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节日。毛泽东如同他的同龄人一样,年年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生日。毛泽东从延安时代起,便倡导党内“不祝寿,不送礼”。解放后,他更是以身作则,严厉禁止党内祝寿送礼之风。因此,毛泽东宁肯平平淡淡过生日,决不开“祝寿送礼”之风。
1959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66岁生日。这一年,国内经济形势十分紧张,各地传来因粮荒饿死人的消息。毛泽东从大清早起便愁眉不展,心事重重。这天是卫士封耀松值正班,他照顾毛泽东穿衣起床后小心翼翼地问:“主席,给您煮一缸麦片粥吧?”毛泽东摇摇头,然后坐到沙发上不断地吸烟。突然,毛泽东对小封说:“你去把银桥、高智、敬光、林克和东兴叫来。今天在我这里吃饭。”小封一听,忙跑去叫人,并告诉厨房,准备做饭。
客人到齐了,厨房也送来了饭菜。这天的主食是红豆米饭,一共有六道菜,即:奶汤鱼头、扒羊肉、干煸豆角、炒瓢儿菜、小干鱼、炒腌芥菜。菜不是很丰盛,但在当时看来已很不错了。因为此前毛泽东已立下了规矩,要求从今年起要同全国人民一起定量吃饭,并宣称实行“三不主义”: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因此,今天的生日饭菜,厨师们也不敢违反规定,只是做菜时特意多放了一些油。
开饭时,大家没有像往常那样在欢声笑语中祝贺毛泽东生日。因为整个饭局气氛都很是沉闷,毛泽东不断讲全国形势,并要求大家下乡调查。
晚上,毛泽东吃过饭后给林克、高智等写了一封信,要他们去河南信阳调查。在信的结尾,毛泽东附上这么一段话:“12月26日,我的生辰,明年我就67岁了,老了,你们大有可为。”
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过了三个生日。从现在保存下来的菜谱看,这三个生日都过得很简单,与平时没有多少区别。三个生日宴上,没有酒,没有寿糕,也看不出丝毫喜庆氛围。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后,国民经济逐渐好转,毛泽东的心情也开始好了起来。1965年12月26日,毛泽东72岁生日,请了许多工作人员一起吃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这次生日,毛泽东吩咐上了几瓶红葡萄酒,并带头喝了一杯。从这天的菜谱来看,比以往要丰盛多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显得与过去不同。
毛泽东80岁后明显地感到自己老了,将不久于人世。因此,这几年的生日前后,毛泽东总不时地谈起生死问题。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也是从80岁后,人们越来越重视毛泽东的生日了。在国内,人们不敢公开为他祝寿,于是便悄悄地在家庆贺;地方不敢为毛泽东献礼,但变着花样转达对毛泽东的祝福。毛泽东去世前的几年里,他的家乡湖南每年12月26日都要专程送上些长寿面之类的东西。对此,毛泽东一反常态欣然接受。在国外,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每年12月26日都会送来一些诸如工艺品、食品等礼物。毛泽东面对纷至沓来的生日贺电贺信礼品,心中尽管时有不悦,但又无可奈何。
1975年12月26日,毛泽东82岁生日,也是他最后一个生日。往年那种热闹场面又出现了。毛泽东不再亲自过目那些礼品贺电,只是浏览一下贺单。他不再需要这种热闹缤纷,他需要宁静。这天,毛泽东特地请来了以前在自己身边工作过的同志。一大早,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讷等和吴旭君、俞雅菊等都来到了中南海游泳池。顿时,毛泽东卧室里传出了欢声笑语。
临近中午,与毛泽东分居已久的江青也来了。这些年来,江青已很难见到毛泽东。特别是半年前,毛泽东还特意吩咐:“没有我的同意,不许打开铁门!”毛泽东所说的铁门是指其住宅外面的最后一道大门,据说,毛泽东这一命令便是专门针对江青的。但今天毛泽东生日,江青还是设法进了铁门。江青来时特意带了两道菜:胖头鱼汤、肉丝炒辣椒。这是毛泽东很爱吃的两道菜,是江青在钓鱼台她的居所做好后带来的。
生日宴上,菜肴比往常丰盛。毛泽东喝了胖头鱼汤,高兴地说:“胖头鱼汤好香噢!”并坚持自己用勺舀汤喝。这顿饭,毛泽东吃得比平时高兴……
毛泽东的生日是最热闹最欢乐的,同时又是平淡无奇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毛泽东的生日与寻常百姓比较,似乎更少一些隆重丰盛。然而,毛泽东一生对此都十分知足。如今,毛泽东生日菜谱保存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成为一代伟人平凡伟大生活的真实见证。(《毛泽东保健饮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