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活动教案
第六单元 背起行囊走四方
翠圆初中部初二备课组 朱亦海
一.教学目的:
1. 读书与实践结合,锻炼能力。
2. 在旅游中观赏祖国大好河山,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 搜集有关名胜古迹的资料
2. 感悟对联语言的妙趣和文化韵味。
3. 选择感兴趣的一个景点,写一篇导游词。
4. 根据地图能制订旅游路线图。
三.教学难点
1. 组成小组,模拟实地旅游,做一个计划。
2. 互助合作,开展读书实践。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自然和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因而,在中华大地上,多样性的自然奇观和悠久的历史带来的丰厚文化遗产数不胜数。文化与自然的兼容并蓄是中国古老文明的基本特点。中国的世界遗产也正是这一观念的极佳反映。无论是名山大川,还是历史古迹,自然资源和入文资源互相依存,完美地统一与一体,这种自然与人文完美的组合已成为我国名胜古迹的独特魅力所在。
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大量的文章介绍我国的名胜古迹,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拓了我们的眼界。古人早就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为只有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出家庭,才能真正了解社会,才能对你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进行实践,才能获得真知。
(二)模拟旅游(分小组活动)
1. 每个小组选定一个自己去过或感性趣的旅游景点。
2. 查阅这一旅游景点的相关资料。
3. 一位同学负责写一篇导游词。
4. 其他同学负责找图片,做旅游指南。
5. 找出旅游景点的对联,互相交流
(三)课堂作业设计
1.出一份手抄报。
具体内容:⑴旅游景点介绍。
⑵导游词、地图、路线图。
⑶图片、照片等。
⑷对联赏析。
2.名胜古迹对联考
在我国大部分旅游胜地,都可以剪刀精彩的对联,题咏,例如昆明滇池大观楼的长联。这些诗联,不仅概括出旅游胜地的欣赏价值,往往还形象地提供了历史、地理、文学、书法方面的许多知识,丰富了人们的旅游见闻。请你搜集与名胜古迹有关的诗词对联(重点是本省本地市的),分类编成名句名联集锦,在班上展览、交流。有兴趣的同学,不妨学写几副对联。
3.根据以上活动积累的材料和感受,写一篇游记,也可以写成书信、日记、对联等。要写清楚游览地点的风光景物特点,引起人们游览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