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中考聚焦考纲研讨
文章标题: 《语文复习课教学方法谈》
出处:责编 朱碧波    作者:邵明法   阅读次数:2080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语文复习课教学方法谈

                  语文复习课教学方法谈

                       邵明法

    语文复习课究竟该如何进行呢?笔者以为应着重注意以下两点.

    一、以课本为中心,作〝辐射〞式教学

 〝课本无非是个例子〞,能否用好这个例子,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的〝辐射〞.

    1.由点到面的长篇文学作品的复习.

 长篇文学作品,课内学习的是〝点〞课外阅读的是〝面〞.语文复习课便是这二者的结合点.例如复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便可设计如下题目:①与鲁提辖性格相似的水浒人物还有哪些?②运用在本文中学习的方法,分析《水浒传》中的其他人物形象;③与鲁提辖有关的故事情节你还了解哪些?试概括之;④再讲几个与本文表现的主题相同的水浒故事……如此设计,一方面对课外阅读效果作了一个检测,另一方面,也充实了语文复习课堂,增加了语文复习课的趣味性.

    2.超越时空的作家作品的回顾.

 对于作家作品的复习,不宜拘于一人、一个时代,应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做到经纬交织,纵横交错,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如复习有关爱国词人辛弃疾诗词的时候,应抓住爱国精神和爱国诗词的两条线索,作超越时空的回顾:一是回顾同时代的爱国诗人,如陆游、李清照等;同时回顾其他时代的爱国诗人,并深入思考时代背景与诗人思想感情的关系.二是回顾、归纳爱国主题的诗词,从古到今,作一积累,并熟练背诵其中的名句.时常作这样的思索、归纳和整理,能使零散的知识点连缀起来,形成知识网.

  3.由此及彼的相关内容的串联.

 语文复习课教学,要培养学生〝一叶落知天下秋〞的敏锐感觉.要充分运用联想,由此及彼,让知识无限生发,把思维带入一个无比广阔的天地.读志南和尚写〝风〞的〝吹面不寒杨柳风〞,应联想到贺知章的〝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不改旧时波〞,王湾的〝风正一帆悬〞,王之涣的〝春风不度玉门关〞,刘方平的〝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由〝风〞字诗联想到〝雨〞字诗,由〝雨〞字诗联想到〝长江〞诗.〝黄河〞诗……总而言之,要能由具体联想到抽象,由历史联想到现实,由政治联想到经济……这样一来,语文复习之路必将越来越宽广!

   4举一反三的写作手法的归纳.

   文章的内容如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但常用的写作手法却是众多文章的共性.通过大量的阅读,归纳出这些共性并深刻理解,必将极大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和〝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样的诗句,你会发现,虽写送别,却只字不提送别,但〝悠悠不尽之情思〞已饱含其中,在情景交融中,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虽属〝异曲〞,但有〝同工〞之妙,找到了它们的〝同工〞之处,便归纳出了它们共同的写作手法.诸如象征、烘托、对比、渲染、铺垫、悬念等写作手法,在文章中比比皆是,只有让学生大量阅读,加强对种种写作 手法的感性认识,进而作理性归纳,才会使学生灵活运用.

    二.让写作课成为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

   总复习阶段,在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之后,学生在写作手法与写作内容方面有了丰厚的积累,甚至有强烈的创作欲望,此时的作文课就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尝试成功的机会了.

    1.让写作手法在作文中再现.

    使用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来确定,要根据表达感情的需要来确定.读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深入理解后就会领悟:文章之所以催人泪下,是因为作者选取了特定背景下父亲的背影.同时作者又为写背影作了充分的渲染、铺垫,作者把满腔深情聚焦于《背影》上,避免了泛泛而谈,因而文章就有了格外动人的力量.教师点明这一点后,就可以让学生在联系自己读过的其他文章活用各种写作手法写作文.

   2让阅读内容在作文中换新颜.

   学生作文的一大部分材料来自于间接材料----课外阅读.处理好阅读内容,便拥有作文素材的一大源泉.学生作文要体现阅读成果,要让作文复习课成为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但要在舞台上做到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必须做到对阅读内容的融会贯通.在作文复习课上,为达到融会贯通,要引导学生梳理好阅读内容.如分类整理古代诗词、名言警句、名人轶事;按主题整理素材,如爱心、环保、亲情等主题.要在阅读内容之外,开辟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要把阅读内容作为想象的触媒,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在作文中再现类似内容时,不应只是〝形似〞,更应是〝神似〞. 

                         (摘自《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4年第二期 )


最后更新[2004-2-17]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