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圈定创作《梁祝》而被“炮轰”,有人批他“比杀人犯还杀人犯”。
十年动乱结束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重回人间无疑是一个春天到来的信号,大约在1978年6月,文汇报上一个小角落发布了一条消息:当天晚上8点钟,《梁祝》将开禁播放。这天晚上,成千上万乐迷或曾经学过小提琴的听众守候在收音机旁,虽然听的是“文革”前的老版本,但播音员清晰无误地报了曲作者何占豪和陈钢以及演奏者俞丽拿的名字。
两只蝴蝶在漫长的冬眠后终于振翅飞翔了。
其实呢,早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第二天,美国波士顿的一家电台就专门播放和介绍了《梁祝》。
在海外反华势力最疯狂的时代,许多对中国比较陌生的外国人听了《梁祝》后大惑不解:能创作出这样优美的音乐难道是一个“凶恶”的赤色国家?
即使在国内政治运动波诡云谲的形势下,《梁祝》这只美丽的蝴蝶也不可阻挡地穿过国界,飞到海外。在海外,老外不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何许人,只能译为《蝴蝶的爱情》或更加香艳的《蝴蝶情侣》,梁祝的故事催人泪下,又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陈钢说:“1981年我到美国访问,许多华人告诉我,西方人对大陆改变印象就是从《梁祝》开始的。有两位素昧平生的台湾人请我吃饭,一个是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歌唱家邓玉屏,她告诉我,她对大陆的印象就是从听了《梁祝》后改变的。她的先生也告诉我,有一位美国人的孩子本来想学法律,听了《梁祝》后被征服了,转而研究东方文化。他们还告诉我,《梁祝》在台湾演奏时改名为《殉情记》,有个女士特地摘下戒指鼓掌——她的手都拍痛了。”
1980年,美国冰上芭蕾团在首都体育馆表演,冰上芭蕾明星弗来明以压轴节目出镜,身着透明美丽的“蝴蝶衣”在《梁祝》音乐中翩翩起舞,博得全场雷鸣般的掌声。后来,美国著名小提琴大师斯特恩访华时也听了《梁祝》,真诚地说:“太好了,真美啊!”
上世纪80年代中,《梁祝》连续四年获得香港金唱片与白金唱片奖,又荣获中国首次金唱片奖与创作特别奖。美国卡耐基音乐厅一百周年纪念音乐会上,也演奏了《梁祝》。最让陈钢难忘的是,1997年7月2日,时值香港回归祖国第二天,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碗形露天剧场举行了盛大的音乐焰火晚会,好莱坞交响乐团为中国小提琴家吕思清伴奏,曲目就是《梁祝》。
陈钢说:“这是剧场建成七十年来中国人第一次登上这个舞台。吕思清的小提琴还没有夹到下巴,只不过前奏缓缓响起,全场就响起热烈的掌声,完全可用排山倒海来形容。这个场景也印证了这台节目的题目:为中国喝彩!当时我在贵宾席就座,面对此景此情,不禁热泪满襟。那天的节目,你看看:杨丽萍的独舞,孔祥东的钢琴《黄河》、吕思清演奏的《梁祝》……那一刻真是扬眉吐气!”
《梁祝》这只蝴蝶因为赞美爱情,弘扬人性而超越意识形态、超越种族、超越时空,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鲜亮符号,一张金色的名片。
最美的那只“蝴蝶”在哪里
《梁祝》再次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它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爱情与人性的思考,对美的事物的向往。特别是在青年人价值观发生变异的今天,它的美学价值和净化心灵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梁祝》解禁后的声望达到高峰,三十年来,上海推出了以《梁祝》为专题的文艺比赛,后来不断有人移植到别的形式中,比如金星创作了现代舞剧《梁祝》,器乐曲方面的移植和改编还有高胡协奏曲、口琴协奏曲、二胡协奏曲、钢琴伴奏版等……
就在前几年,《梁祝》的发行量已逾1000万张(盘)——这当然是“不完全”统计,因为还有难以统计的盗版!
而发行量最大的还是日本的《梁祝》,演奏者是日本著名小提琴家西崎崇子,这个美女小提琴家一辈子演奏《梁祝》,获得过多次“金唱片奖”,她演奏的《梁祝》发到800多万张了。在她的住所里到处是蝴蝶的图案,连每次演出时穿的也是不同的“蝴蝶衣”——那全是定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