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课题之窗工作室报
文章标题: 《曾绍平: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出处:岭南闲樵 编辑    作者:曾绍平   阅读次数:3271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曾绍平: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深圳市公明中学  曾绍平(13714152200

 

初中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让老师头痛的事。一方面因为古文的写作时间很久远了,文中的词义、句式、语言习惯等与现代汉语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学生难以理解;另一方面随着学段的提高,文言文课文的篇幅增大,特别是有些篇章里议论性内容比较多,学生读起来很枯燥,理解起来很困难;另外,许多学生存有一种偏见,觉得学习文言文没有用。因此,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难度很大。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本人做了一些尝试,感觉效果还不错。现在介绍给各位,希望能够有点助益。

一、用文言笑话导入课文    

晦涩的古文里往往藏着些短小的文言笑话,它们浅显易懂,很有趣味性。我在每节课前引入一个简短的文言笑话,先让学生读一遍,接着大家议一议,然后指明学生讲解大意。不一定要字字落实,讲大概情节就行。如笑话:

借茶叶

有留客饮茶者,向邻家借茶叶没至。每汤沸,以水益之,釜且满矣,而茶叶终不得。妻乃谓夫曰:“此友幸是相知得,留他洗个浴去罢。”

书符驱蚊

一道士,自言能书符驱蚊。市人信之,送钱请符,蚊为害如旧。因往诘之,道士问:“符贴何处?”答:“贴壁上。”道士曰:“可道不灵,必须贴在蚊背上,方有效验。”

读这样的文言笑话,能让学生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大大消除对学习文言文的恐惧与厌烦心理,进而产生对古文学习的兴趣,并能让他们愉快地进入课堂学习之中。

经过两个星期的训练后,我便提高要求,要求学生关注这些小笑话中出现的常见实词,并能从课文中找出例子来解释。如上文中的“汤”是 “沸水”之意,学生找来的例句有“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又如书”解释为“写”,与《陈涉世家》中“乃丹书帛曰”的“书”意思相同。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课内学过的词语解释课外的词句,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一个月下来,语文课前的文言笑话成了学生特别期待的“节目”。

二、穿插成语小故事

成语以其固定的形式、凝练的语言、稳定的意思一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很多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文言小故事。在学习文言文时,适时讲个与课文有关的成语小故事,既能增加学生的成语知识,更能消除他们学习古文的疲劳,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如学习《咏雪》时,我引入了《世说新语》里的另一个故事:

晋朝的桓玄、殷仲堪等人做过一个文字游戏,各人谈一件最危险的事情,想象的也可以。桓玄说:“矛头淅(xī)米剑为炊。”意思是用长矛的尖头淘米,再用剑身去烧火做饭。殷仲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意思是一百岁的老头子攀登一根枯树枝。这个够危险的了。另一个人则不慌不忙地说:“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一个双目失明的人,骑着一匹瞎马,半夜三更,走在深水池的旁边。殷仲堪听了之后,不禁失声叫到:“太危险了!”后来人们就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中提取出“盲人瞎马”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危险,也形容盲目行动。

讲这个小故事,不仅让学生弄清了成语的来历、成语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起了提神醒脑作用,提高了课堂效率。

讲解古文,不拘泥古文,把成语小故事当作学习古文的调味品,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三、课外阅读名人故事类短文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还找来一些古代名人勤学的故事印发给他们阅读,比如短文《范仲淹苦读》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若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继,日昃固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我先同他们一起弄清短文的意思,再和他们一道讨论评价故事中的人物。这样做既扩大了学生的古文阅读面,又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特别是意志品质方面的教育,同时还能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学生从这些学习中收获颇丰,因而从不喜欢文言文变成热爱文言文了。

虽然古文枯燥、难学,但只要老师们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们还是会乐意学古文的。

,
最后更新[2009-10-12]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