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网程少堂2009年6月7日报道】今天是09年高考第一天,本人虽然身体有恙,但是心里还是挂记着今天的语文考试。中午时分有老师陆续告诉我试题情况,知道语言表达考了好多年见不到的应用文写作,我很高兴,因为只有深圳09二模考了寻人启事的写作。尽管如预计的一样,寻人启事学生写得很不规范,但是既然模拟考试考了,老师总会复习一下常用应用文的写作。就这一点而言,我们走在高考命题组的前面,如果借用王如宏老师的话就是,我们不是在“模拟高考”啊!
下午,福田外语学校语文教师王继红发来短信:“‘投鼠忌器’也是一种常识!恭喜!”
我基本同意王继红老师的观点。因为,就在收到王继红的短信前几秒钟,我在回复龙城高中叶德卫校长的短信(她也是告诉我作文题)中,也持有大致相同看法,我甚至认为深圳09二模作文题“08年中国成功举行奥运会前后的一段时间,西方掀起了一阵又一阵反华浪潮,‘藏独’、‘东突’等也趁机频繁闹事。原因很简单,就是有些势力,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强大,硬是要在中国有好事的时候让中国不高兴。一个国家的遭遇如此,一个人的遭遇大约也是如此吧”也是一种“人之常情”或“常识”。
可是,学生想得到吗?即使想得到,他会转化吗?
想起08年的今天,福田区另一所中学——福景外语学校的语文老师给我打来电话:“程老师你出的08年深圳模拟作文题‘忍’和‘幽默’,都接近今年高考作文题‘不要轻易说不’,厉害!”我不觉得自己厉害,但是也基本同意他的观点,所以我对采访的《南方都市报》记者说,08深圳模拟作文题目“忍”,方向上与今年高考作文题相近,都不是新材料作文;同时,“以‘忍’为话题”的作文,其实就是让学生思考“不要轻易说‘不’”,两个题目在构思方法和内容上相似,相通性很强。去年6月8日,《南方都市报》用“深圳模到高考作文题”作为头版头条大号通栏标题报道。我没有对记者说过通栏标题这样的话,《南方都市报》记者的文章中也没有这样的话。记者告诉我,“深圳模到高考作文题”——这是广州总部总编辑加的标题。不过,如果这两个题目真的没有相通性,《南方都市报》这样的大报的总编辑,会没水平地用这样抢眼的标题?但是我听说有直属中学某位我认识的、我觉得水平还不错的高三语文老师说:“‘忍’和‘不要轻易说不’有啥关系啊?”一个本来不错的高三语文教师,在这里显示出极其愚蠢的一面。还有北师大南山附中的内地退休返聘教师杨先武也对我的两个题目相通性很强的观点写文章冷嘲热讽,大加挞伐。他的观点自然受到明白人的有力批驳。(参见语文味网钱冰山《我看杨先武文章的实质》一文)。这是大家都已经知道的故事了。
(顺便把一年前的旧事“内幕”提一下,因为流传着另外的版本。事实是这样的:此报道在08年高考第二天由《南方都市报》发出,给广东省高考语文命题组很大压力,惊动省委宣传部,省委宣传部有明传电报给广州、深圳市委宣传部,明令不得宣传高考试题方面的新闻。深圳市有的区(我不说出这个区的名字)风传我为此事挨整,市教育局长找我谈话。此为胡说。我来深圳市教研室工作十年,从来没有那位局长专门找我谈过话。再说,我又没有反党反社会主义,怕局长找我谈话?实际上,记者采访我之前,是通过我们单位领导同意的,记者找我采访第一句话就是说“某领导同意我请你点评一下语文试题”,于是我从床上爬起来接受采访。老实交待,此事的整个过程中我没有一点点紧张,实际上我挺兴奋的。后来我的领导告诉我,市委宣传部说要派人找我谈话,还声色俱厉的问道“程少堂是个什么人?”我跟我们领导说:“请你告诉宣传部,让他们派个认得字的来和我谈话——《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上不是明明写着‘程少堂,深圳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教研员’吗?他们有本事怎么不先管好报纸?”我一直等着宣传部派人找我谈话,可是没有等到。其间,我倒是主动给市教育局主管局长打过一个说明电话,但是局长只说了一句话:“首先要表扬!”(这说明局长也看出这两道作文题的确有相通性) 我接连说了几声谢谢就挂了电话。当然我也听明白了局长没有说出来的含蓄批评。)
显然,09年深圳模拟考试作文题断然没有去年的模拟作文题那样接近高考作文题(当然更没有当年的“做人的底线”、“学会怀念”接近当年的高考作文试题“诚信”、“纪念”)。但是,仔细研究今年深圳模拟作文试题,还是可以看出其中的某些联系。
这些联系学生能看出来吗?我对此持悲观态度。
因为,我可以断言,上述09年深圳模拟作文试题和高考作文题之间的这种深层联系,许多高三语文教师看不出来。
但是,奇怪的是,初中语文教师能看出这种联系(去年也是),但是高三语文教师却看不出来。
我认为,高三复习特别要予以重视的,就是研究
经典模拟试题和高考试题的这种或明或暗的联系,以及如何引导绝大部分学生(少数高材生例外,他们在高考试场上可以现场发挥)在具备把握这种联系的前提下,学会迁移——说白了,就是把平时大考中、大考后的“成功”顺畅地迁移到高考试场上。这种迁移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套题”,而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是以教师认真反复讲评、同时要求学生修改提高为基础的。(没有这种反复讲评和修改提高,就是碰到高考作文题平时写过了也没有用)这是应试研究重点中的重点。
我在08年深圳高考语文学科总结暨09高考复习备考会上,讲的主题就是上述观点,即如何做好经典模拟试题,尤其是作文试题的二次讲评工作。我的复习计划甚至用了一般人不敢用的标题:《课标和考纲是第一信息,全市模拟考是第二信息——深圳市2009年高考语文科备考建议》,目的是希望老师们高度重视深圳的模拟试题,重视这种经典模拟试题和高考试题的联系和转换。
但是,有多少高三语文教师理解了我的用心?
长期复习备考,把高三语文教师的灵气和变通能力,搞得基本没有了,一个个都成了讲题目对答案的机器了。但是,能创造性地,以一当十的讲评试题,尤其是以一当十的讲评作文,讲评后让学生修改,接着再讲评一次,以便让学生上考场之后能将平时老师讲评(二次讲评)之后修改提高了的作文,灵活变通,举一反三,恰当的迁移运用到高考作文中的高三语文教师,太少了。
太少了!
有不少高三语文教师甚至从不会做再讲评的事。
我们的高三学子,三年高中下来,写了多少篇作文?但是,到考场上,直接对他们写作产生影响的有几篇?
我们的高三作文教学不是写一篇扔一篇吗?
有多少高考可以重来?
悲情一曲叹高考。
让我们回头再看一次我写的深圳市2009年高考语文科备考建议原文。这篇文章和市教研室其他学科高考工作计划一道,印成小册子,在深圳市2008年高考总结会上发到全市各高中,接着我又在深圳市2008高考语文科总结暨09年备考工作研讨会上全文宣讲发挥了一遍。
请再看一次吧——
课标和考纲是第一信息,全市模拟考是第二信息
——深圳市2009年高考语文科备考建议
程少堂
一、对2008年语文高考备考工作的简单回顾
像往年一样,2008年我市语文高考成绩依然很好,全市21713名考生参加考试,平均成绩95.07分,大约在全省排位第二;西乡中学刘日光老师还为我市培养出2008年广东省高考语文单科状元。这些成绩着实可喜可贺。
深圳市能连续多年取得高考语文科的好成绩,原因是众所周知的。兹简述于下:
(一)深圳考生整齐良好的家庭文化背景是基础。深圳市考生的家庭文化背景是广东省最好的。这决定了深圳市高考语文成绩必然在广东省名列前茅。最近八年来,深圳市高考语文成绩在广东省大约一半左右年分排名第一,一半左右年份排名第二,这样数一数二的成绩从考生家庭文化背景来看是顺理成章的。当然,我市考生家庭文化背景是不平衡的,关外明显差于关内,而且关外考生数量庞大。以今年为例,宝安龙岗两区考生占全市考生的百分之四十三。文化背景较差的关外考生占这样大的比重,但是关外考生的考分并不很低,因此关外考生、关外老师和教研部门也为深圳市高考语文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努力制定既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既形式多样又扎实有效的复习备考的战略战术是前提。我市一线高三语文教师整体水平比较高,有部分老师水平可以说相当高,他们在语文复习备考不同的方面很有造诣,各自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摸索出许多既具有个性特点又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这些老师表面看有时也似乎谈高考色变,不过照我看来他们内心其实是不怕高考的(哪有真正水平高的老师怕高考的?),或许他们视高考为“小儿科”也说不定。我曾经把这一现象概括为语文高考备考的指导方针:即对高考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同时我们还发现,这些优秀老师教书都很老实,备考都很狡猾,他们用心教书,用心备考,所以我在2007年备考计划中曾提出“教书要老实,备考要狡猾”的口号,并用这10个字作为深圳市2007年高考语文科备考思路的总标题。2008年深圳市高考语文喜人成绩的取得,和这些因素有关。
(三)广大一线语文教师辛勤的创造性的劳动是关键。英雄创造不了历史,深圳语文界没有英雄。就是我们的模拟考试,虽然命题质量得到广泛承认,甚至曾经被广东省高考命题组认为是广东省模拟试题中的“Number One”,也多次出现和高考语文试题“邂逅”的奇观,但是这也算不上英雄。硬要说有英雄,一线广大的语文教师才是真正的英雄,是他们的辛勤劳动创造了深圳语文辉煌的历史。
二、2009年高考语文备考建议
对于2009年高考语文备考建议,我不想说套话,我只准备提出一句话供大家参考:课标和考纲是第一信息,全市模拟考是第二信息。
对“第一信息”,老师们普遍都很重视;今年特别要强调的是要更重视“第二信息”。
“课标和考纲是第一信息,全市模拟考是第二信息”这句话最近一两年我在高三会议上多次说过,但是没有展开谈。
(一)为何今年要再次强调“课标和考纲是第一信息,全市模拟考是第二信息”这样一条备考思路?
1.现在各种“伪高考专家”到处招摇撞骗。“伪高考专家”的标志是,不会命题或命不出好题,但是敢于对高考做许多不需要证实的或无法证实的所谓预测。但是,你见过这些“高考专家”中有几个人命得出一个像样的高考模拟试题的?你见过这些“高考专家”中有几位敢把自己去年的“预测”和今年的试题对照一下的吗?尽管他们讲了不少“极有可能”,最后却一个也没有变成现实,(比如今年许多“伪高考专家”预测作文课要考所谓“新材料”作文,结果呢,考了命题作文。)但是他们居然毫不脸红地继续以“高考专家” 的身份 “预测”下一年的高考。
当然,高考备考是要研究,但是高考备考的学问的确不大,更准确地说,高考备考主要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经验问题。中国是世界上建立国家考试制度最早的国家,自科举制确立以来,中国历史上研究考试或者说研究备考的大有人在,但是,你在中国教育史上见到过一位“考试专家”的大名吗?“高考预测”之类文章,我觉得那和算命是一样的。我也到处讲高考,但是我从不做算命式的预测。我在有的地方讲学,讲完了有老师们提问,要我预测一下明年的语文高考,我把脸一拉,扔下一句话走人:“课标和考纲是第一信息,全市模拟考是第二信息,另外省阅卷组的取向值得重视,其它都是胡说八道。”
2.深圳市高考语文模拟试题质量得到广泛承认,值得以“第二信息”的眼光去对待。试举例说明:
(1)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当时广东省还没有单独命题)2001年深圳市模拟考试作文题:以“做人的底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当年深圳市高考模拟考试时有很多考生就以“做人的底线——诚信(或诚实等)”为标题写这篇文章,当年高考时广东其他地方的很多考生也用“做人的底线”为题作文。
(2)200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语言表达题之一:“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深圳市是近些年来最早出对联模拟试题的地方, 2003年深圳市第一次模拟考试就力排众议,在语言表达题中命出以下对联题: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下面是元宵节的两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参照例联,然后依据对联的基本要求,选择其中的一副对出下联。
例:上联 : 飞龙舞凤成夜色 下联 : 击鼓踏歌皆春声
A. 上联:一路笙歌春似海 下联:
B. 上联:银花焰吐长春景 下联:
2004年深圳市第一次模拟考试命题又一次力排众议,命出以下语言表达题: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补写对联。
四川乐山凌云寺,相传是苏轼年轻时读书之处,据说苏轼少年时,在父亲的指导下,博览群书,常受人称赞,因此不免年少气盛,曾在门前贴下一副对联道:“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不久有一白发老人持一小书前来请教,苏轼接过一看,不觉一惊,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老翁笑着说:“还望博学的小苏赐教。”苏面红耳赤,连连说道:“请老前辈原谅,小生一时狂兴。”苏轼赶紧在原对联上下联的前边分别加了两个字,使得这副对联的思想境界和情趣绝然两样。
苏轼是补的哪几个字呢?请你也来改一改,补全这副对联,表达苏轼后来想要表达的意趣。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结果,当年不仅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出现对联题,全国有好几套高考语文试题也首次出现对联题。
(3)2005年深圳市第一次模拟考试作文题为: “以《学会怀念》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而2005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为:“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在2005年10月广东省考试院组织的高考试题质量分析会上,广东省21市教研员与会,东莞市教研员马新民老师当着广东省高考语文命题负责人的面,炮轰当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他的原话是:“今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是完全失败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作文题跟深圳模拟考试作文题撞车!而且‘纪念’还没有深圳‘怀念’好!”会后我拍着马新民的肩膀说:“老马你说‘纪念’没有‘怀念’好,老兄你真是水平高啊!”
(4)2008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是: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2008年深圳市第一次模拟考试作文题是: “请以‘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8年6月8日《 南方都市报》头版头条用黑体通栏标题报道“深圳‘模’到高考作文题”。虽然我们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这只是《南方都市报》总编加的标题,但是,只要实事求是就该承认, “忍”这个话题与“不要轻易说‘不’”这个题目的立意有相通性,如果这两个题目没有相通性,《 南方都市报》总编是不会加这个标题的。不仅如此,大家看看以下深圳市2008年高考二模作文题,看看它和今年高考作文题“不要轻易说不”的主题之间有没有关系——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佛经里有许多语录说的是做人的道理,比如“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这条语录,就给人很多启迪。
要求:从上述佛经语录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脱离这条佛经语录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
福景外语学校初中语文老师就给我打电话,认为这道模拟作文题也可以成为今年高考作文题中一个立意,或者说是一个写作角度:人生态度不要太生硬。
(5)2008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问:两首诗都描写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那种修辞方法?两首诗中的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2008年深圳市第一次模拟考试诗歌鉴赏题是:
下面两首著名的咏物诗蕴含的人生境界有何不同?请你从中国历史上选出两个著名人物,分别代表这两种境界,并说明理由。
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深圳市今年这道模拟试题无论是从命题的意图(比较阅读),还是出题的角度(比较诗歌中的形象),都和今年高考古诗鉴赏试题有相通之处。
(6)2008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语言表达题之一:右边是一幅一位大人俯身对一位小孩说话的剪纸画,要求以其中的人物的身份写一段文字,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方法。2008年深圳市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语言表达题之一:以“温馨”为主题,写一段景物描写。要求:符合主题的需要;言之有序;不能出现“温馨”这个词语;不少于50字。深圳的这道模拟试题,从表现主旨、写作技巧和命题意图与高考试题大体一致。
(7)2008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翻译之一: “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以女妻侃子瞻”。2008年深圳市第一次模拟考试文言文阅读之句子:“世祖益贤之,敕以中书右丞相安童女弟妻之”。且两篇文言文风格极为相似,都是表现主人公的战功以及为人的。
(8)2008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首次在选考题中考了科普文章,而今年广东省各地模拟试题中只有深圳在选考题中考了科普《时间简史》。
(9)近十年来,高考作文主要形式是话题作文,但是只有深圳每年第一次模拟考试出两道作文题,其中一道是“过时”的命题作文,而且坚持这样考的只有深圳。我们坚持了,即使今年高考不考命题作文我们也是胜利者。
深圳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的高质量甚至让广东其他地方老师高度怀疑,请看清远市一位老师发在语文味网的帖子:
发表人:lingzh IP:218.16.139.55
发表人邮件:lingz5@msn.com
这样不公平,其中可能有猫腻,要严查、严究、严办、严惩,连续两年都这样,绝对有腐败问题,***他妈的!
其实我们哪里有猫腻!
古人云:“十年磨一剑”。经过九年的磨砺,深圳这支高水平的语文模拟试题命题队伍命出的模拟试题,响当当,硬邦邦,完全有充当“第二信息”的资格,过去九年的历史已经证明这一点,将来还会继续证明这一点。不信走着瞧。
3.对创造性利用模拟试题以提高复习质量做得很不够。尽管深圳市语文模拟试题的质量早已得到肯定,但是深圳市不少高中语文教师不善于创造性的利用深圳市模拟考试以进行更加有效的考前训练,从而极大的浪费了深圳语文界的智力资源。
(二)如何落实“课标和考纲是第一信息,全市模拟考是第二信息”的备考思路?
宏观建议:希望深圳每个高三语文教师在理念上高度重视深圳市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琢磨如何把深圳市模拟试题中的智力价值转化为学生的考试生产力。
微观建议:
1. 建立模拟考试思维系统。每年我市高三学生参加的模拟考试很多,但是很少有教师和学生把这些模拟试题整合成一个系统来对待,大多是孤立地对待每一张模拟试卷的。以系统思维看待模拟考试,就是要力求找出这些模拟试题特别是高质量的模拟试题之间的有机联系。找到这种有机联系,复习就能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2.确立以深圳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为模拟试题系统中的核心试题的意识。各地模拟试题很多,但是要学生记在心中的不必太多。有些模拟试题让学生看一看就可以了,不必做;有些模拟试题让学生做完就可扔在一边不再理它。但是深圳市语文模拟试题是核心试题,核心试题是必须让学生记住的、需要反复揣摩、在复习过程中反复“引用”的试题。
3.培养学生在做其他语文模拟试题特别是高考时要有“回想”深圳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的习惯。近些年来,深圳语文模拟试题多次出现和高考试题“邂逅”或近似的现象,这一现象以后还会出现。在高考试场上“回想”深圳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命题角度、答题方式方法,对提高得分有好处。
4.特别要培养学生将高考作文试题同深圳模拟考试作文试题联系思考的习惯。联系起来的目的,明白地说,就是看能否将模拟考试后老师讲评过、学生反复修改过的作文,根据高考作文试题要求加工之后,迁移到高考试卷上来。这种迁移并不是完全照搬,实际上是一种创造过程或者说含有创造的成分。现在大家都反对作文套作。是的,我们也反对作文套作,但是我们反对的是僵化式套作,反对的是将平时没有反复修改过的模拟考试作文或者没有反复修改过的平时作文照搬上高考试卷。但是我们并不反对创造性套作。所谓创造性套作,就是把和高考作文题目非常接近的,考试后老师认真讲评过,学生自己又认真反复修改过的模拟考试作文,根据高考作文试题的要求加工之后迁移到高考试卷上来。每次作文都能有所创新而不重复自己的学生太少了,在高考试场上,如果一个模拟考试的作文题和高考作文题目非常接近,而这次模拟考试后老师又认真讲评过,学生自己又认真反复修改过,那把这样的作文根据高考作文试题的要求加工之后迁移到高考试卷上来,有何坏处?当然,“根据高考作文试题的要求加工”是需要专门多次训练的。
5.在深圳模拟语文考试后,教师要认真讲评。讲评后要要求学生认真修改答案,认真修改作文。修改之后,还要安排一次修改后的讲评,将那些修改得好的答案和作文展示出来供同学们参考。
我相信,这样做不仅对提高我市高考语文成绩有好处,而且对我是考生从容应考轻松应考有好处;又由于语文是高考第一科,因此也会潜在地对后面的考试科目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