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语文周易
文章标题: 《因为语文味,所以程少堂(《语文世界》封面人物)》
     阅读次数:1493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因为语文味,所以程少堂(《语文世界》封面人物)

(堂按:承蒙北京《语文世界》杂志编辑部盛情相约,邀我做该杂志2009年第9期的“封面人物”(封二)。以下是根据《语文世界》编辑部的要求我提交的稿子,也是该杂志编辑部的定稿。拙稿当然没法脱“自我表扬”的窠臼,但是决不按全中国语文杂志“封面人物”文章的既有套路来写。另类吗?另类!不另类我写它干吗?)

 

封面人物文章

因为语文味,所以程少堂

 

程少堂

 

 

                             (一)

 

2009年,是程少堂的知命之年。

以前, 偶尔从报纸上看到有新闻标题道“某老汉”如何如何,待细看新闻内容,始知彼“老汉”才五十出头,于是乎马上理论联系到自己:如此说来,俺程少堂不也成“老汉”了么?赶紧照镜子,仔细端详, 自我感觉怎么也不太像老汉啊!不料打击接踵而来。话说北京教育学院有位年近古稀的退休老教授,被深圳一家中学“返聘”驻校指导学校教研工作,老先生由于工作关系和程少堂较熟,一次在程少堂单位办公楼电梯间二人邂逅,互相寒暄之后,老先生忽然问道:“你今年多大?”程少堂告知进五十了,老先生叹道:“也是老人了。”

这是程少堂第一次被人说成是“老人”,心里自然咯噔了一下。

可是,嗨,五十了就一定是“老人”了么?

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在自传《我的伤感的人生旅程》序言中说:“如果问什么是青春的定义,我的回答是‘思索、烦恼、迷惘’便是青春。那么不管活到什么岁数,即使是五六十岁,也还是有着太多的思索、烦恼、迷惘的。这五六十岁也能说是青春吗?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一个人如果失去思索,烦恼与迷惘,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话,那么他的青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结了。”据此,渡边淳一认为“自己至今也还正是青春常在”。根据渡边淳一的定义,程少堂认为自己当然处在“青春状态”,因为他有太多的思索、烦恼、迷惘,不安于现状,以及想要更进一步有所作为。且看程少堂的诗作《五十吟》。

五十吟

余于今年五月上旬五十已度(非初度),因作诗以自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与人相比,此生已赚

今日即死,可以眼闭。

死则死矣,不死则继;

有继必成,只争朝夕。

十年一剑,悟其妙谛

劬兮劳兮,辉生熠熠。

假我十年,再铸一剑;

如琢如磨,此剑超逸。

假我廿年,身气合一;

匍兮匐兮,如虎添翼。

假我卅年,两剑归无;

呦呦鹿鸣,鼓瑟吹笙。

注:①中外许多名作家活的年纪都不大,如契诃夫44岁,普希金38岁,叶塞宁30岁,杰克·伦敦40岁,莎士比亚50岁,雪莱40岁,拜伦36岁,徐志摩34岁。与这些伟人相比,我是,痴活了。

②指“语文味”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2009517日郑州讲学返深当日草成)

 

十年磨一剑,霜刃已曾试。程少堂之所以十年来“执着如怨鬼,纠缠如毒蛇”地进行语文味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目的之一,就是企望保持这种不断进取的人生青春状态。

 

                                 (二)

尽管程少堂自觉心态年轻,没有觉得老,但他还是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即按照国人的人均寿命,五十岁,已是“月到中秋日过头”了。人生已过“泰半”了啊。

年过半百,就会不时思考死亡,思考“向死而生”的问题。

但是程少堂思考死亡,并不是从五十岁才开始的。

    最近,程少堂看了一篇描写亲人死亡的文章,颇受触动。作家在文章中说:

 

    一个人在年少的时候,也可以完全不去理会死亡这件事,因为前面的亲人还多,感觉上跟亲人们消失的世界隔得还远。

    但走在前面的亲人不经意间在减少,他们走着走着,突然就离开了道路,消失在黑暗中,仿佛路上有一道看不见的线,人一踏过去就不见了。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前面已经空无一人,你将独自面向未来,你仍然看不见那道线,你不知道它在那里等着你。而那让亲人们消失的世界,却已在前面无边无际地铺开,你已是一个人,你孤立无援,你知道了独自看护自己是多么困难。

亲人的消失,实际就是你的世界的某一部分的消失。你失去了祖父、祖母、姥爷、姥姥,还将失去父母、兄长,直到失去自己。……

 

     是的, 亲人的消失,实际就是你的世界的某一部分的消失。

 也许是由于天性敏感,也许是由于特殊的情感经历,数十年来,准确地说是从童年时期祖母爹去世开始,程少堂就时时追忆已经消失的亲人,指望逝去的亲人能在自己的文字中复活。

    在程少堂的精神世界中,祖母爹——他的精神祖母,是他亲眼见着的至亲的亲人中最早失去的一位,是他童年的精神世界中最重要,同时又是最早坍塌的一部分。今年的328日,是祖母爹去世39周年忌日,这天凌晨,程少堂用心血写就了一篇感人的悼亡诗《如果》:

如 果

——祖母爹去世39周年祭

如果当时就有一部相机,

我一定会一定会永远留下你的容颜。

(可是你从没有照过一张照片)

 

如果当时就能买上一个苹果,

我一定会一定会请你把它整个吃下。

(可是你从没有吃过一次苹果)

 

如果当时就有一支数码录音笔,

我一定会一定会让你的声音和我永远相伴。

(可是你的声音是多么遥远)

 

如果当时就能开上轿车,

我一定会一定会载着你周游四方。

(可是你连自行车都没有坐过)

 

如果当时就有一部索尼摄像机,

我一定会一定会让你的一举一动常在我眼前。

(可是这些只能在梦中实现)

 

如果当时我能坚韧等待49天,

也许,也许你的眼睛就能够一直看见光明,看见我。

(可是我当时没有能克制住等到49天)

 

如果我能把你的辣椒炒茄子多吃几碗,

我今天就不会对它们那样思念。

(可是当时我没有吃够)

 

如果在寒冷冬夜的床上我能多抱抱你的小脚,

我今天就能感到更多的温暖。

(可是我当时睡觉喜欢翻身)

 

如果不是你天天教我“儿啊要争气”,

我今天很可能很可能没有一丁点儿出息。

(可是你没有机会看到我今天有多棒)

 

如果思念是一条不竭的小溪,

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五天的思念

不就是一条波涛汹涌的河流?

 

如果思念是一棵稚嫩的树苗,

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五天的思念

不赛过一片莽莽苍苍的森林?

 

如果思念是一颗闪烁的星星,

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五天的思念

就是那璀璨浩瀚的星空!

 

爹!

我是你的儿少伢*

                      

爹!

爹!

我是你的儿少伢!

 

爹!

爹!

爹!

我是你的儿少伢!

 

我想你!

我想了你想了你想了你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五天!

我知道,我知道,爹,你,也想了我,

想了我整整三十九年!

想了我整整整整三十九年!

 

*注:爹生前疼我时最喜欢用“我的儿”称呼我,平时喊我多用“少伢”。“伢”字在湖北新洲方言中读音不是“ya ”而是接近“ea,“哑巴”的“哑”,“鸭子”的“鸭”,“树丫”的“丫”,“山崖”的“崖”,也都和这个发音相近。

(为纪念我的精神祖母祖母爹去世39周年而作;2009328日凌晨写于深圳市益田村。)

 

    程少堂十年来“执着如怨鬼,纠缠如毒蛇”地进行语文味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原动力之一,就是他相信,经过他的努力,好像祖母爹这样对他的品性乃至一生产生深远影响的却已消失的亲人定能在他的文字世界中复活,他的精神世界中那已然坍塌的部分,在语文世界中可以完美地重构。

 

 

                                        (三)

 

有学者认为,人的最大苦恼,人的最深创伤,乃是人终有一死的意识。哲人们说,死的意识比死亡本身更令人不安。死只有一次,死的恐惧却伴随人终身;死亡本身或许并没有太大的痛苦,但意识到自己必有一死,却成了人生最大的苦恼。

程少堂对这些观点深信不疑,并且执著于寻找超越这种恐惧的理与道。

程少堂是一个死亡恐惧很深的人。这种死亡恐惧成就了他的创作冲动,成就了他为自己打造一块(非一座那么大)非人工的纪念碑的冲动。

这块非人工的纪念碑,就是“语文味”啊!

对,就是“语文味”。

程少堂的女儿在大学念的是建筑设计,现在悉尼大学念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学位。他跟女儿开玩笑说:“养你这么大,我没别的要求,只希望在我死后你设计一个墓碑啊!我给自己写了两个版本的墓志铭或碑文, 一个雅一点:‘斯人虽已逝,语文味长存!’一个幽默一点:‘朋友,语文味收进词典了吗?’我倾向于用后者。”但是有时候程少堂又表示倾向于用前者。程少堂还跟女儿说,老爸这辈子没其他的财富给你留下,只留下“三个一”——第一个一,给你买了一房书,这些书你要就要,不要就在我死之后,搬到我坟头一把火烧了;第二个一,一个词,语文味,这个词是我对中国语文界的一个独到的贡献,可能会收进词典,你到时给我刻在墓碑上;还有一个一,就是一本书,这本书不是小打小闹豆腐块的汇集,而是一本有独特体系、理论上成一家之言的专著——《语文味研究——中国语文教学美学新体系》,我死了后要用这本书当枕头!程少堂还仿陆游的《示儿》写了一首《示女》诗,是这样写的:“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新辞通。‘语文味’进词典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除了“斯人虽已逝,语文味长存”和“朋友,语文味收进辞典了吗”之外,程少堂最近又草拟了两条“程少堂墓志铭”或碑文供自己选择,这两条是:

 

3)因为语文味,所以程少堂。

4)语文味是他永远的纪念碑。

 

     以上四个版本的墓志铭或碑文,程少堂都很喜欢。

很喜欢,因为它们都包蕴着“语文味”,因为“语文味”已经和程少堂的灵魂融为一体,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因为“语文味”就是生在程少堂脚下的一条路,一条承载了他的青春理想与生命意义的探索之路,一条要用他的毕生精力不息奋斗的精神之路。

 

     但是四个版本的墓志铭或碑文,到底哪条会被选中呢?程少堂说:急什么,到时再讨论!

 

 

 

 

专家推荐文章

 

 

 

为什么是程少堂

——在《程少堂讲语文》首发式上的发言

 

陈建伟

 

    今天,《程少堂讲语文》一书的首发式在深圳龙城高中隆重举行。这本书是由教育部所属的语文出版社出版,由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先生领衔主编的“名师讲语文”丛书中的一本。如此高规格的著作问世,毫无疑问是一件值得赞叹的大事,因此,我谨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代表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中心,向程少堂老师同时也向深圳市中学语文教学界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语文出版社是我国著名的出版社,在广大读者尤其在语文界同仁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于漪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有“当代中国第一语文教师” 之称。因此,能够入选这套“名师讲语文”丛书,显然是一个语文教师莫大的荣誉。据我所知,这套丛书的遴选标准是很严格的,既要有理论,又要有实践。首批入选的16位作者,都是活跃在我国语文界尤其是活跃在教学第一线的具有重大影响的新生代名师。作为语文教育的同行,我在这套丛书中看到程少堂老师的名字,感到非常高兴。再看看入选作者的地区分布:北京2人,上海4人,河北2人,江苏3人,浙江2人,湖北2人,广东1人,我就更为我们华南地区特别是广东语文教学界出现程少堂这样的老师而自豪。

 

    据说,广东省的语文老师大约有六、七万人,毫无疑问,其中绝大多数老师是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劳动的,是为我国的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的。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庞大的队伍中,程少堂老师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这是我今天最想谈的问题。

 

    程少堂老师是经我推荐,获聘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专业硕士兼职导师的。综观他的教学研究成果,窥探他的专业历程,我以为在他的身上,有五个方面的精神是值得在我们语文教师中大力弘扬的。

 

 

 

     一是有理论。我这里说的有理论,还不仅仅是说他会写文章,而是说他经过长期的思考与发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那一套专业话语系统,也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语文味”。现在语文味理念已产生全国性影响。这不是一般的语文教师或教研员能做得到的。

 

    二是有实践。在我所知晓的同行中,程少堂老师可以说得上是一个能够在专业研究上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他把“做一个实践型的理论家”或“理论型的实干家”作为自己追求的最高目标。他不仅倡导语文味理念,而且坚持上公开课,是我们省内够胆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去引领广大教师的一名优秀的教研员。他的《荷花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等大型公开课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界产生很大影响。今天,他所以成为有全国影响的语文名师,跟他在坚持理论研究的同时坚持实践探索,有极其重大的关系。

 

     三是有理想。无论谁,要想做出一番事业来,没有理想是不可能的。程少堂老师在自己的书中阐述了他的理想,那就是“在中国当代语文教育史上留下一笔”。这个理想是很远大的。鉴于他的努力与成就,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会有这么一天,而且为期不会太远。

 

    四是有毅力。程少堂老师告诉我,他每年都要开几个通宵赶稿子。今年元月,《中国教育报》向他约一篇作文教学稿件,他就为此通宵写作。这篇文章在200821日的《中国教育报》整版刊出。说到他的毅力,我还想说说他买书的事。据他自己说,这20多年来,他坚持以买书为乐事,平均每年买书就得花一万元钱。到过他家的人,无不惊叹他的藏书之多的。我想,这恐怕也是有毅力的表现。

 

    五就是对语文的痴迷。热爱语文的人不少,但是痴迷语文的人不多,程少堂老师就是为数不多的对语文热爱得痴迷一个人。这一点我想深圳的语文老师比我更清楚。我曾就此事问过他,他说是的,他还说深圳很多语文老师都看出他对语文的痴迷,比如深圳市红岭中学特级教师胡立根就对他说过:“一般老师跟你不能比,你是对语文有些痴迷。”这种痴迷,大家从他刚才的发言中也可以看出来。我欣赏这种痴迷,因为它是少堂老师能够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做出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是广大语文老师应当效仿的一种精神。

 

    我今天就说那么多,一为向程少堂老师表达由衷的敬意,二为期待有更多优秀语文教师的出现。

 

    谢谢大家!

 

 

(陈建伟,华南师大文学院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广东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中心主任)

 

 

 

 

 

程少堂简介

 

程少堂,男,武汉市人,华南师大硕士生导师,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和核心人物,我国语文教学界“新生代”名师代表,粤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分册主编。由于在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和取得突出业绩”,被深圳市人民政府评为深圳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2008年开始享受“深圳市人民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被深圳市人民政府认定为“高层次人才”。

 

 

 

程少堂题词

 

通俗地说,所谓语文味,就是把语文课就得有趣些,有味些,好玩些。


最后更新[2009-10-1]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