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高级
 本站专题
 · 语文味集锦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教育视野八面来风
文章标题: 《岳阳楼是贬官文化的杰作(组照)》
     阅读次数:1123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岳阳楼是贬官文化的杰作(组照)

 
 

        阳 楼

贬官文化的杰作

         

    岳阳楼,可谓贬官文化的旷世杰作。清代文人邓显鹤说:“岳阳楼,肇于张燕公,盛于滕宗谅,以范文记重也。”世人之所以知道岳阳和岳阳楼,正是因了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登斯楼,读斯文,少不了是人们渴求的心愿吧?

          

    岳阳楼之位居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有其可取之处。楼下的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胜景,自古以来不知让多少文人骚客陶醉其中。正如郁达夫先生的诗句一样:江山也要文人捧。楼再好,景再美,总得有人来传颂。细究历史,让我惊奇地感叹,最终让岳阳楼扬名天下的,却是一大帮为朝庭所弃的贬官或落魄文人,尤以贬官为甚。

            

    传说中,岳阳楼就是贬官所修。唐初,颇有文治武功的张说因与姚崇有隙,这位三登相位的才子于开元三年被贬岳州任刺史。在任上,修建了岳阳楼。当然,我们现在已经无法考证,古人修楼的最初功用是什么?是为了检阅水师、巩固国防,还是为了观湖赏景、对月吟诗?这个无法考证也已无须考证了,总之,楼竖起来了,前临洞庭,背负潇湘。

            

    早在唐朝,因故流放夜郎的李白,途经巫山时遇赦,到岳阳时写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这个浪漫主义诗人,乍悲乍喜的心情在“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两句中可知其性格。刚才还是因罪流放的囚人,忧愁无限,这下遇赦了,就是“山衔好月来”了。

           

    与李白同游岳阳楼的,应该还有一个贾至。其时贾至自江夏刺史被贬为岳州司马,著有《岳阳楼重宴别王八员外贬长沙》和《巴陵夜别王八员外》诗二首。

            

    孟浩然却是吟咏岳阳楼中的落魄诗人。此公四十岁以前,闭门苦读,潜心学问,不问世事,这等精神,从来少有。直到年过不惑才进京应试,不曾想,三十年苦读竟然“不第而归”。满腹才华无用武之地的孟浩然不甘寂寞,写下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揖,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与王维齐名备受李杜推崇的大诗人大学者,终其一生也没能挤进仕途,最大的出息就是在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时,给张做过几天幕僚。

            

    一生忧国忧民的杜甫,从四川进入潇湘,路过岳阳城。登楼回望江山百姓,真是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不禁涕下。其《登岳阳楼》诗云: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到北宋庆历四年,岳阳楼再次迎来一位贬官。此公就是滕子京,名宗谅,与范公同年中进士。宋朝是个多灾多难的王朝,而滕公“灵禀刚明,精于义断;学有根底,才无涯岸。”因才干一度节度庆州知州,镇守边防。后来为人诬告,得范仲淹、欧阳修为其辩白,幸免一死,先后被贬虢州、巴陵。滕子京是个有个性的人物,诬告和被贬没有使他从此消沉下去,到岳阳后,力精图治,兴利除弊,不到三年就“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于是,重修岳阳楼,并请同年范公赐记。

          

    范仲淹也是个在政治上不得志的文人,他在政治上力主革新,在军事上力主抵抗,并亲自披坚执锐,驰骋沙场。曾官至副宰相。因他的革新主张损害了保守官僚的既得利益,就在他带兵抵御西夏时,在软弱无能的仁宗面前加紧对他进行攻击,不久,一生正直慷慨敢言的范仲淹先后被贬数次。在这样的境遇中,范公接到了好友滕子京送来的书信《求记书》。范公反复研读好友的书信,真是感慨系之,提笔写下了千古绝唱《岳阳楼记》。从此,这个三成木楼随着范公的文章流传于亿万读书人中。

           

    背后,就是重刻的岳阳楼记碑文;眼前,正是那横无际涯的洞庭湖水。远处,若隐若现的君山,繁忙穿梭的船只,都一如千年前范公所能想象的景致。吟哦范公的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我没有矫情到涕泗滂沱,但胸中的痛楚却在加剧。多少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学文化史上,有多少绝唱无不都是贬官们吟咏而成啊!韩文柳记,陆游的诗,苏东坡和辛稼轩的词,全是在当朝所弃的情境下写出来的。

             

    尽管范公在写下此文时,是多么地乐观和和豁达,也仍然希望朝庭能在哪个雨后的早晨把他唤回。其实,范公还是对那把他弃若蔽履的朝庭存有万一的希望,在用另一种方式向朝庭表达着自己不二的忠心。回顾千百年来的书生报国史,大多如此。而朝庭往往又是有眼无珠的,无论你是多么地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只要你不善吹牛拍马、不善体察上意、不善以利益团结对手,下场都是一样的——写你的文章去吧,没有砍下脑袋已是莫大的恩惠了!

            

    突然想起袁牧的几句话:“才欲其大,志欲其小;才大则任事有余,志小则愿无不足。”庆幸自己只读过一点书,只是一点而已,所以没有古代文人的那多痛苦,苟且于庸碌世间,偶尔读读古圣先贤遗著,也能乐在其中了。

              


最后更新[2009-12-20]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友情链接:
语文教学资源 三人行中学语文 五石轩 高考168 三槐居 语文潮
中学语文在线
课件库 一代互联
       

Copyright@2001-2011 YuwenWei.net All Rights Reserverd.

>