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新闻中心
文章标题: 《04年深圳高三一模试题》
出处:程少堂编辑    作者:命题组   阅读次数:4181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4年深圳高三一模试题

2004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2004.2

 

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共15小题45分;第Ⅱ卷共11小题105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小答题卡上。同时,用黑色钢笔将姓名、考号、座位号、试卷类型填写在模拟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模拟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最后,将模拟答题卡上的答案转涂到小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将模拟答题卡小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练     济  齿  海市

B.光  唤  示  书  千里迢迢

C.朴  收  署  眼   拔弩张

D                  不及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磨合    水乳交融    轻歌慢舞    一言以蔽之

B.蓝本    头昏脑胀    雀巢鸠占    心有灵犀一点通

C.广袤    拾人牙慧    戛然而止    万变不离其中

D.嘉宾    要言不烦    心无旁骛    覆巢之下必无完卵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国女排教练陈忠和虽因当年让球事件而备受争议,但事实证明,他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是毋庸     的。

②对一个事物,我们不应该孤立地去看它, 而应该深入了解这一事物与别的事物之间

      联系。

③运用市场机制,我们     指望行政机关的仁慈,仅出于自身商业利益的考虑,劳务公司也会积极地为外来民工追讨工资。

A.质疑   互相    不妨     B.质疑    相互    不妨

C.置疑   相互    不必     D.置疑    互相    不必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夜以继日,辛勤笔耕,手不释卷,终于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十余万字的小说

创作。

  B200310月,中国诞生了两个新关键词,一个是“杨利伟”,一个是“神舟五号”,

这是从三岁小孩到八十老翁都耳熟能详的两个名词。

C 时过境迁,一些曾经获得重大奖励的成果却成了明日黄花,对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几乎没有什么推动作用。

D.据了解,西安电影集团还将聘请国内电影界三位举重若轻的大腕担任制片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考古学家在清理墓穴时收集到大量石制工具,其中有砍刀器、石核等是用石英砂岩打制而成的。   
    B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我国的对外贸易依然保持增长势头,2003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7.5%

C.广东每年虾产品出口超过一亿美元以上,一旦被征收反倾销税,整个虾产品出口将遭受沉重打击。              

D.美国“勇气”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安全着陆,标志着人类在完成探索宇宙奥秘的征程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6.下列句子的表述符合逻辑的一句是

A.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深圳人民发扬“拓荒牛”的精神,艰苦创业,勇于开拓,基本上根除了贫困现象。

B.有人说,人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活人”,或者说“是人的人”;另一种是“死人”,即“不是人的人”。

C.经过整改,这个研究所的人员安排、工作计划以及科研人员的配置,都达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

D.没有一个人不承认,“神州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与返回,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结果。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依托于信息技术革命的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和时间感受。空间和时间都不再是固定的,成为了“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利用高速传播的音像信息,人们可以立刻进入到一个不同的空间,并参与其中;凭借强大的信息存储能力,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都能集中为同一个瞬间。

这种变化导致了更为高速有效的经济活动,同时也使得经济组织彻底国际化;人们的交往活动进一步加速,满足生活需要的各种活动更为方便快捷;由于减少了面对面的接触,人们也就变得更为独立自由,产生了一种普遍的解放感。

新的时空感受给很多人带来了解放和自由的感觉,却也潜移默化地使人丧失了历史深度和特殊的地区认同,使人们在虚拟的数码文化中漂泊无依。这样一种虚拟文化严重挑战传统的男女性别关系、家庭亲情关系。表面上看,信息技术使得社会的组织和结合更为紧密有效,个人自由大幅度增加,个人能力也大幅度增强,但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却日益淡薄,自我意识日益脱离群体意识,传统的权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关系被无情地消解掉,导致了广泛而严重的自恋、孤独和原子化的个人主义,社会面临着解体的危险。

简而言之,网络社会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所处世界的面貌,它提升了生产力、文化创造力和传播的潜能,但同时也削弱了社会组织的权威和人际关系纽带。在这样一种“流动的空间、压缩的时间”里,时间节奏突然加快、人际交往抽象化带来了社会普遍失去控制的焦虑和无力感,人们迫切地希望找到一种凝聚的力量,来对抗信息时代所产生的高度风险、无限分散、日益抽象化的总体趋势。

应对网络社会的挑战,新的社会运动、国家和文明共同体理应发挥驾御和控制作用。各种新兴社会运动,如环境生态保护运动、女性运动等等,其实都是一种对抗网络社会的方式。这些运动和社会组织使人们重新认识并加强了自身的责任感、义务感以及性别认同和家庭纽带。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国家的作用。在充满风险的、高度抽象化、分散化的网络时代,国家权威是抵制风险、保障社会生活、维护个人权利和尊严的有效力量;在传统家庭解体、各种社会团体日益消解、文化与信仰遭受冲击的情况下,建立起恰当的国家认同感,就有可能驱除人们普遍存在的无力感,使得每一个体重新焕发出自身的创造力。

(选自《环球时报》2003年7月7日,有删改)

7.下面对“网络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社会依托于信息技术革命,即信息实现大量储存和高速传播。

B.网络社会的时间和空间都不是固定的,人们感受到的是“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

C.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间感受,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可以在同一个瞬间展开。

D.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感受,人们在同一时间里,既可以在这个空间,又可以在另一个空间。

8.对“网络社会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所处世界的面貌”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社会的经济活动和人际交往速度更快,更方便;人们更加独立自由,个人能力得到更大发挥。

B.网络社会提升了生产力和文化创造力,并使信息的传播更快捷、更广泛。

C.网络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方便快捷,加强了人际关系纽带。

D.网络社会使人丧失了历史的深度和地区认同,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日益淡薄。

9.下面不属于应对网络社会挑战措施的一项是

A.突破时空限制,发挥家庭的纽带作用,使人际交往更具体。

B.开展新的社会运动,加强社会成员自身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C.建立恰当的国家认同感,使每一个体重新焕发出自身的创造力。

D.发挥文明共同体的驾御和控制作用,强化文化认同和信仰。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面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社会空间是流动的,时间是压缩的,可见网络社会的人们已经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

B.经济活动高速有效,经济组织彻底国际化,这必然会消除世界不同地区的贫富悬殊。

C.文章有较多篇幅分析网络社会的负面影响,可见作者对它持消极态度。

D.应对网络社会挑战有多种方式和力量,只要找到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方式和力量,人们是能够逐步消除网络社会的负面影响的。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张巡博通群书,晓战阵法。气志高迈,略细节。开元末,擢进士第。为清河令,治绩最,以节义闻,或以困厄者,倾赀振护无吝。秩满还都。于是杨国忠方专国,权势可炙。或劝一见,显用,答曰:“是方为国怪祥,朝宦不可为也。”更调真源令。(《新唐书》)

  禄山之乱,巡为真源令。说谯郡太守,令完城,募市人,为拒贼之势。巡与单父尉贾贲各召募豪杰,同为义举。

时雍丘令令狐潮欲以其城降贼,民吏百余人不从命,潮皆反接,仆之于地,将斩之。会贼来攻城,潮遽出斗,而反接者自解其缚,闭城门拒潮召贲。贲与巡引众入雍丘,杀潮妻子。数日,贼来攻城,贲出斗而死,巡乃合贲之众城守。令狐潮引贼将李廷望攻围累月,贼伤夷大半。禄山于雍丘北置杞州,筑城垒以绝饷路,自是内外隔绝。又相持累月,贼转炽,城中益困。巡以雍丘小邑,储备不足,大寇临之,必难保守,乃列卒结阵诈降。

  十月,城陷。巡为贼所执。巡神气慷慨,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眦裂血流,齿牙皆碎。城将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贼为厉,以答明恩。”及城陷,贼将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眦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巡大骂曰:“我为君父义死。尔附逆贼,犬彘也,安能久哉!”是日被害。(《旧唐书》)

臣光曰:为人臣者,有死无贰。希烈1等或贵为卿相,或亲连肺腑,于承平之日,无一言以规人主之失,救社稷之危,迎合取容窃富贵;及四海横溃,乘舆播越,偷生苟免,顾恋妻子,媚贼称臣,为之陈力,此乃屠酤之所羞,犬马之不如。倘更全其首领,复其官爵,是谄谀之臣无往而不得计也。彼张巡之徒,世治则摈斥外方,沉抑下僚;世乱则委弃孤城,齑粉寇手。何为善者之不幸而为恶者之幸,朝廷待忠义之薄而保奸邪之厚邪! (《资治通鉴》)

          【注】:1希烈,李希烈,唐代高官。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志高迈,略细节                 细节:细小的、无关大体的行为

B.或以困厄者,倾赀振护无吝       归:回来

C.又相持累月,贼转炽             锋:攻势

D.及四海横溃,乘舆播越             乘舆:皇帝乘坐的车子,借指皇帝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或劝一见,显用

        若属皆为所虏

     B.臣虽为鬼,誓贼为厉

        子弟角,无不胜

     C.禄山于雍丘北置杞州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求谋臣

     D.迎合取容窃富贵

        穷予生之光阴疗梅也哉

1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张巡刚烈性格的一组

①以节义闻,或以困厄归者,倾赀振护无吝

②巡与单父尉贾贲各召募豪杰,同为义举

③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眦裂血流,齿牙皆碎

④乃列卒结阵诈降

⑤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

⑥我为君父义死。尔附逆贼,犬彘也,安能久哉

A.③⑤⑥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巡任清河县令,很有政绩,任职期满回京,他不满杨国忠的行为,不愿作朝官,又改调到另一个县当县令。

    B.张巡与贾贲带领众人冲入雍丘,杀死了安禄山手下令狐潮的妻子和儿女,并坚守雍丘数月,令敌寇伤亡惨重。

C.张巡与敌战,目裂齿碎。城将陷时发誓即使身死为鬼,也要与敌人对抗到底。

D.张巡的一生可用“义、勇、忠、烈”四个字概括,如果说调任真源县令之前主要表现出他的“义”,那么守雍丘的壮举,则是他“义、勇、忠、烈”的集中体现。

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那些在和平时期不长善救失,只图窃取富贵,一旦国家动乱,却变节偷生的卿相进行了无情的抨击。

    B.他认为对那些变节谄媚之臣,应该给以惩戒,否则正义难以伸张。

C.朝廷对待“缙绅而易其志者”和忠烈之士厚薄失当,对此司马光表达了一种愤愤不平之情。

D.司马光这段话与旧唐书》《新唐书的立意相同,目的在赞扬张巡的“义、勇、忠、烈”,同时告诫统治者,忠心者不在高高的庙堂,而在下僚。

 

 

 

 

 

 

 

 

第Ⅱ卷  (共105分)

四、(15分)   

16.把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我为君父义死。尔附逆贼,犬彘也,安能久哉!(3分)

       答:                                                           

      ②此乃屠酤之所羞,犬马之不如。(2 分)

       答:                                                         

17.阅读王安石的《孤桐》,回答问题。(6分)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①思解愠②,愿斫五弦琴。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②愠:疾苦,怨愤。

    1)请你用两到三个词语概括一下诗中所描绘的梧桐树形象的主要特征。

    2)诗人为什么要以“孤桐”作为本诗的标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1)                                                                  

   (2)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3)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哲学草

             谢文合

我是怀着十分钦敬的心情观谒这一带灌木的。

    它生长在我上班的路上,环绕着电视台大楼,蓬蓬勃勃的绿在蓝天下。云来共烟霭朦胧,日出与曙色交辉。涤风濯雨,承浴着星光与月光。刚见到它的时候是初夏。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只觉得它像一位大师,昭示着广博的意蕴,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便名之为“哲学草”。

    哲学草的叶子是对生的,每个叶柄托起三片小叶构成一个“品”字。平滑的叶面没有叶绒,不沾污一粒尘垢;圆润的叶边没有芒刺,不染指丝缕外来之物。清廉的叶子沐浴和风蕙露,汲纳天地之正气,酿成养分输给自己的母体。纤嫩的方枝棱角铮铮,不随狂风伏偃,不受暴雨播弄。圆融的主茎向四方分披枝桠,接受八面来风;天光云影,兼收并蓄,养育得枝叶葱葱茏茏,烈日下不萎黄,晨露里不浅褪,和和谐谐的一个整体。是造物通于古人之心欤,抑先哲有启于大自然之点化?儒学矢向于社会和谐,主张立身以品,智圆而行方。哲学草懿范彬彬,集品、圆、方于一身,通体文章,圣意备焉。

    百草丰茂季节,哲学草顺承天时,自由地生长着,嫩枝渐渐伸展到楼窗护栏的半腰。面对着钢铁寄托,它毫无攀附之意。长到一定高度,便曲俯下纤腰向地面披拂,画出美丽的枝叶绿弧,在大楼四周形成一围绿瀑,葳蕤着劲力不竭的灵动,拱天揖地,谦和地自立于大自然之中。既没有因护栏毁折而累及的零落之虞,亦无木秀风摧之忧。实乃“谦受益”者也。哲学草无所恃,所以无所失;无所怙,所以无所惧。盈虚相济,忧乐不牵,俨然道家风范。

    草木摇落之秋,哲学草不拒天取,把一片片叶子交给西风。遒劲的枝茎方圆交会,曲直相酬,款款地走进冬天,怡畅地掬霜揽雪,又是一派风度。它根部的土实实的、平平的,几处微浅的凹痕,是雨水潴留的记录。可知它的根是往土壤深处扎的,这也是它凌冬不死的原因。根本乃草木之心,草木失其根本便失其心。哲学草本一平凡草木,只缘心许大地,所以能固守一方热土。《华严经》里有一个偈子:

    学道先须细识心,细中之细最难寻。

    个中寻到无细处,始信凡心是佛心。

凡心佛心,实乃一心。只要秉持一心,立足之地即为灵山。

    哲学草给我昭示了弥足珍贵的儒心、道心、佛心。然而,我仍有所憾,其犹如我心仪已久的女郎,我更急于一睹她俏丽的面庞。立春刚过,冰雪洁白的裙裾还翩拂着料峭的寒风,一串串细小的黄蕊已经初点春光,皴染上枝头,没几天便绽放成灿灿的金斓。梅花快要谢了,别的花还没有开,哲学草的花就开放在这个时候,像女娲补上了天的罅隙,使大自然变得完美无缺。它的花期不长,引得众芳踏上春畴,便功成身退,又变成一带绿围。堪合天地之德、四时之序。“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分明一方中国文化的玉版。

    情之所之,赋得《相见欢》一首:

        落梅倦了冬风,细云轻。初捻霞光谁倩,绘芳畴。川也静,树也静,陌园清。

忽得晨曦边上,绽春情。

    有一天,学生问我:老师,知道它的名字吗?”“哲学草。”“不对,迎春花。”“迎春花?这就是迎春花!”——华夏皆生,而以冀州为盛。原来,我的哲学草不仅仅是一位布道者;还是一位普济天下之苍生者。

                                             (《散文》2003年第9期)

19.迎春花本是自然之物,作者却赋予它儒学、道学、佛学的哲学境界,并给它命名为“哲学草”。(1)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分别指出迎春花与儒学、道学、佛学之间的相似点;

2)请你模仿“哲学草”这种独特的命名方式,任选一种事物,给它命名(如“聪明泉”),并简要说说这样命名的理由。(6分)

答:(1                                                               

                                                                          

                                                                         

2                                                                

                                                                              

                                                                              

20.作者既已赋予迎春花以儒心、道心、佛心,却又说“然而我仍有所憾。请说说作者“憾”在何处。(4分)

答:                                                                     

                                                                          

                                                                         

21.本文的语言典雅凝练,别具书卷气息。请你先举几个能说明这一特点的例子,然后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作者采用这种文笔的理由。(4分)

答: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以指称事物的“它”来指代哲学草,结尾却充满感情地称迎春花为“我的哲学草”,这种转化表明了作者对哲学草所代表的人生境界的倾慕。

B.全文以草喻人,托物言志,处处写草,而又笔笔写人,可见出作者高雅的文化趣味和高尚的精神追求。

C‘迎春花?这就是迎春花!’——华夏皆生,而以冀州为盛。”这句话中的破折号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D.作者情之所至,即赋《相见欢》一首,主要抒发了作者见到料峭寒风中的梅花的欢欣之情。

E.本文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写迎春花,但不从春天落笔,而以春天收尾,这样安排的用意在卒章显志,揭示迎春花的独特精神。

 

六、(12分)

23.将下面的长句改成三句以上的短句,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不得改变原意,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以使前后连贯)(4分)

黑洞是原质量比太阳大40倍以上的恒星在超新星爆炸中结束生命后留下来的致密星核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坍缩而成的一种暗天体。

答:                                                                     

                                                                          

                                                                         

24.下面的话是围绕唐诗的成就而展开的,但两段话在语气上不连贯,请你在横线上写出必要的过渡性句子,使两段话连贯起来。(4分)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唐诗的数量浩如烟海。在唐代,古体诗大放异彩,近体诗异军突起;诗人辈出,流派纷呈,杰作层出不穷。唐诗的艺术水平确乎达到了后难为继的高度,对以后的诗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盛唐时期,唐代诗坛可谓群星璀璨。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的半个世纪中,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贺知章等一大批杰出诗人把唐诗的天空装点得光辉灿烂,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双峰并峙,将中国诗歌的发展推向顶峰。

25.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补写对联。(4分)

四川乐山凌云寺,相传是苏轼年轻时读书之处,据说苏轼少年时,在父亲的指导下,博览群书,常受人称赞,因此不免年少气盛,曾在门前贴下一副对联道:“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不久有一白发老人持一小书前来请教,苏轼接过一看,不觉一惊,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老翁笑着说:“还望博学的小苏赐教。”苏面红耳赤,连连说道:“请老前辈原谅,小生一时狂兴。”苏轼赶紧在原对联上下联的前边分别加了两个字,使得这副对联的思想境界和情趣绝然两样。

苏轼是补的哪几个字呢?请你也来改一改,补全这副对联,表达苏轼后来想要表达的意趣。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七、(60分)

26.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认为:“孤独的坏处就算不是一下子就被我们感觉到,也可以让人一目了然;相比之下,社交生活的坏处却深藏不露:消遣、闲聊和其他与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巨大的、通常是难以弥补的祸害。青年人首先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

   叔本华这样谈“孤独与幸福”固然值得玩味,不过你也许有自己的观点、经历或感悟……

   请以“孤独与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2)以《人生只需一杯茶》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最后更新[2004-2-18]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