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课题纵横
文章标题: 《写好文章的几个“一”》
出处:竹林中学    作者:万福友   阅读次数:3962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写好文章的几个“一”

 

常遇到一些中学生朋友问我:“老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并非三言两语就能回答的问题。也许有人会不相信。因为,仅仅近三年来,笔者组织、指导的学生在《语文报》、《语文世界》、《中学生语数外》、《中学生阅读》、《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美文》、《初中生写作》、《中学语文》、《广东语文报》、《特区教育》、《深圳青少年报》、《花季雨季》等著名报刊上就发表文章100多篇,组织学生参加“中华圣陶杯”、“语文报杯”等全国性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奖300多篇。确实,我们的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他们中的许多人对写好作文有了更多的信心,但是,“怎样才能写好作文”依然不是个小问题。在这里,我想告诉希望把文章写好的中学生朋友们几个“一”:

首先是想好一个事件。

也许,你经历过的事情已经很多:与朋友的交往,与同学的相处,与父母的沟通,与师长的交谈,读书的故事,旅游的记忆,意外的事件,平常的日子……,其中可能有一两件给你印象最深、最令你刻骨铭心的事让你无法释怀,让你急于告诉你的老师、你的同学、你的朋友或你的家长,以便让他们能与你一起或共享,或分担……想好了,就可以写下来。

记得我的一位学生的姐姐,小时候摔断过一条腿,到医院动过手术,差不多好的时候,又被爷爷不意间弄伤,不得不第二次动手术。由于手术中麻药用得过多,智力发育受到了影响。“姐姐”不得不留级,与“妹妹”我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读书。姐姐虽然十分努力,但成绩一直不好,因而遭受了许多同学的白眼,和个别老师的训斥。“我”很难受。

更难受的是,有一天,一位“我”的好朋友竟然指着姐姐,用鄙夷的口气问;“她是你的姐姐?!”于是,万千感慨涌上心头。就着泪水,“我”一口气写下了2000多字。这篇名叫《姐姐》的文章先是参加了“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得了省级一等奖;随后又被《美文》选中,发表在2002年第9期上。

其次是取好一个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写得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给人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但,如果文章好,却取了一个一般化的题目,就会多多少少削弱了对文章的表现力,就失去了对读者眼球的吸引力。如果是考试,就无法拿到高分,如果寄往刊物,则无法被编辑相中,影响到发表的机会。道理很简单:假如是考试,作文多得评卷老师每分钟得改两三篇;假如是投寄报社、杂志社,编辑老师要读的稿件每天都无法计数;如果标题太过一般化,无论是考试还是投稿,都无法让老师多看几眼,这样,你的好文章很可能就“胎死腹中”,长此以往,你就会感叹,“怎么作文那么难写好”,或觉得“怎么我与老师的看法总是大相径庭?”最终影响到写作的信心。这实际上关系到有无“动脑筋”思考的大事,也是一种写好作文不可或缺的技巧。

我们有一个女同学,面对初夏的蚊子“兵团”的袭击,不胜其扰,烦躁至极,痛定之后静下心来,写了一篇与蚊子“过招”的故事,在老师的指导下,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人蚊大战”,投给《初中生语数外》杂志,编辑老师觉得写得不错,就编发在2002年第10期的杂志上。此文能发表,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这件小事,作者用了夸张的手法,以小见大,标题使编辑老师难于忘怀。

2002年的深圳市中考语文考试上,针对“过程”这个话题,许多学生就顺手取“过程”为标题,这当然也不会错,然而,当评卷老师看到“此情可待成追忆”这个题目时,还是情难自已,认真阅读,最后是情不自禁,手下一松,就给了一个满分!因为,那满带书卷气的标题,很难让老师忍心扣分。更何况,文章的语言那么流畅,对事实的描述又那么真实感人。

第三是选准一个切入点。

这是写作的一个构思问题。“切入点”也叫开头。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可衡量处很多,譬如内容是否真实感人,表现手法与内容是否适合啦,线索是否清楚呀,结构是否严谨呀,前后有无照应呀,语言是否流畅,或者是否俏皮幽默呀,有没有丰富的想象呀……等等。这里仅谈谈切入点,亦即文章的开头。

许多人都说过,写好作文要达到“龙头、猪肚、凤尾”。虽说这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一说谁都知道,但一动起笔来,就有许多同学把这个很要紧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这是“知识”与“能力”,没有很好转化的结果。所学知识只有落实在写作的实践中,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养成较强的写作能力。这样,才是真正知道了,真正懂了,否则,充其量也只能算赵括的“纸上谈兵”,真要打仗时,只好乖乖地去当人家的俘虏,要么就是老老实实去吃败仗,永远都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

只要读过《安娜·卡列尼娜》的人大概都还记得,这部大名著的饶有特色的开头: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这个开头之所以成为名言,不仅仅是因为它暗示着这个作品所写的主人公的家庭与命运的不幸,更重要的在于,它揭示了一切美满家庭与不幸家庭的共性,引发读者去深深思考。

我们不是名作家,当然不能以名作家的标准去要求我们每一位中学生朋友,但是,要写好文章,一个好的开头却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要做的就是,每当写作的时候,都要认真思考,做到最好。要针对你所写的文章的内容,或开门见山直奔话题,或以一个小故事引入正题,或设置一个悬念,或引用著名诗句把文章带进诗情画意之中……这都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有一位同学在一篇题为《小白》的作文中,这样开头:

“小白死了。”

只寥寥四个字,却包含了无数的意思:它设置了一个悬念:一般读者看到这里都会发问:小白是谁(或是什么)?他(它)为什么会死?他(它)的死对作者有什么影响?……;它设定了一个特定的范围,那就是小白与作者的关系,作者所知道的有关小白的故事;它分明地告诉读者,这篇文章可能要表达作者对小白的怀念之情……这,就是好的开头,或者叫做好的切入点所起的作用。

限于篇幅,先谈到这里吧。
最后更新[2004-2-1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