。但是这位主人并不知道我收藏有这样一个档案袋子,她只知道我替她收藏着她的《大学毕业证书》和《建筑学学士学位证书》。她更不知道这个档案袋里还收藏着她早就忘了甚至她根本不会相信还存在的一些东西,如她的《高考准考证》、《高考成绩证书》、《大学录取通知书》、《高考志愿表》,甚至连供学校电脑输入用的《高考志愿卡》和《考生档案袋》我也珍藏着,里面还有一份林徽因梁思成的资料。摩挲着这些珍藏,就像摩挲着女儿的童年和少年,摩挲着我飞翔的希望和梦想……

(姜:珍藏的是慈父的一颗炽热的心,是关于女儿的电影,是女儿的生命历程。)

晚上我和她妈妈都是半睡半醒。

 

不知到了几点,我迷迷糊糊的对她妈妈说,瑶瑶到了。

 

你怎么知道她到了?妻子迷迷糊糊地嘀咕了一句。

 

我梦中拨过她的手机,手机是通的。我说。

 

瑶瑶是13日晚上八点二十分的飞机,香港到悉尼的航程约需九个小时,应该在北京时间14日早上五点多到达悉尼(悉尼时间是早上八点多)。14日早上五点多,我在迷迷糊糊中拨了一下瑶瑶的手机,手机有回铃声。我放心了,知道女儿要取行李,没有和她通话就马上挂线了。

 

不知又眯了多久,我的手机来了短信,我抓起手机,兴奋喊道:瑶瑶的短信!

 

“到。海关排队。”

 

我一看时间,早上六点二十分。

(姜:女儿着陆了,父母的心也落地了。)

早上七点多女儿又发来一个短信:满地中国人啊!

 

是的,澳洲满地都是中国人,但是其中有一些中国人是不怎么样的,曾经有一个新名词就诞生在这些人中间:“留学垃圾”。

 

妈妈和我希望,也坚信,我们的女儿,一定会做一个好样的中国人。

 

今天深圳是个好天气。

 

悉尼也是。

 

我该好好睡一觉了。

 

                                  2009 213日送女儿赴香港机场途中构思;

 

                                     2009221日晚1900——22日凌晨530通宵写作完稿;

 

                                 22日略作文字润饰。

 

 (姜:这是《我们当年》的续篇,是作者慈父情怀的拓展。从送别女儿写起,回头追忆女儿成长经历,结尾与送别接榫。文章的题材很寻常,寻常人的寻常情感——慈父情怀,寻常的文字——朴实的记叙,白描的人和场景,小溪流淌般的抒情,却将一位慈父对女儿的珍爱、希冀、教诲、牵挂以及从女儿那里得到的欣慰、自豪、幸福表现得委婉有致,淋漓尽致,令人动容,其奥义在一个“真”字,为其真,为其自然,读来才可信,才会引起共鸣。

我很不幸——没有女儿,特别羡慕有女儿的父亲。但是我也是父亲,作者的心我还能体会。初读的时候,也是心戚戚而泪潸潸,不过,我的泪中多了自伤的成分。

我可以预言,瑶瑶不但有成功的事业,也会有甜蜜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届时程先生还会有同一主题的再续,我也希望自己也还能再读。

请允许我祝大洋彼岸的瑶瑶平安健康,学业有成!祝瑶瑶父母健康长寿!)

 

 (感谢姜国庭老先生惠寄)

 

 


最后更新[2009-3-11]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