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百家争鸣
文章标题: 《方贵梅:语文教学中构建文学史框架的设想》
出处:岭南闲樵 编辑    作者:方贵梅   阅读次数:1597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方贵梅:语文教学中构建文学史框架的设想

 

语文教学中构建文学史框架的设想

方贵梅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新课程的全面实施,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怎样较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并达到新课程的要求?这样的问题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通过对新课程、新教材的学习,笔者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添加与整合中国文学史的内容,初步构建文学史框架。首先,课文的编排提供了客观条件,即可能性;另外,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而且可以发展教师教学科研的能力。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初步构建文学史框架是可能且大有裨益的。

  语文学家顾之川先生撰文称:文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小学语文课要加强文学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就必须增加语文课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精品。顾之川先生具体阐释了大纲关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的要求,并提出应加强文学教育。

  所以,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接触和学习新课程之后,我觉得有必要对原有教学活动进行一些反思,或者说革除一些原来语文教学模式中不符合现时要求的,添加与更新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就文学教育来讲,有计划、有秩序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添加与整合中国文学史的内容,初步构建文学史框架,是有必要且切实可行的。、

  一直以来,我们讲授课文都把重点放在字、词、句的理解和段落分析,所谓的“精读课文”。论到作者总是简略地提一下生卒年月便作罢了。面对一条美丽的热带鱼,作为欣赏者的我们,非要剥光了皮、剔掉肉以后找出骨架来吗?还是应该对热带鱼的整体形态及相关知识多加注意呢?显然我们选择后者。语文教学亦然,我们应该回归欣赏的正途了。如果说从微观上琢磨课文是一种纯粹的训练方式的话,那么毋宁说现在我们从课文的局部跳脱出来,俯瞰整体(或者眼光放得更远些,把作家作品放到整个文学史里去考察)是一种审美方式。

  构建文学史的初步框架,是新课程及新教材的客观要求。新课程在阅读的内容和要求中明确提出:

  1.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2.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

  我们说这已经突破了了解一般文学常识的要求。从新教材的编排上来看同样提示我们要深化文学教育。首先,全套书重视培养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编排的文学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60%。高二全部是文学作品。其次,在课文的编排上,为教师添加与整合中国文学史的内容提供了有利条件。以高一下学期课本中的诗歌单元为例,排列如下:

  1.沁园春•长沙                               

  2.中国现代诗四首

  3.中国当代诗四首

  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一排列是编者纯粹从时间先后考虑的结果。而应从这些作家作品的背后看到编者有意梳理中国现当代诗歌发展的良苦用心。高一级四个单元的文言文也这样,必修一的《诗经》到必修四的《与妻书》,教材通过一个作家、一篇作品透视了一个时段的时代精神,进而为教师和学生勾勒出中国现当代诗歌发展的简单脉络。这样一方面规范了编排,使得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文学史的初步框架具有依据和操作的可能;另一方面理清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关于文学“史”的概念。

  高中语文教学的文学史框架概念的提出,有利于完成文学教育的任务。这一概念本身是新课程的目的、要求和内容生发的产物。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完全对学生的阅读起到指导作用。因为关于文学史的考察可以带领学生穿越时间与空间,体验各式各样的人生境界。它也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使教与学的传统模式转变为教学互动模式成为可能。它还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得对课文的解读深层化。每一篇课文,都是作家人生经验、心灵体会的结晶,宽而言之亦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个“因”与“果”的关系,要求我们在解读课文的同时提供一个文学史背景。例如闻一多的《死水》,如果不了解他的生平事迹以及他所投身的政治潮流是根本无法正确解读的。构建文学史框架,能从整体上把握全部课文。每一篇课文都是文学史长河里的明珠,找到了它们的来龙去脉,使得串联它们便成为可能。

  至于具体的实施,我认为应注意两点。一是要掌握“度”的问题。文学史的介绍不是全面的,是初步的、框架式的,只需提供一个学习的知识背景即可。二是这一框架的构建,应是有序的,可以根据教学进度来设计,也可以在某一学习阶段总结时进行,或者开一些专题讲座等等。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初步构建文学史框架的设想,主要考虑到要创设一个身临其境的语文教学环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生命与体验文化。我想这是语文教学,特别是文学教育的内核所在。它能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在文学领域里探索提供必要的准备,同时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提出要求,促进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

,
最后更新[2009-10-21]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