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文人画,由于文化背景的变易,已经陷入文化缺氧的困境,并影响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分析了出现困境的原因,指明了走出困境的出路,对文人画的继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文人画 传统文化 文化危机
近一个世纪来,文人画逐渐从中国绘画的主流位置上退了下来,已经被严重边缘化。其自身综合水准大大降低,诗书画融通的创作传统后继不接,学术地位逐步丧失,不仅在文化层面出现缺氧的困境,更将影响到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文人画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它的创作传统是诗书画融通一体化。所以,文人画文化缺氧、学术价值降低,不单是文人画自身的问题,它反映了中西文化几度交融后,当今文化生态中西失衡和传统文化土壤流失对文人画的影响。这实际上涉及到传统文化土壤保护、重建和断层重整的重大问题。
一、文人画的兴与衰
宋代以来,文人们介入绘画并在绘画中融入文人的思想、才情、审美和技艺,使之成为了一种诗书画融通的、能直观表达文人思想情感的艺术体式,这就是文人画。文人画崇尚写意不重写实,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曾长期处于中国绘画的主流地位,深受国人喜爱。直到20世纪初,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随着千年帝国的崩塌,古老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一度被视为国家和民族落后挨打的的根源、发展新文化的绊脚石,文人画亦难逃厄运。首先发难的当推康有为,他站在文人画倡导者苏东坡的对立面,极力反对写意,力批文人画,主张回归写实道路,尤其强调中西融合。他认为推崇写意是导致中国画衰敝的原因,对于文人画,他的主张就是“弃”。①这一观点又被陈独秀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大肆发挥,而深受康有为思想影响的徐悲鸿等人也在美术教育界极力提倡和实践用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这些都给文人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康有为砍倒了苏轼树起的文人画旗帜,成了文人画的掘墓人。 审视当今的文人画,从文化层面、审美层面和技术层面来说都已出现威胁生存的问题。首先是文化层面:当今文化已经西化,传统文化出现明显断层,文化土壤的变易已使当今知识分子难以具备足够的国学修养,更不要说产生传统意义的文人。因而,建立在传统国学基础之上的文人画,由于难以提高其文化含金量,已经成了一具空壳,徒有虚名。其次是审美层面:精英文化的边缘化,文人审美趣味被大众俗文化审美趣味所淹没和消解。再次是技术层面:随着科技的发达和电脑的普及,书法已经失去适用性,自身生存境况维艰,加之当今美术学院没有充分重视中国画教学的特殊性,用素描取代了书法在中国画中的造型基础地位,更使文人画失去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二、文人画陷入困境的深层原因
当然,今天文人画陷入困境与危机,出现边缘化、非学术化的境况,不能归罪于某一人或某些人的学术观点。究其根本,应属历史使然。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在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下,中华民族面对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必须作出的一个选择。但由于过于激进,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不够,犯了“倒脏水时把澡盆里的孩子也倒掉了”②的错误,因而造成对传统文化传承机制和传承规律的破坏。今天,靠传统哲学、诗词文学、书法等传统文化滋养的文人画营养不良、生存维艰,与当代知识分子没有系统地接受过传统文化教育不无关系。他们所受的文化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已全面西化,尤显重技轻文,自然跟过去的“文人”有很大的差别,诗书两项既不能“兼能”,当然更谈不上像传统文人那样,在其画中融入修身养德的传统哲学思想、文学化的生活趣味与恬淡虚静的情感。文人画沦为匠画、走向商品化,已成为不争事实,失去学术性、文学性与艺术性也成为必然。因而,挽救文人画,化解文人画的文化危机,其关键是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的重建和传统文化断层的重整。 就对中国古代文人产生深远而又广泛的影响而言,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传统思想文化和古典诗词文学。这从古代私塾教育的内容即可见一斑,诸子哲学和历代优秀的诗词歌赋、文章几乎是学童必诵的功课。中国古代文人几乎人人都深受传统思想文化和古典诗词文学的熏陶,这是文人画产生、发展和辉煌的文化背景和先决条件。
三、走出困境的出路与策略
今天,提高文人画的学术与文化含量,使之走出困境,只有首先解决文化层面的问题,才会出现文人。有了文人,审美层面才谈得上有文学化的审美趣味。这是维系文人画传承的先决条件,是解决文化层面问题的关键所在。当然,技术层面,也不能忽视书法在造型和笔墨上的基础作用,用素描代替是违背其规律的。 解决文化层面的问题,首要是修复传统文化传承机制,重整传统文化断层。当然这不仅是学术上的事情,也涉及到意识形态问题,因而需要得到国家与政府的支持。倘若教育界、国家教育部门形成共识,在中小学实行一定范围的改革,根据传统文化的传承规律,适当保留传统文化的教学;允许或帮助建设一批中式学校(仿照旧式私塾和书院的教学方式或稍作改良);高考进行相应改革 ;高等教育中增设一些如国学(文史哲)、艺术(中国书画、戏曲、音乐)、体育(武术)等独立院校,使整个传统文化生态成为一个能自身循环、维持传承的系统,这样其传承机制才能得以修复,一些有价值的东方文化宝藏才会再放光芒。 长期以来,国人对外来文化一直关注较多,对于自身文化传统或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研究则日显欠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的语言、音乐、绘画,都有自己的规律,过去说中国画不好的,无非是没有把自己的东西研究透,以为必须用西洋的画法。当然也可以先学外国的东西再来搞中国的东西,但是中国的东西有它自己的规律。”③在经过西方文化洗礼一个世纪后,人们发现,这一观点照样适合今天的情形。由此可见,经过百年沧桑的传统文化,其传承方式、机制与规律已为今人所陌生、忽视。对它加强研究已成当务之急,这既是包括文人画在内的传统文化走出困境的良方,也是当今文化界、学术界义不容辞的责任。
注释: ①丁荣泉:“五四美术革新运动对文人画的影响”,《艺术探索》,2006.1。/②张凯:《中国文化史》,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2,第48页。/③《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 北京,1986,第748页。
丁荣泉吉首大学美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