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名画《呐喊》记录火山爆发?》
     阅读次数:2610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名画《呐喊》记录火山爆发?

名画呐喊记录火山爆发?

 

《呐喊》是表现主义艺术大师蒙克的成名作

  《呐喊》和《月亮升起》是绘画史上的两幅名作。最近科学家经过调查惊讶地发现,两幅画中表现的场景真实地记录了历史上曾经发生的火山喷发和天文变化,并非艺术家的凭空想象与发挥。

  《呐喊》描述的是一个真实地质事件?

  《呐喊》是挪威艺术家爱德华·蒙克创作于1893年的名画,画中一个鬼一般丑陋的人物双手捂着他扭曲的头,张着嘴叫着。背景的天空上布满火焰和血一般的红黄色。

  爱德华·蒙克出生于德国慕尼,是一位表现主义画家和版画制作者。蒙克绘出了许多令人恐怖的情景,包括他亲姐姐的死。有些艺术批评家认为,该画中的血色和橘红色的天空揭示了画家本人的极度痛苦。但最近,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天文和物理学教授堂·奥尔森这样认为,当时的天空颜色也许是真实的,而不是某种象征。

  堂·奥尔森相信,《呐喊》一画描述了发生于121年前的一个真实的地质事件。最近,奥尔森和同事鲁塞尔·杜彻等常爱用科技手段破解艺术品中的谜。奥尔森仔细研究《呐喊》时,着重它的天空背景。奥尔森说,一般人看此画时都注意画中人的面部表情,但是他作为天文学家的职业本能,让他注重当时的天空是不是真实。

  奥尔森从一本杂志中得知《呐喊》是从一个真实的情形得到灵感而创作的。爱德华·蒙克写到,“我和两个朋友在路上散着步。当时,太阳落山,天空变得血般红。我站在那里,斜靠着栏杆上,血样红和火舌般的云彩笼罩着这个城市。我的朋友继续向前走着,而我却依然站在那里,感到格外焦虑,我感觉到一种强大的呐喊声穿过空中。”奥尔森对此种情况有一种可能的科学解释:火山爆发。不是别的火山,而是印度尼西亚的克拉卡托火山,此时是1883年8月26日至27日。

  绘画作品和自然灾害间有种微妙联系。

  克拉卡托火山是有史以来喷发的最大的火山之一。它曾将6平方英里的岩浆、灰尘等喷上天空。它的巨大震动波及到约4800公里以外的地方,且引起了9次巨大的海啸。奥尔森说,该火山把大量的物质抛入高空,最为精细的粒子可在空中漂浮一年之久,反射和过滤阳光,并将天空染成火红色。从1883年11月到1884年2月,挪威的天文学家和报纸报道了克拉卡托火山造成的天空火红的情形。但是,爱德华·蒙克直到1893年才画了《呐喊》。距1883年已有10年了,难道这幅画与火山爆发真有什么关联吗?

  奥尔森说,针对这一问题的答案有两点:《呐喊》展示的是挪威的克里斯蒂安尼亚(今奥斯陆)城的景色。蒙克在克拉卡托火山爆发并造成天空火红的情形时,他在该城吗?而他所做的画展示西南方向,强烈的颜色会出现那里吗?

  为此,奥尔森和他的同伴随即前往挪威寻找答案。在奥斯陆,他们发现了一张展示了《呐喊》这幅作品中道路的旧相片,甚至发现上面有与画中同样的栏杆。他们还发现了一张于1885年画的《呐喊》的草图,这些线索表明,蒙克见到了克拉卡托火山喷发给当时的克里斯蒂安尼亚(奥斯陆)造成的火红的天空。

  最后,奥尔森和他的同事也一样走在可了瞭望整个海港的道路上。奥尔森说,确切地说,《呐喊》展示了一个西南方向的天空。奥尔森相信,他们已经解决了《呐喊》一画中血色天空之谜。他说,这是一个真正的克拉卡托火山喷发造成的血色天空,是从当时叫利阿伯劳豪森的路上看到的情景。

  精确推算凡·高《月亮升起》创作时间

  荷兰著名画家文森特·凡·高离开人世之前创作的一幅画《月亮升起》,以艺术家特有的笔法以及生动的色彩,向人们展示这样一幅美景:金黄色的麦田上一轮明月冉冉升起;一个峡谷遮掩住月亮的一部分,一座农舍恰到好处地坐落在远处。这幅美丽画卷展示的是真实的还是奇异想象力的产物?美国天文学家唐·奥尔森承担对此谜的研究调查工作。奥尔森和他任教大学的物理学家卢梭·多斯彻等人,一起对《月亮升起》中的谜题进行研究。他们将研究目标确定为,凡·高在绘制这幅油画时,究竟是否真的见到了明月升起的特殊时刻:该画的组成部分———金黄色的麦田、晴朗的夜晚、峡谷后面的月亮,这些都是同时出现的吗?如果是这样,当时凡·高应该是直接在自然景色中作画了!

  从凡·高的信件看,这幅画是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小镇圣雷米创作的。凡·高到达这里的时间是1889年5月8日,而后在同年9月底将该画寄给了他的兄弟提奥。奥尔森的计算显示,在那期间的晚上,月亮以满月或接近满月的形态升起共15次。

  为调查该画中的其他情节,3人来到法国。在圣雷米,他们发现峡谷和农舍果然在那里,正像凡·高描绘的那样!如今,麦田已是一个大花园。奥尔森等人下一项任务,是以田野中的一个点作为参照点,确定峡谷的坐标。他们首先测量峡谷的仰角及方位,结果测得仰角为4度,方位是东南36度。奥尔森又查阅了1889年5月和同年9月间的天相记录,以确定那时每日月亮的圆缺。他们还比较了地球赤道、月球和其他天体位置的偏差,因为正是这种偏差导致月球在天空升落方位的变化。最后,他们查看了同一时间有关圣雷米城天气的历史记载。上述信息均输入一台计算机,计算机把凡·高能在此间看见月亮从峡谷升起的可能日期,确定为1889年5月16日或7月13日。

  奥尔森推测,作画日期不可能是5月16日,因为凡·高在5月给其弟写的一封信中提到,麦田非常绿。由此,奥尔森断定,凡·高看到月亮从麦田旁的峡谷上升起,是1889年7月13日晚上9点08分。

爱德华·蒙克
凡·高作品《星月夜》

世界名画《呐喊》挪威遭劫

 

--------------------------------------------------------------------------------

 

http://www.sina.com.cn 2004082408:06 天府早报

 

  两名枪手大白天冲进美术馆,没费一枪一弹抢走价值7000万美元名画后轻松逃走

 

  两名蒙面匪徒22日上午持枪闯入位于挪威首都奥斯陆的蒙克美术馆,在光天化日之下,将这位20世纪表现主义艺术大师的两幅代表作品强行抢走,其中包括那幅绘有“痛苦尖叫人形”、被誉为世界经典绘画巨作的《呐喊》。

 

 

  UC免费发短信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谁最美超值大奖等你赢   随身携带的奖牌榜 

 

 

  蒙面匪徒从容得手

 

  22日上午11时左右,徜徉在挪威奥斯陆蒙克美术馆的游客以为恐怖袭击降临到了自己头上:两名蒙面持枪的匪徒冲进了美术馆。“他们戴着黑色面罩,用一个看上去类似手枪的东西胁迫一名女保安蹲下。”一位名叫察约娃的参观者告诉挪威通讯社记者。

 

  “两或三名劫匪用手枪胁迫工作人员把《呐喊》与《圣母》交给他们。”奥斯陆警方发言人瓦尔说,劫匪一边用枪指着工作人员,一边将两幅名画带出藏馆,爬上了一辆等在馆外的汽车,很快消失无踪。15分钟后警方赶到案发现场,游客们则被带到画廊的咖啡室压惊。1小时50分钟后,画廊周围戒严,25名目击者在馆内依次接受问话。一架直升机在画廊上空附近盘旋,密切关注案犯行踪,挪威各机场和边境出入口均严阵以待。“没有人员伤亡,逃逸车辆是一辆奥迪A6,我们正尽一切手段搜寻案犯。”瓦尔如是说。

 

  安全措施形同虚设

 

  劫匪的轻松得手让人们对美术馆松懈的安全措施颇有微词。卡斯唐告诉法国广播电台:“奇怪的是,除了保安人员,博物馆里没有其他任何保安措施,甚至没有警铃。”他说:“这些画仅仅用金属丝挂在墙上,只要拉重一点儿,金属丝一断,画就到了你手中。我看见其中一名歹徒就是这样做的。”

 

  事实上,奥斯陆国家美术馆的蒙克名作《呐喊》已于19942月被盗过一次。调查者称,当时盗走名画的歹徒试图向挪威政府勒索高达100万美元的赎金。当然,后来他们一一落网,一毛钱也没有捞到。

 

  名画能拍出7000

 

  蒙克代表作《呐喊》共有4个版本,蒙克博物馆收有其中两幅,一幅在私人收藏家手中,第四幅展出于挪威奥斯陆国家美术馆。“4幅画都是蒙克画的,而且都一样是无价之宝。”蒙克博物馆发言人克里斯托弗森在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说,“谁也没有权利和资格将它们标价出售。”

 

  据挪威最古老的拍卖行布洛姆奎斯特精品艺术拍卖行的经理福斯伯格估计,若在正规市场上,《呐喊》大概能够拍卖出6000万到7000万美元的价格。他说:“劫匪很可能会(像上次那样)以将画送还为条件,勒索赎金。”

 

  不过,很难说这一次两幅名画还能如上一次一样幸运。有消息称,事发不久,在城市另一角发现的破碎画框显示,这两幅画已被劫匪从画框中切割下来。(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作品欣赏

 

  人类自身孤独和焦虑的呐喊

 

  挪威画家爱德华德·蒙克(1863-1944)是现代表现主义的创始人。1890年,蒙克开始着手创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系列作品“生命组画”。这套组画题材范围广泛,以讴歌“生命、爱情和死亡”为基本主题,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揭示了人类“世纪末”的忧虑与恐惧。蒙克在1893年所作的油画《呐喊》是这套组画中最为强烈和最富刺激性的一幅,也被认为是西方第一幅表现主

 

  义画作。画面主体是一个瘦骨嶙峋的人站在桥头呼叫,背景湖面

 

  上有两只小船,两个人影从桥的远处走来。整个作品给人以凄

 

  凉、恐怖之感。这幅画是蒙克作为表现主义艺术大师的成名作,也是世界经典绘画作品之一。《呐喊》反映了存在主义者对人类

 

  自身孤独和焦虑的呐喊:表现出在工业社会潮流的席卷下,对个

 

  人的渺小、心灵的机械化、理性的泛滥和科学主义的霸权等严重

 

  的不安和反抗,试图从这种现代性笼罩的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

 

 


最后更新[2009-9-5]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