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25日报道,夺人性命、毁人家园的 “莫拉克”虽然隐去,但它所带来的伤害对灾民来说可能是终生之痛。
岛内媒体连日刊登文章反省这场风灾。媒体指出,过去与天争地,一直强调开山辟土、拓荒山为良田的功绩,从高冷地带的蔬果到险坡恶水边的集居,都算是“台湾奇迹”的一部分,过度开发的隐忧始终存在……此时此刻,需要在现有的环保趋势下做出前瞻性的设计。如果还用竭泽而渔的开发手段,或以“四轮传动吉普车没有到不了的地方”作为宣传口号,那好山好水就要一次次在自己手里变成“好危险”!
《联合报》社论指出,大禹治水方法是疏导重于防堵。 “莫拉克”对过去数十年的水土政策投下了否决票,那种“今年淹水、明年重建、后年再淹”的治水方法,大禹在4000年前就已否定。但我们在倒塌于知本溪的金帅饭店的同一侧,却发现了37年前遭“那拉”台风淹埋的 “宝岛特产店”残骸。建造金帅饭店时早忘了已被淹埋的“宝岛特产店”。现在,不迁村的还是不迁村,还是要就地重建,岂不是又要把新的建筑建在金帅饭店的废墟上?文章提醒,“莫拉克”令南台湾山河破碎,在全岛上下为灾后重建忙碌之际,可能更需认知,在地球暖化的影响下,台湾未来将面临比 “莫拉克”更有破坏力的台风,故必须下决心有所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