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有水千江月
—— 语文读写教学操作模式探略
深圳市海滨中学 彭宏云
一、好课的标准:千江有水千江月
课堂评价传统的观念认为,一堂课如果教学目标明确、知识内容正确、教学方法得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效果良好就是一堂好课。北京大学出版的周卫勇主编的《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一书认为“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教学策略与方法上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能力上教师展示了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就是一堂好课。我个人认为,对于一堂语文课来说,这些都过于宏观评价,具体的标准我们还可以结合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特点来考虑。程少堂老师说“评课者最愚蠢,上课者最聪明”。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这堂课究竟好不好,只有执教者本人才感受得最为真切,他自己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组织教学、目标达成和情感互动的高峰体验。凡是深谙语文教学艺术的老师都知道一个道理:“讲什么”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怎么讲”。所以设计一堂好课或者评价一堂课,通常可以关注这样几个要素:有没有知识的积淀、有没有方法的追寻、有没有情感的体验、有没有思想的碰撞、有没有能力的提升。突破了其中几点的语文课就是一堂好课。也有学者从操作层面上“有没有课堂的导学、有没有知识的构建、有没有自主的探究、有没有效果的测评”来界定。
不管怎么说,没有课堂的吸引,就没有真正的自主,没有教师精细的组织,就没有自主探究的高效。
二、有效的组织:自在飞花轻似梦
下面我就具体谈一谈个人在作文读写教学的操作部分的组织策略心得。
1、早读课,给学生一份营养早餐
深圳的早读课,一般25分钟左右,这个时间并不短。我和学生共同选好内容,编成比较简约的课件,每天一张,每周一更新,以古诗词、古文佳句等古典传统文化为主线,辅以名言警句美文经典等内容。活动由学生来主持,教师成为指导者和欣赏者。可以这样安排,首先由批改组长小结昨天默写得失,公布最佳10名和最后5名学生名单,把默写中的诸如错别字等问题集中说明,再根据早已计划的当日早读内容,用5到10分钟诵读,然后检查效果。这个过程15分钟可以完成,剩余10分钟就可以做一个美文赏读和积累,把常规的作文素材如雅词、妙句、美段、趣闻等结合起来诵读摘抄、结合大作文课来实施,每周一个专题,实现材料价值最大化。
2、阅读课,给学生一份精神大餐。
从阅读课的组织形式来看,一种是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读,一种是学生自己备书来教室阅读,一种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专题阅读。不管哪一种形式的阅读课,应该坚持的一项原则是,“不动笔墨不看书”,有阅读就一定有摘抄、读书笔记、读后感等以文字内容表现其阅读体验和收获的内容。所有的阅读课,应有的环节是:阅读内容选择,教师提出阅读要求,学生自由阅读,交流阅读感受。
3、语文课,给学生一些成长元素。
语文课的本体价值在于:积淀民族文化、丰富生存智慧、提高人生境界。积淀、体验、交流、创造是几个最关键的行为动词。语文课对学生写作的实际意义,就是要让学生在悟读表达的实践中增长智慧。悟读是基础,表达是关键;在悟读中习得,在表达中内化。要学生喜欢你的语文,就得让学生全面汲取成长元素,就得给学生一个丰盈多彩的语文世界。
4、写作课,给学生一扇灵动的视窗
这是我要谈的重点内容。进行一次完整的写作指导,应该有这样几个环节:
①学情调查(了解学生需要提升的作文能力是什么,这是设计教学目的的依据)
②教学构思(这堂作文课如何上才是高效的,这是合理设计教学流程的冥思酝酿)
③内容备料(哪些材料最能引导学生练习技法,这是教学选材的搜集和筛选过程)
④编写学案(根据学生认识和能力的发展水平设计训练方案,这是上好一堂作文课的核心要素,是师生共同活动的抓手)
⑤作文指导(上课,要在教师引导下实现学生的领悟、训练和表达水平的提高)
⑥写作训练(学生写作,可以和老师讨论局部创意包括用词等)
⑦作文讲评(作文后激励和指导)
⑧生成跟踪(学生后期修改或再作)
上好写作指导课的前提是备好例文,既要有片段,也要有完篇,体现典型性、代表性、趣味性、层次性特点。其次要设计好重点和思路,如果是“技法指导课”就应该按照例规法举三反一来进行,是“思路拓展课”就应该以不同角度的思路点拨和学生丰富多彩的想像训练为主,是“语言表达技能训练课”就可以语言鉴赏和仿写训练为主。教学重点明确后,再来设计教学思路就比较容易。第三要设计教师的语言,一是不能多,多了会占去学生思考和创作的时间,甚至会误促学生的思维类化;二是要优化,既要表现作文教学语言的美感,又能恰到好处的进行引导、点评和思维拓展。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课堂完篇佳作那是高难度,那也不是教师当堂指导的结果,师生的成就感体现在“见证教师指导后具有创新成分的表达水平提高”。作文指导课的共同要素可以有构思训练、语言训练、想象训练等内容。
上一堂作文技法指导课大致可以如下操作:
1、导入,明确本堂课的应达成的目标;
2、体验技法运用的妙处;
3、开展有梯度的思维和写作训练,可以考虑五个训练点。技法识辨,技法体验,思路拓展,单项表达,综合表达。
4、思维成果或表达成果展示,
5、拓展升华,
6、生成期待。
在写作指导时,语言呈现的方式和写作角度的提示是制约学生能力发挥的瓶颈,教师应该选用简洁、明了、易懂、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来表述,最值得重点设计的是思路拓展环节,我的体会是“找到一个角度就打开了一扇视窗,打开了一扇视窗,你的眼前就会出现一个丰盈的世界”。在课堂操作预想充分的前提下,甚至可对学生的点评语作预设,以增加教学语言的严谨和美感,恰到好处的刺激学生的表达热情。
三、多彩的训练:无边丝雨细如愁
以下是我作文指导实践中摸索出的几种比较有效的训练模式。
1、日记感言模式
这种模式是最为常规的模式,训练理念就是:留下痕迹,情境再现,培养习惯,丰富体验,厚积薄发,妙笔生花。一日一记,不拘长短。记录生活的轨迹,保持生命的弹性,记录特别地时刻,发表个性的感言。有人说写日记就好像开一列自己的火车,驰骋在真空的自我世界。写好读书感言,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思想的高度,表达旁征博引的流畅度。积累就如爬山,积淀有山高时,就会产生“一览众山小”的惬意。
2、模仿借鉴式
模仿是上天赐予人的本能,我们学习的许多真的、善的、美的东西都是值得学习的范例。学生最初的创作离不开借鉴和模仿,在作文训练的早期阶段(甚至所有阶段)应该把仿写当作重要的内容来训练,仿词、仿句、仿段、仿结构、仿创意。仿出美感,仿出新意,仿出一片新天地。
3、鉴赏批注模式
就是选用大量的美文、奇文,要求学生阅读,在字里行间批注自己的评点和感言。这种做法优点是:阅读的强制性,鉴赏能力的生成性,操作的简易性。这种训练利于学生基本写作技能尤其是语言表达创意方面的能力提升。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也有直接帮助。
4、情境训练模式
我所说的情境训练模式,不是指让学生到实际的自然或生活情景中去,亲历体验再作文的情境训练。是指站在文章立场、作者立场、个人立场去表达相应的文章“小节”的训练方法。最为典型的方法是,补写和对比。即提供残缺例文,让学生去补写,开头、过渡、主体材料、衬托材料、联想材料、叙事后的议论抒情段落、立意深化段落、结尾等,哪方面能力需要训练,就让学生补写哪个方面,反复训练,最后展示原文对比,分析学生所写内容在语言风格方面以及与原文表达的连贯性和与主题的一致性。补写可以多角度,对比不宜太早,太早容易束缚学生思维。这种训练模式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效果好、容易操作,利于培养学生作文思维的创造性、流畅性、新颖性和完整性。
5、修改提高模式
这个比较常用。但还有一种新方法可以尝试,即把学生原始病文印发全班,集中全班同学智慧进行诊断,典型问题集中解决,个性问题个性解决。
6、迁移融合模式
迁移组合模式,就是要学生把自己所积累的词语、名言、片段、故事、和自己的经历恰当融合。教师在文字呈现的比例和方式上提出要求,不能生搬硬套、强制粘贴,要做到灵活巧妙、化影无形。这种方式针对那些作文材料比较空乏、思路比较狭窄的学生适用性较强。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作文指导实是对语文教师劳动价值的诗意追寻。歌德说“你若要喜爱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只有让学生掉进语文读写教学的世界,你才能诗意的享受语文教学的价值!
2009年9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