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老王》是这样导入的
南山二外 向浩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认识一个人,请大家把课本翻到78面,这是他的画像。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画像,思考这个人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有学生窃窃私语,低声讨论。
师:好!请大家停下来,我想听听大家的想法。有想法的同学请举手。
很多学生举手。
生1:这个人,穿的衣服皱巴巴的,生活肯定不怎么富裕。
师:“不怎么富裕”不太准确,应该是相当贫困。你看,他的裤管还短了一截呢!(学生笑)
生2:他的头发掉光了,可见他身体不好,而且很衰老。
师:是啊!风烛残年啊!
生3:他满脸皱纹,显得很疲惫,很苍老!
师:而且皱纹纵横交错,“沟壑”重重,一张十足的“苦瓜”脸,可见其生活极为贫苦。
学生笑。
生4:他的眼睛没有珠子,说明他是瞎子,是残疾人。
生笑。
师:是“田螺眼”,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5:他拿瓶子的那只手皮肤龟裂,说明他很劳累。
师:大家说得很好,如果用一个字或词来概括这个人的特点,你会选择哪个字或词呢?
生1:苦。
生2:不幸。
师:我记下这两个关键词。(板书:苦;不幸)我小时候很喜欢读连环画,所以只要看到文中有插图就会细看,我希望大家今后养成这个习惯——关注文中的一切细微东西,这样你就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说了半天,这个人是谁啊?
生齐声答:老王。
师:为什么不称“王师傅”什么的?
生:用“老王”称呼显得亲切,没有距离感,就像我们现在喊“老爸”、“老妈”。
师:说得很好,特别是你举的例子很好。如果今后你们能称呼我“老向”我会倍感温馨的。
学生大笑。
师:杨绛先生是作家兼翻译家,能这样称呼一位车夫,说明她很平易近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谈杨绛笔下的老王——一个命苦且不幸的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