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代表课展
文章标题: 《向明:洪湖的课为何得第一》
     阅读次数:194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向明:洪湖的课为何得第一

笔追清风洗俗耳  心夺造化回阳春

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  向明

 

我区在2009319--20日在115中学举行了白云区初中语文青年教师赛课决赛,所有参赛选手均以程少堂先生的《我们当年----给女儿的信》为题材,采用异地教学“一课十讲”的形式展开,洪湖老师的这节课在决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洪湖老师参加工作算起来还不到三年,是一个很有朝气和思想的小姑娘。第一次听洪湖老师上课是在一次偶然的下校“推门听课”,当时就觉得这个小姑娘上课很有灵气,不落窠臼,对教材的处理很有自己的思想和见地,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苗子。

 

自从定下赛课时间表,我就在思考定一个怎样的课题既让参赛教师容易发挥,又要让课堂异彩纷呈,辗转反侧后定下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不选我们教材中出现的篇目,因为如果是教材中出现的篇目很容易出现同质化的课,讲者寡然,听者无趣,即使想要创新,但Google中太多的结果会给参赛教师很多干扰,教材中出现过的篇目一定要弃用!

 

其次,不选文言文和古诗词,虽然文言文和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华中的瑰宝,作为赛课也很能体现老师的功底,但要让参赛教师出彩也是很有难度,我们虽不追求热闹的课堂,但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中的字词教学是必要的,第一次组织白云区初中青年语文教师的大型赛课我心中还是希望能让课堂活跃些,但以后如果还有机会的话,文言文和古诗词,特别是古诗词还是可以考虑的。

 

最后,既然上两种都不考虑,那就要选时文,在网上和杂志上也找到了不少,有的蕴涵哲理,有的催人泪下,有的豪迈挥洒,有的清新雅致,有的浓艳绚丽,有的朴素平直,私下也对几篇文章很感兴趣,但太长不适合在一节课展示,也有些短文,感情也不错,哲理也很深刻,但总觉得有些矫情,迟迟拿不定主意。

 

闲时拿起《程少堂讲语文》,一眼看到《我们当年----给女儿的信》,不禁为先生的真挚父爱所感动,就是这篇了!一个好的文本选择是参赛教师能很好发挥的前提,后面的课堂也证明了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纵观洪湖老师的课堂,我觉得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一、对文本的取舍处理合理。教师在设计时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从小处着眼,选好“三句话”的这个文章的重要切入点,一堂课下来围绕信中的“三句话”中关键字词、句子蕴涵的独特父爱组织教学,要言不繁用自己的感悟去带动学生进入到文本中。我想如果是洪湖老师也象其他教师设计时什么都想讲,最后的结果可能是面面不到,对于文本的处理如此到位是现在很多有多年教龄的教师都无法企及的。

 

二、情感的创设与营造贯串始终。程少堂先生的《我们当年----给女儿的信》中的父爱是千千万万个父母共有的,但程少堂先生却用一种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信中有许多语言是一般人不易理解的,比如:“人情炎凉,世态冷暖”等就很不合常理,还有文中的标点和语言之“罗嗦”也是一般人行文之少见,但就是这些看似矛盾的表达让文章充满了浓浓的爱。洪湖老师很好地抓住了这些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探讨,从而使课堂由一个高潮进入到另一个高潮。

 

三、课堂教学浑然天成,没有雕琢的痕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朗读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教师的巧妙引导自然过渡、由阅读到写作的思路转换等大环节的调整,还是师生的对答转换、思维变换等都是一气呵成,不得不让人佩服洪湖老师的老到与精明,尽管这种老到与精明和她的年龄是那么的不相称,但我个人是很欣喜地看到这种不相称的!

 

“笔追清风洗俗耳,心夺造化回阳春。”这是韩愈对诗圣杜甫的赞誉。意思是说,杜甫的诗,格调高雅,能够洗涤世人俗情,净化灵魂,笔触神奇,能够巧夺天工,使自然回复春天。这里我是化用“笔追清风洗俗耳”指程少堂先生的文章,“心夺造化回阳春。”指洪湖老师的课堂设计。不知是否妥当。

 

                                            2009-4-6

 

 


最后更新[2009-4-6]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